3种脱敏剂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比较研究

2012-04-29 08:01孙喆刘泓
中国美容医学 2012年19期
关键词:预处理

孙喆 刘泓

[摘要]目的:探讨GLUMA、BifluoridT12和MS COAT 3种脱敏剂处理牙本质,对牙本质粘结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人离体前磨牙20颗,去除咬合面釉质,随机分成4组(n=5):A组(GLUMA)、B组(BifluoridT12)、C组(MS COAT)、D组(空白)。A、B、C组分别使用相应脱敏剂在牙本质表面处理,D组不处理。全部样本3M ESPE AdperTM自酸蚀树脂粘结剂粘结,复合树脂修复厚约4~5mm,硬组织切片机制成1.0mm×1.0mm×8.0mm长方体试样,微拉伸测试仪测试粘结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微伸拉强度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UMA脱敏剂预处理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最强。

[关键词]脱敏剂;微伸拉强度;预处理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3-0-0

深龋充填后出现敏感、牙髓性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深龋窝洞预备后牙本质充分外露、牙本质小管呈开放状态。在开放状态下直接充填,可能会增加牙齿的敏感症状。有学者在临床深龋治疗中预先使用脱敏剂处理洞底来减少充填后的牙齿敏感情况[1],但国内外对于几种新型脱敏剂使用后是否影响粘结强度的相关报道较少。本文旨在通过体外实验来评价3种脱敏剂处理牙本质表面后对粘结强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1.1.1牙齿:选择哈医大口腔医院收治的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完整、无龋、无隐裂的前磨牙,共20颗,清除表面附作物,冲洗清洁后置于1%氯胺溶液,4℃冰箱内备用,1个月内使用。

1.1.2材料:GLUMA脱敏剂(贺利氏古莎齿科有限公司,德国);bifluoridT12脱敏剂(VOCO齿科有限公司,德国);MS COAT脱敏剂(日进齿科材料有限公司);复合树脂:Z350(3M&ESPE,美国);3M AdperTM自酸蚀粘结剂(3M&ESPE,美国)

1.1.3实验设备:LED光固化灯(SpectrumTM800,DENSPLY,美国)、万能材料试验机(AGS-500,SHIMADZUCORP,日本);硬组织切片机(Leica,德国);游标卡尺(锡工,中国)。

1.2实验方法:将离体前磨牙在大量水雾冷却下用快速金刚砂车针去除牙齿牙合面的釉质至釉牙本质界以下,充分暴露牙本质再向根方磨除2mm厚的牙本质,并磨除牙冠周围釉质,然后用600#碳化硅砂纸于流水下打磨牙本质面1min,蒸馏水冲洗,气枪吹10s,预备出标准的粘结面。粘结前用0.5mol/L,pH=7.4的EDTA水溶液处理lmin,然后用水枪冲洗干净,75%酒精消毒,备用。将制备好的20颗离体牙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5颗。A组GLUMA组:GLUMA脱敏剂+3M自酸蚀粘结剂+树脂充填;B组bifluoridT12组:bifluoridT12+3M自酸蚀粘结剂+树脂充填;C组MS COAT组:MS COAT脱敏剂+3M自酸蚀粘结剂+树脂充填;D组为空白组:单纯3M自酸蚀粘结剂+树脂充填。实验由同一人严格按照说明书完成操作。复合树脂分层固化充填修复达4 mm,形成树脂“冠”。所有试件置于37℃的生理盐水中24h后,用硬组织切片机沿牙长轴将实验牙从近远中方向切成若干个粘结界面为1.0mm×1.0mm×8.0mm的长方体状试件置于37℃的生理盐水中备用。

1.3 微拉伸粘结强度测试: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试样的粘结界面,排除制备缺陷试样,每组随机选取15个样本。将试件固定于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上,加载速度为1mm/min,直至试件断裂,记录断裂时的峰值(N)。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每个试件的边长并计算其横截面积即试件的实际粘结面积(mm2),最后计算每个试件的微拉伸粘结强度(MPa=N/mm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对3组样本的微拉伸粘结强度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显著性水平为0.05。

2 结果

结果显示A组GLUMA组微伸拉粘结强度最高,但与D组空白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粘结强度高于另外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GLUMA系统处理剂由36% 2-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和5%戊二醛组成。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是一种树脂,能深入牙本质小管,起物理封闭的作用,它可溶于水,有助于戊二醛在小管中的渗透性,使之能在深部起反应。戊二醛也是一种生物固定剂,固定表面和小管中牙本质液的血浆蛋白,而且具有抗菌效果及抑制细菌生长或者封闭不完全时抑制细菌通过牙体-修复体界面侵入[2]。与其它脱敏剂相比,GLUMA脱敏剂有操作简便,无需光固化,效果明显的优点。MS COAT脱敏剂也由两种组分构成,A液主要成分是甲基丙烯酸盐和磺酸苯乙烯的高聚物,B液主要成分是草酸溶液。使用前将A液和B液混合均匀,加力涂擦于牙齿敏感区域。其中B液与牙体组织中的钙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在牙本质小管中生成不溶性化合物;A液为反应性多聚体,能将产生的沉淀物与牙体组织进行化学性粘接,继而形成稳定、持久的牙本质小管栓塞层,隔绝外界刺激,长期有效地发挥抵抗牙本质敏感的作用[3]。钱进等[4]通过扫描电镜发现在离体牙本质上应用MS COAT脱敏后,牙本质表面被覆盖,在牙本质小管内发现管塞的晶体封闭。BifluoridT12脱敏剂属高效脱敏剂,它主要由钙和氟化钠人工合成树脂,其中的双氟化物能有效迅速地脱敏及防龋。它主要粘着在牙釉质及牙本质表面,使它彻底穿透牙本质层并起到氟化作用,并使其微粒渗透到牙本质小管中[5]。3种脱敏剂皆是通过封闭牙本质小管减少过敏症状。本实验的目的即是观察3种封闭层是否会影响自酸蚀粘结剂的粘结强度。

牙本质粘结强度测试实验是评价牙本质粘结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本实验采用Sano等[6]发明的微拉伸粘结强度的检测方法,Sano认为微拉伸测试时,粘结面积小的试件其微拉伸粘结强度值更接近于临床上真实粘接强度。其原因是因为拉伸后样本断裂绝大部分发生在粘接界面,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牙本质和树脂的内聚破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从而更客观地反映了粘结系统本身的粘结性能。而且微拉伸测试法除了可测平直表面的粘结强度,还可测不规则表面的粘结强度[7]。因此,微拉伸强度检测法被广泛应用于牙本质粘结研究领域[8]。

本实验结果表明脱敏剂GLUMA的使用与对照组比较,提高了微伸拉粘结强度,统计学上没有差异;MS COAT脱敏剂与BifluoridT12脱敏剂与对照组相比较,降低了微伸拉粘结强度,有统计学差异。

GLUMA脱敏剂实际为GLUMA粘结系统中的牙本质粘结剂,是一种含醛偶联剂,所谓偶联剂是指能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活性基团,与粘结界面两侧被粘结体表面和基质形成化学键,而增强界面接合强度的一类化合物,它提供了粘结修复中的化学结合,GLUMA偶联剂中所含的醛与牙本质胶原蛋白中的氨基或亚氨基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含有羟的复合物。使牙本质表面发生交联,形成有利于与HEMA产生氢键或其他分子间作用力的活性表面层,再通过HEMA与随后使用的树脂共聚形成粘结。因此,GLUMA脱敏剂非但没有减小AdperTM与牙本质间的粘结力,反有增加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MS COAT脱敏剂和BifluoridT12脱敏剂虽然也是脱敏剂,但没有像GLUMA脱敏剂一样提高微伸拉粘结强度,反而大大降低了。原因可能是树脂基粘结剂,其粘结力的获得靠树脂基粘结剂渗透到牙本质不规则的表面和牙本质小管中形成树脂突产生机械的锁合作用,为获得较好的粘结力。开放的牙本质小管是必要的,牙本质的通透性是影响牙本质粘结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MS COAT脱敏剂形成的不溶性化合物和BifluoridT12脱敏剂中的钙和氟化钠人工合成树脂成分深度机械堵塞小管。有研究显示用脱敏剂处理后,再用酸不能除去这些耐酸结晶,可以完全阻止粘结剂中的树脂进入牙本质小管,从而降低粘结效能。本实验为体外环境,临床实验结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Sanjay miglani,Vivek Aggarwal,Bhoomika Ahuja.Dentin hypersensitivity:Recent trends in management[J].J Conserv Dent,2010, 13(4):218-224.

[2]祝 旭.GLUMA脱敏剂与复合树脂充填治疗重症牙本质过敏的临床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2010,30(2):96-97.

[3]卫 巍,王胜洲,覃应葵.MS COAT脱敏剂治疗牙本质症的临床效果[J].广州牙病防治,2010,18(6):318-320.

[4]钱 进,钟良军.脱敏剂MS-COAT阻塞牙本质小管的电镜观察分析[J].口腔医学,2012,32(1):29-32.

[5]SaracD,Külünk S Sarac YS,et al.Effect of fluoride-containing desensitizing agents on the bond strength of resin-based cements to dentin[J].J Appl Oral Sci,2009,17(5):495-500.

[6]Molla K,Park HJ,Haller B.Bond strength adhesive/composite combinations to dentin involving total-and self-etch adhesives[J].J Adhes Dent,2002,4(3):171-180.

[7]Tay FR,Sano H,Carvalho R,et al.An ultrastractur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aciding of self-etching primers and smear layer thickness on bonding to intact dentin[J].J Adhes Dent,2000,2(2):83-98.

[8]Wang Y,Spencer P.Hybrid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adhesive/detion interface with wet bonding [J].J Dent Res,2003,82:141-145.

[收稿日期]2012-06-29[修回日期]2012-07-16

编辑/何志斌

猜你喜欢
预处理
求解奇异线性系统的右预处理MINRES 方法
基于预处理MUSIC算法的分布式阵列DOA估计
藏红花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Caspase-3、TNF-α、NF-κB表达的影响
浅谈PLC在预处理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中的应用
关于对称正定的H—矩阵的预处理方法
CCMP生产废水的预处理技术研究
络合萃取法预处理H酸废水
PMU数据预处理及压缩算法
基于自适应预处理的改进CPF-GMRES算法
远端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