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词义演变探微

2012-04-29 06:55李素玲
现代语文 2012年2期
关键词:太监义项用法

摘 要:现代女性常称丈夫为“老公”,很多人会认为它是一个方言词,主要在粤方言里使用。本文经过仔细考察“老公”一词,归纳出“老公”这一称呼并非粤语的特产,而是古汉语的一个基本词汇,而且在汉语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三个义项:①老年男人;②丈夫;③太监。

关键词:老公词义演变老年男人丈夫太监

现代女性常称丈夫为“老公”。很多人会认为它是一个方言词,主要在粤方言里使用,是指“丈夫”。《语文建设》2001年第9期刊登了徐默凡先生的《从丈夫、先生到老公》一文。文章用幽默的口吻历数了女性称呼丈夫的困难,于是,“在寻寻觅觅之间,一个后起之秀——‘老公,乘虚而入了。”接着又说:“‘老公来自南方,让人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大舌头的普通话,觉得总不如字正腔圆的国语那么堂堂正正”。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下“老公”一词,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老公”这一称呼并非粤语特产,而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基本词汇。

《辞海》列出“老公”的两种用法:老人和丈夫。《小说词语汇释》认为两种人可称为“老公”:丈夫和太监。《古汉语词典》则列出“老公”的三种用法:老年男子的通称;俗称丈夫;太监。可见,“老公”作为“丈夫”义古已有之。“老公”在汉语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三个义项,《古今汉语词典》对“老公”的释义更为全面。

“老公”的第一种用法是老年男人的通称。用“老公”尊称年老之男人。最早的用例可以上推至西汉。

刘向《说苑》:“齐桓公出猎,入山谷中,见一老公,问日曰:“是为何谷?”对日:“为愚公之谷。”

此后,自三国、魏晋至隋唐,这个用法一直保留。

曹植《秋胡行》:“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干宝《搜神记》:“正月上午,有八老公诣门求见。”

《文选》卷五十九:“十里,有若耶山,中有五六老公,年皆七八十……”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七十老公,反欲何求?”

《宋书·萧思话传》:“既久废射,又多病,略不能制之,便成老公,令人叹息。”

《北齐书·彭城王澈传》:“徽为侍中,人吏送别悲号;有老公数百人相率具馔。”

从“老公”一词的内在构成来看,它在作为老年男子的通称时,是一个偏正式复合词。“老”,表示年长。《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邢昺曰:“老,谓五十以上。”胡三省:“过五十六为老。”

唐宋时代,“老公”的第一种用法很普遍。

随着“老公”指称“丈夫”的用法兴起,称老年男人的用法逐渐衰落。那么,“老公”的第二种用法,即“老公”指称“丈夫”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试看下面的例子:

《张协状元》十二出:“好也!保甲,打老公!老婆打老公!”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在京中娶了一个小老婆,我在家中也嫁了个小老公。”

这里的“老公”指的显然就是“丈夫”。可见,在北宋末南宋初的作品中就有此类用例。

“老公”指称“丈夫”,在元曲中用例还不多,试看下面的例子:

《鸳鸯被》三折:“我今日成就了你两个,久后你与我寻个好老公。”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黄钟尾]白:“高成,我老公不在家,我和你永远做夫妻,可不受用。”

到了明清时期,“老公”表示丈夫的用法在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试看下面例子:

《水浒》二十回:“大官人怎么无认得?他老公便是每日在县前卖熟食的。”

《古今小说》卷一:“后日嫁个恩爱老公,寸步不离。”

《警世通言》卷二:“那婆娘不达时务,指望煨热老公,重做夫妻,紧挨着酒壶,撒娇撒痴,甜言美语,要哄庄生上床同寝。”

《金瓶梅》二:“王婆笑道:‘我不是风,他家自有亲老公。”

《西游记》第三十五回:“这样个宝贝也怕老公,雌见了雄,就不敢装了!”

《水浒传》第五回:“那大王叫一声:‘做什么便打老公?鲁智深喝道:‘教你认得老婆!”

《三遂平妖传》第五回:“嫁了个聪明伶俐的老公,压不住定盘星,露出些斧凿痕来,又是苦我。”

《西游记》第三十五回:“那魔坠将下来,跌脚捶胸道:‘天那,只说世情不变哩,这样个宝贝,也怕老公,雌见了雄,就不敢了装了。”

明王錂《春芫记》第四回:“嘴儿捺得红,眉儿画得浓,只要吃醋拈酸打老公。”

当“老公”演变到表示“丈夫”时,它的内部结构就发生了变化,从一个偏正式复合词变成了前加式派生词。这里的“老”已是去了“年长”义,和“老师、老乡”之“老”一样仅仅是一个具有附加意义的词缀。《汉语大词典》第八卷老部:“前缀。放在某些指人或动植物的名词前,构成名词。唐寒山《诗》之二六八:‘老鼠入饭瓮,虽饱难出头。”早在唐朝口语中已经把“老”字用作构词的前缀。

词汇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每一个环节发生变化,都会带来与之有关的环节的相应变化。如“红色”和“白色”本来只是指颜色。后来“红色”引申出“革命”“进步”的意义,于是“白色”受“红色”影响,也产生了“反革命”“不进步”的意义。“老公”“老婆”同样也是如此。“老婆”最初也只是表示“老年妇女”,但到了宋代年间它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用来作为“妻子”的俗称。试比较下面的例子:

唐寒山《诗》之三六:“东家一老婆,富来三五年,昔日贫如我,今笑我无钱。”

宋吴自牧《梦粱录·夜市》:“更有叫‘时运来时,买庄田,取老婆卖卦者。”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我做斗子十多罗,觅些仓米养老婆。”

以上第一例“老婆”为“老年妇女”,后两例“老婆”已为“妻子”。

那么,“老公”的“丈夫”义为什么曾一度在汉语中消失了呢?我们知道,语言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表现在词汇上,除了增加新词以外,還可以在旧词上附加新义。

解放后,中国大陆地区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政治热情,甚至夫妻之间也称“同志”。“老公”“老婆”是一对略带亲昵色彩的称呼,这种具有“资产阶级情调”的东西于是便不太适合当时的社会情况了。

中国妇女长期以来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在人前娇滴滴、甜蜜蜜地称呼自己的丈夫为“老公”,总是略感羞涩。于是才有了“孩子他爹”这样间接的称呼,而且这种称呼在广大农村一直沿用。“公”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表示雌雄的词,如公牛、公羊。当以“老公”称呼丈夫时,这个义项若隐若现,也让人不舒服。

基于以上原因,“老公”的“丈夫”义一度在大陆消失了。

“老公”的第三种用法:指称“太监”,是“老公公”的简称,也称“公公”。宦官,在古代官名称为寺人、黄门、貂。尊称内官、内臣、中官、中贵;卑称内竖、阉宦、太监、阉人。民间则俗称“老公”,明末清初谈迁著《枣林杂俎》记载李自成进北京后,即有“打老公”一说。不过,“老公”的这一用法早在元代就已经存在。

元无名氏《抱妆盒》:“好也哆!陈公公,你在此怎的?”

明王世贞《觚不觚录》:“以大臣自于正德中上书太监刘瑾云:‘门下小厮某上恩主老公公。”

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因缘传》卷五:“等到十三日,与老公上寿的日子,我们两个齐过去与他说说,量事也不难。”

《红楼梦》八十三回:“贾政贾赦等站着听了旨意,复又坐下,让老公吃茶毕,老公辞了出去。”

《官场现形记》第九回:“他就立刻进京,又走了老公的门路。”

在上面的例子中,“老公”都指太监。

“丈夫”和“太监”同用一个称呼,这多少让人有点倒胃口。“太监”这一义项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它的“丈夫”义项的消失。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和港台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港台地区的影视作品大量进入内地。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前卫的思想以及文化娱乐上的优势,这些作品对大陆的生活方式和语言习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于是“老公”作为“丈夫”义项又活跃了起来。这样就容易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老公”作为“丈夫”义是一个由港台地区舶来的方言词。

“老公”一词在大陆的兴衰说明,某些词语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某些地区消失了,但在一定条件下,仍可能被重新激活,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古今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Z].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6]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7]陆瑛.简明称谓辞典[Z].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

[8]傅朝阳.方言小词典[Z].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李素玲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511442)

猜你喜欢
太监义项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作”与“做”的用法
特殊用法
明清太监也读书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宦官的职责:洒扫庭除
Enhanced Precision
“撞车”、“撞衫”及其流行中的三种用法
一个字的笑话
“宦官”与“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