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真实,抒写真实

2012-04-29 00:44董小芳
考试周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习作文章作文

董小芳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高段年级作文应“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而且强调“要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由此可见,写作文贵在一个“真”字。真实的作文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容易写得具体感人。纵观学生习作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存在着这样的共性问题: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内容雷同,千人一面,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学生常说:我的生活很平常,没东西可写。是不是真的如此呢?当然不是,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有了一双慧眼,才能发现生活中采撷不尽的题材。

任何文章都是由一定的材料加工成的。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有丰富的材料积累。否则,写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里的积累包括语言积累和表达方式的积累,也包括生活情感和思想的积累。怎样积累呢?

一、博览群书,增强文化底蕴

课标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还规定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如教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在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所理解和体会后,向学生推荐阅读一本好书《鲁宾逊漂流记》。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就可以,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这方面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阅读文学作品,包括古诗词、名言警句、小说散文,既可学到写作技巧,丰富语言积累,又可陶冶情操,促发创作灵感;报纸杂志的大量知识与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材源。阅读方法上,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要结合,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作品可默读,将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结合,读和思辨相结合。读书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通过广泛地阅读,学生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产生语感,激发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畅。

二、留心生活,丰富个性体验

只有引导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进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亲身感受生活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学生才能在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因此,我以实践为载体,尽可能创造和利用条件,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

1.用眼观察生活

教师用平时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可使学生获取生活的第一手素材。

鲁迅先生说:“如果创作,第一须观察。”学会观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随便看,随时注意周围世界中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事物,如柳树发芽,蚂蚁搬家,看电视,犯了错误,等等。这是一个没有压力的作业,学生自然十分乐意去做。当然,仅仅是这样看看可不行,教师每天要定时安排十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交流当天看到的事。这种交流,既可以相互启发,又可以增加材料,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中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符合学生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定受学生欢迎。如果说学生最初的观察较为盲目的话,那么时间一长,当观察变成一种习惯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会提高到一定水平。学生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能逐渐学会“筛选”,即在众多杂乱无章的生活现象中挑选出一些较为有价值的题材。只要能持之以恒,作文就再也不愁没东西可写了。

例如:大晴天里突然下了一场暴雨,天空出现了神奇的太阳雨;“禽流感”的突如其来,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电视里报道的“神舟”号飞船的消息;自己长牙、掉牙的故事……这些都是习作的材料,只要用心观察,生活就会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2.用心体验生活

教师应经常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辩论会、故事会、演讲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强内心体验。辩论会的选题是自由的,教师帮着选出一些题目,学生自己确定一个。为防止趣味化倾向,教师在选题上要有具体的要求。这种活动关键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让他们查阅书籍或询问老师以获取相应的素材,并拟定初稿。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过程。辩论时可先在小组内进行,再从中选出几组在班上交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辩论会后再让学生写感受。

教师可以适时开展艺术活动,指导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把课本中死记硬背、抽象的内容通过演故事剧的形式,使之生动活泼,具体形象起来。如《半截蜡烛》、《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开发智力,激发兴趣,培养创作能力。

还可以指导学生办手抄报、板报。办手抄报是增强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很有裨益。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确定好每期的主题,根据主题选择内容,寻找合作伙伴。学生在活动中为了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查找许多资料,对材料进行分类或自己写写文章。然后组织、设计版面,再进行绘画、抄写。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付出精力和智慧,因此学生会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包括情感体验,从而不断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另外,在学生实践生活中还可结合自然、思品、社会等学科进行综合性尝试。如结合自然学科,通过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结合思品学科,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乐趣;结合社会学科,通过考察家乡的生态环境变化,从而懂得环保。这些综合性尝试活动可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和参与意识在实践中得以培养,才华在生活中得以展示,真实的生活方能唤起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无限的遐想。

由此可见,阅读和实践的积累能在无形中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为习作训练提供源头活水。正如叶老在《作文论》中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的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才会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这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

3.用笔书写生活

真实是个性和创造的基础,对真实的外部世界的真实感悟,定能产生真实的内心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就会出现与众不同的内容、构思和个性语言,形成有个性的习作。那么又该如何将感悟到的真实抒写出来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写好生活随笔(日记)是抒写真实最直接的方式。

随笔是因生活中的某事、某物、某现象使自己产生了看法和想法才记载下来的,因此,要有感而发,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观点。如:看见太阳雨时,我们心中惊喜;由于“禽流感”的到来,期盼已久的社会实践活动被搁置了,连假期也只能待在家里了,而消毒、戴口罩、测体温却意外地挤进了我们的生活,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的困惑和感受的温暖;当看到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获得成功,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印在了茫茫太空时的那份激动与自豪;还有自己拔牙时的紧张心理,等等。当你用心体验了,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事蕴含着深意。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由内容而定,这样能避免字数对学生习作的心理压力,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作文自然会写得具体生动了。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学生写出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更准确地说没有真正接触过生活。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学生间有生活,值得学生思考或者众说纷纭的话题很多。如能捕捉生活点滴,学生写作素材是丰富的,写作文时学生就会少些无奈。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写作文如同说话一般,不吐不快。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是传授技法和知识,而是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积累、学会运用。每一天都带着健康的情感生活,带着友爱的情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每一次都带着积极的情绪动笔,就一定能写出富有个性和真情的文章。

猜你喜欢
习作文章作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