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丽
“OUT”原意“向外,在外”,当下,这个词被赋予了“落伍”的新意,成为时尚达人的口头禅。有时我在想: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之后,素质教育贯穿始终的新课标之下,我们授课时的旧理念,旧作为是否已成为学生眼中的“古董”?
片断一:
师:政坛“铁娘子”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即使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同学们,听过玛格丽特的故事,你们受到怎样的启示?
生:“永远坐在前排”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生:真OUT!我讨厌那些永远都要坐前排的人,机会是大家的凭什么你永远坐前排。坐公共汽车也争前排,要我才不呢,坐前面危险!
师:嗯,这个见解角度新颖,有个性。
分析:阅读教学中允许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然而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偏离了这一点,总希望学生想我们所想,说我们所说,牵着学生在我们设计好了情境里机械式地反馈信息,最后达成“共识”便万事大吉了。
对策:现代社会,学生的个性越来越强,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展开教学,教师除了要有博学广智的素养,还要有海纳百川、求同存异的气度。教学中不妨多设置一些可以并需要拿出不同观点的内容,相信真理是愈辩愈明的。
片断二:
生:老鼠怕猫,这是谣传。壮起鼠胆,把猫打翻。
生:哈哈,有本事你接着喊,看“老猫”来了一口吃了你不。
师:刚才是谁在大喊大叫?挺押韵的嘛,但结构不够工整,充其量是首打油诗。而今天我要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你们知道打油诗和律诗的区别吗?
生:一俗一雅,嗯,打油诗通俗易懂,贴近生活。
师:大家说的没错。打油诗多为百姓作品,贴近生活,不太注重字数、对仗、格式、音调的工整,文学色彩不浓。而律诗在字数、押韵、对仗方面要求比较严格,具有很浓的文学色彩。接下来,我们就好好研究一下白居易的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
分析:如果对课前学生的哄笑置之不理,那么学生会把这种兴奋带入课堂,天马行空的思绪很难回到正题上来;如果对学生的恶作剧尖酸刻薄地指责,那么学生会带着压抑的心情去面对这节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对策:接着学生意犹未尽的话题,顺势引出本节内容,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我们常说“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认为实践中过度关注这个问题会迷失教育者自我,过于恍惚又会错失教育的最佳时机,闲庭信步的姿态才会使教育者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片断三:
生:“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该生边摇头晃脑地读着,边用笔挑起前座女生的马尾辫。)
生:你有病啊,讨厌!
(前座女生回过头来狠狠地瞥了这个男生一眼。)
生:切!你也算“窈窕淑女”?自从你坐我前面我上课都不敢睡觉了,因为你的长相很提神!
生:呸!你也算“君子”?后现代产物!
生: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师:你说她不算“淑女”,她说你不够“君子”,那在你们心目中怎样才算“淑女”和“君子”呢?
生:淑女呢,要安静但不内向,好看还得有思想。
生:不是说“君子博学”么,没文化、素质低能算君子吗?
师:要是这样衡量起来,刚才那两名同学的拌嘴也不无道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子,它不单单是用来度量别人,更多的时候是用来度量自己。虽然,我们离“淑女”和“君子”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这段距离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缩短甚至消除的。
分析: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往往会具有狭隘、嫉妒、忧郁、自卑等负面心理,时而沉默寡言,时而张狂躁动,戏弄别人是他们常用的发泄手段。这一时期男女生是懵懵懂懂的,这种懵懂会造成两种极端,要么互相吸引,要么互相排斥。吸引的有可能发展成早恋,排斥的见面就掐架,处处要PK。
对策:时代在飞速发展,新思想、新风尚、新标准、新元素层出不穷,若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我们势必要接受一些他们的“文化”。有时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会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向下45°的俯视换来学生向上45°的仰视,这样的崇拜无意义。
教育像湘绣,针法千变万化,但极富表现力的物象不是最后的极致,刻画内质才是登峰造极之作,只有用心的教育才能刻画出学生内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