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情境下的文化真实性探究

2012-04-29 05:07张芳
群文天地 2012年2期
关键词:真实性旅游

张芳

摘要:西江苗寨在旅游开发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文化真实性也面临着严重考验。政府刻意地改变本地固有的某些文化习俗,以求更加丰厚的经济利润。但是,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利于西江苗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鼓藏节;真实性;祭祖仪式

戈夫曼把人生比作一个大舞台,并提出了“前台”和“后台”的观点。迈坎内尔将这一观点运用到旅游研究中,从而提出了“舞台真实”理论:即在旅游业的开发中,文化旅游产品被当作“真实”而被搬上了舞台,向游客展示,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东道主的传统文化免遭破坏。

西江千户苗寨就如同一个露天的博物馆:展示着具有苗族特色的吊脚楼建筑工艺,承载着苗族迁徙历史和图腾崇拜的盛装,还有苗家独具特色的银饰制作工艺等。旅游开发前的西江苗寨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温婉而自足。旅游开发后,西江苗寨“一举成名天下知”,通过西江博物馆和歌舞演出等多种形式向更多的游客展示苗族的风情文化。政府为了2008年在西江苗寨召开的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投资了8000万元,修建了大型民族歌舞表演场(河滨道表演场)、西江博物馆、民族精品街、风雨桥、停车场,并且购置了景区游览电瓶车等26个基础设施项目。这既丰富了景点旅游内容,又增加了旅游产品的市场卖点,同时优化了游人进出景区的环境,提高了景区品质。政府还投资了标示物建设,如寨门和景区内部的导游图、苗寨简介、景区景点介绍等,还添加了英文标示。尤其在2010年西江苗寨鼓藏节时,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将雷山县苗寨的苗年活动与西江的鼓藏节结合起来,规模空前,游客量迅速提升。建筑、银饰、服装、节日、标示物,作为西江的文化符号向游客解读着西江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为西江带来利益的同时,西江苗寨也面临着很多的误区,其文化真实性也遭受了考验。

“鼓藏节在苗家人心目中具有多重含义,是敬祖祭宗,庆贺丰收,拜祭上苍,保佑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的节日。”随着旅游开发的加强,西江苗寨以往神圣的鼓藏节仪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其真实性也遭受着考验。我将从西江苗寨2010年的“祭祖仪式”和“男扮女装”两个方面来阐述。

“祭祖仪式”。11月12日下午,西江苗寨鼓藏节“祭祖仪式”在河滨道表演场举行,“祭祖仪式”首次在表演场地展示给游客。西江苗寨在2010年鼓藏节之前都是各家各户在自己家中祭祀祖先。今年之所以将“祭祖仪式”搬上“舞台”,是因为西江苗寨迫于政府的压力。11月9日是“雷山县苗年暨西江鼓藏节开幕式”,规模很宏大。西江苗寨吃鼓藏是在11月12日,政府认为中间空余两天不利于挽留游客,就要求西江在11月10日举行“进寨”迎宾,11日吃鼓藏。但是遭到了当地村民的反对,因为苗族吃鼓藏讲究日子,12日对于村民来说是个吉利的日子,而且从来也没有提前吃鼓藏的说法。所以,在政府的网站宣传和宣传活页中,西江吃鼓藏的日子为11日,而西江苗寨寨门立的标牌中吃鼓藏的日子却为12日,由此可见政府和当地的矛盾已经显现出来。而政府为了吸引游客,满足游客的好奇心,要求鼓藏头12日先在家向游客“展示”祭祖仪式,然后在河滨道表演场举行“祭祖仪式”。鼓藏头认为西江苗寨自始至今没有具有表演性质的“祭祖仪式”,就拒绝了政府的要求。政府后来又给鼓藏头施加了压力,并且做了退让:只在表演场举行一场“祭祖仪式”。鼓藏头不得已接受了这个要求,但是在表演场举行“祭祖仪式”时村民们将祭祀台层层围住,很少有游客能够看到整个过程。笔者认为,这也是鼓藏头在政府的压力下做出的保护本民族文化的举措。

鼓藏节期间的“男扮女装”。鼓藏节期间有很多禁忌,其中一个是“不准男扮女装跳芦笙”。因为鼓藏节是苗族最隆重地祭祀祖先的节日,各家各户通过祭祀祖来召唤祖先的灵魂归来。所以节日期间,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能够被祖先知道的。因此,鼓藏节期间有很多禁忌,就是为了尊重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后代。这些禁忌在西江苗寨不知道已经运用多少年了,上了年纪的村民都视这些禁忌如法令般尊重。但是在11号西江白水河边的表演队伍中,我们意外地发现有一个年轻男孩身穿苗族妇女盛装。在简单的交谈中,小伙子告诉我们,他在9号开幕式(“雷山县苗年暨西江鼓藏节开幕式”)时就参加了表演,还跳了芦笙舞。

鼓藏节期间不许男扮女装跳芦笙,否则就意味着他家没有女人,要不也不会让男人穿女人的衣服跳芦笙舞了。西江苗寨2010年鼓藏节期间出现男扮女装跳芦笙舞的事件,从乐观角度来看,政府和苗族人民对某些禁忌的神秘感和封建观念已经消除了。从另一个角度看,活动组织者管理失误,没有意识到男扮女装触犯了西江的禁忌,对于不熟悉苗家文化的游客来说是一个误区。西江苗寨年轻一代对本民族文化本来就了解较少,还有很多都出外务工,对家乡的文化变化也不熟知,鼓藏节期间“男扮女装”的失误很可能会给他们产生一个误导,可能会以为发展旅游后某些禁忌也不必遵守了。长此以往,这只会更加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结论: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就刻意改变本地的文化习俗,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只有适当地保护本地具有特色的文化传统,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才会更加有利于本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张 芳(1987-),女,汉,河南驻马店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民族学,研究方向:旅游人类学。)

猜你喜欢
真实性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小A去旅游
追求真实性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准则
广告的真实性
旅游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