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喜剧明星岌岌可危?

2012-04-29 00:44熊麻吉
海外星云 2012年19期
关键词:喜剧片戏院另类

不知道是偶然的时运不济,还是世道真的不如以往,观众已经厌倦笑声了,最近一段时间,好莱坞几乎所有大牌喜剧明星都栽了跟斗。文森特·范恩、本·史提勒主演的《巡逻惊很大》栽了。亚当·山德勒主演的父子喜剧《我老爸卡好》也栽了,这是继去年《龙凤大双胞》之后山德勒的再次失败。因为《麻吉伴郎》而建立了固定粉丝群的杰森·席格今年春天的新片《婚迷指数:5》也是一败涂地,连3000万美元的票房都没有过。

讽刺的是,今年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喜剧片《熊麻吉》,主角却是一只玩具熊。《熊麻吉》在北美市场取得了2.05亿的票房,比《我老爸卡好》、《婚迷指数:5》、《巡逻惊很大》加起来的两倍还要多。

这个后果逼得好莱坞要再次思考明星是否还有票房号召力的老问题。

从最早默片时代的马克斯兄弟到后来的鲍伯·霍伯、“周末夜现场”走出来的艾迪·墨菲、亚当·山德勒,美国观众一直以来都非常爱戴喜剧明星,他们愿意一次又一次的走进戏院为他们喜欢的明星捧场,沉醉于他们独树一格的喜剧段子中。但是如今,每个人在youtube上就可以乐个不停,电视、网络上还有大量一线的喜剧明星,付费去戏院看喜剧演出,就有些缺乏动力了。

“你可以在Comedy Central频道或者网络上就可以对某人的表演产生深刻印象。”索尼经典影业的主席、《午夜巴黎》的监制汤姆·伯纳德说道,“我觉得《午夜巴黎》、《熊麻吉》的成功,都表明进戏院看喜剧片的观众都想获得一种聪明的、另类的东西。”

文森特是一家媒体产业研究公司Ipsos Media的主席,他认为如今是整个环境而不是明星的力量,在推动着喜剧片的发展。现在的技术允许人们可以分享喜剧桥段,曾经信赖大明星的影迷去戏院,现在多的是选择一些不知名演员演出的喜剧片,《伴娘我最大》、《醉后大丈夫》都是很好的例子。

电影公司对此的回应,是力争拍摄一些以概念为驱动的喜剧片,比如今年春天的低成本片《派对X计划》Project X(无名演员演出,1200万美元的成本获得了1亿的票房),还有索尼影业目前在发展的一部类似《熊麻吉》风格,描写外星人入侵的动画片《Alf》。

《熊麻吉》的两位真人演员,马克·华博格、蜜拉·库妮丝都不是专业的喜剧演员,但他们却很专业的饰演了喜剧片中的捧人角色(straight men)。影片的“新的,原创的东西”来自那只会模仿性行为的玩具。如果这部电影有什么品牌的话,绝对不是演员,而是编剧兼导演赛斯麦克法兰,他是电视动画节目“Family Guy”的创造者。

另类喜剧

近年来其他一些成功的喜剧片也有类似的这种趋势。贾德·艾帕托的《伴娘我最大》,以女性骂脏话的方式展现了另类的喜剧魅力,与他过去的男性中心屎尿屁喜剧大相径庭。

去年夏天另一部大获成功的喜剧片《老板不是人》,也是避开了通常喜剧片喜欢胡闹的窠臼,而是另辟蹊径地设置了一个人人都可能遇到的残忍上司的精彩喜剧角色。

今年春天上映的的《龙虎少年队》,在北美取得了1.4亿美元的佳绩,乍看这部喜剧片没什么特点,只不过是基于电视影集改编的一部哥俩好喜剧而已。但是影片的选角很有创意,启用了以演出浪漫喜剧、动作片著称的查尼·塔图与乔·纳希尔搭档主演。

好莱坞的剧情片、动作片目前可以在海外市场回收60%到70%的票房,但喜剧片通常很难做到,这也给电影公司拍摄喜剧片增添了更大的压力,他们要反复掂量是否有必要付给喜剧明星那么高的片酬。《巡逻惊很大》不算营销的成本就有7000万美元。相较之下,无名演员演出的《醉后大丈夫》才3500万美元。

其实喜剧明星式微也是整个好莱坞明星式微的一部分,《暮光之城》、《哈利波特》、《饥饿游戏》都是生产明星,而不是靠明星产生。(编辑/唐馨)

猜你喜欢
喜剧片戏院另类
像素下的微观世界——MCL数码港戏院
“另类四不像”登场
中国电影狂欢背后的怪圈和悖论
《恶棍天使》一场草根的梦幻胜利
从电影《顽主》看京味喜剧片的低俗现象
对话陈祉希:做更规范、更接近传统的喜剧片
另类演奏家
另类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