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岩
湖北孝感一中高三(3)班学生高考前集体在教室挂吊瓶打氨基酸,一度被调侃为“史上最牛‘吊瓶班”。高考录取结果表明,“吊瓶班”50多名学生中,无一人达到一本线。
“吊瓶班”学生的高考结果决不是一个笑料,而是一种难得的对全社会展示的一项科学试验结果。这种试验是一种很典型的类似生物医学的对照试验,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社会医学的对照试验。试验的结果现在已经出来了,输液用药的学生成绩平平,没有一人上重点大学,不用药的学生反而有很多人能上重点大学。
当然,能否上重点大学并非是检验一个人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更不是衡量一个人未来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但是,如果以此作为标准之一来衡量高考时输液是否管用,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输液是不管用的,甚至有副作用。不仅输液没用,就是吃补品、输氧,以及补充其他补品等,也不会有多大用。
多年来学习和记忆的研究结果与学生学习的实践证明,学习成绩的提高一是靠一以贯之的勤奋,二是靠学习方法的合理和科学,比如休息和学习时间的比例要合理,三是靠长期的知识积累。当然,要提高学习成绩,学生或学习者自身的营养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营养是人体和大脑生理活动的原动力和原材料。但是,大脑和身体对营养的获取和吸收也有科学规律。例如,营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所以平时的饮食方式更重要,当然不排除在高考时可以适度增加一些营养品,如高蛋白食品。
其次,大量的研究也表明,营养的增加不是靠所谓的补品补出来的,更不是靠输一些液体、补药和打什么氨基酸就管用的,而是靠饮食的多样性和互补性。最好最自然的也是最容易吸收和分解的营养素就在多样性的食物中,包括主食、蔬菜和水果等。
即便是高考时为了补充学生的高消耗而多补充一些蛋白质和脂肪,也需要控制比例和适量,才容易被身体吸收,并转化为有效能量,以支持和支撑紧张学习的能量需求。例如,打氨基酸还不如吃鸡蛋,后者包含的氨基酸更多更全面,也更容易为人体所吸收。
因此,试图以输液、吃补药、吸氧这些方式来增加身体的能量,甚至企望提升大脑的智商,都是缘木求鱼。考前输液的做法不仅不方便学习,而且容易造成感染和输液反应,有损身体,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