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慈善聚“义”

2012-04-29 00:44罗茜
慈善 2012年2期
关键词:义仓水井坊慈善会

罗茜

中华慈善是一家,各地又有各地的思路、特色与创获。作为四川省第一家街道慈善会,成都水井坊街道慈善会自创立以来就特别注重在文化立善、文化兴区上的实际作为。

2007年,成都锦江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社会协调发展的创新区”的目标,形成了以街道体制改革为前提、以社区治理机制改革为基础、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城市管理“三大改革”锦江模式。水井坊街道在彻底转变职能后,把更多的精力和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上来,同时充分发挥民间之力,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吸引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社会建设,并在此背景下适时创立了水井坊街道慈善会。

结合成都的文化传统与慈善的精神特质,慈善会以“义”为文化突破口,先后依托社会组织的力量建立了“义仓”、“义集”、“义学苑”等一系列社区文化载体,把水井坊的“义”文化深入到居民生活中,又让居民不同形式的爱心在社区汇集,开辟出文化与慈善聚“义”的新路子。“义仓”是收集生活必需品送给困难群众;“义集”是通过跳蚤市场的形式,一方面爱心家庭用物品义卖的收入在慈善超市换购成生活必需品捐给“义仓”,另一方面困难家庭提供一些手工或者服务技能,他们只需捐价值“1元”的物品到“义仓”,这样让他们也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社会认同感。

为落实《慈善读本》的推广和深入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水井坊街道慈善会和成都育才七中联合举办了一次“义集”,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因为阅读过《慈善读本》,学生对慈善有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认识,“原来做慈善并不是离我们普通人很遥远的事情,我们力所能及地伸出手去,就是在做慈善”,也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真正仁义的慈善绝不仅是简单的给予,更应该是基于真诚、尊重、慈悲的关怀与温情”。 学生们不仅积极捐献,而且亲自把这些物品送到困难群众家里。这份关爱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也触动学生家长,他们不仅非常支持,一部分人更亲自参与其中成为志愿者。

在探索更加有效的“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慈善发展模式上,《慈善读本》为水井坊街道慈善会提供了契机,当然,通过种种形式的浸润、陶冶、传承,使慈善文化根植于学生心灵,从而不断健全和提升学生的情操与素养,有效矫正、克服和消除社会(社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端和多元文化冲突,促进社区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也是慈善组织重大的使命。

猜你喜欢
义仓水井坊慈善会
从义仓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历史演变
名与实:“作为一种方法”的清代云南义仓
水井坊加码高端致营销费用激增 与头部酒企仍有差距
情暖寒门学子
奉节县慈善会 荣获全市慈善工作三个“先进集体”殊荣
欲与五粮液比肩 水井坊急寻出路的底牌
南靖 南靖县民间慈善会慰问贫困户
上化乐善义仓碑
“义仓”故事
盐城市慈善会宣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