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的古典写意精神

2012-04-29 00:44陈春晓
读者欣赏 2012年2期
关键词:西京钟馗人物画

陈春晓

王西京,1946年8月生于陕西西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西北大学、云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一级美术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荣获“中国时代先锋人物”、“第四届中国改革十大最具影响力新锐人物”等光荣称号。

中国画向来重视写意,这个“写意”不仅是一种语体形式,也是画家在从事艺术创作时所真正想表达的精神、思想和审美情趣,更是中国艺术精神得以表现的美学传统。所谓的“写”不仅是一种心情、一个态度、一份坦然,更是一种功夫、一番感受,是画家内心深处所思所想的自然流露。“意”则是从“立象以尽意”(心中有意气)到“意在笔先”(心中之意)的深化和变迁,既有具象的内容,又有抽象的成分;既有再现的形物,又有表现的意识;既强调客观的真实性,又强调主观的意志,是主客互渗、物我相融的结晶,也是历代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当代中西文化不断融合、碰撞的文化语境下,向传统进取,向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进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挖掘出笔墨的最大功效和特点,使我们更好地熟悉线的表现力和技巧,进而为实现传统笔墨向现代的转化提供可能。作为当代颇有影响的水墨人物画家,王西京是深谙这一点的。他十分推崇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这可以从他的绘画历程中得到印证(尽管在他学画的初始阶段,他并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一点)。在他绘画进入一定境界,并形成一定特色之后,更是将这种古典写意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出生于古城西安的王西京从小就显示出绘画天赋。他不断临摹《芥子园画谱》、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并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坚持写两幅字、画三幅画,闲暇时便读书。在“文革”时期,很多人都盲目地跟着搞运动、搞斗争,王西京却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对中国画的研究中,通过大量临摹古代人物画和连环画来提高自己的笔墨技巧,尤其是对线条的运用和以线为基础的造型能力。

当时,《八十七神仙卷》《送子天王图》《群仙祝寿图》等一批名画精品珍藏在图书馆,被当做“四旧”、“黑画”。他夜里悄悄把它们偷出来,用黑布裹着灯临摹,天亮前再悄悄放回去,一临摹就是几个月。由于专心注视着所画的对象,一幅画下来,他的双眼经常布满血丝。这些大师们的作品深深地激励着他,他以一个年轻人的热情仔细体味、钻研其中的一笔一墨,如痴如醉。星期天,同学们有的休息,有的回家。而他则背着画夹,带着干粮,从有古风遗韵的少陵塬上跋涉到桃溪相映的樊川,踏遍田埂、渠岸和村庄,往返数十里画速写。正是这种砭骨浸髓的刻苦,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深厚、坚实的基础。

1968年,王西京在《西安晚报》任美术编辑,这一工作开拓了他的视野,扩大了他的创作空间。他把画笔伸向人物画创作,十多年间创作了数以千计的插图、国画、连环画,特别是《越南女英雄》《林中响箭》两部连环画更是广受业内人士的好评。

“85新潮”之后,随着西方各种现代思潮的涌入以及国内文化氛围的宽松和自由,画家们开始寻找一种久违了的写意状态,寻找更为自由的表达情感和个性的绘画方式。一部分画家开始向传统写意画回归,写意人物画又开始兴起。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王西京创作了大量的写意人物画,这既是他多年积压的内心情感的释放与宣泄,也是他进行了多年的写实人物画创作后对传统的重新解读和把握。对于王西京来说,这种激情可能并不像某些画家所认为的那样,是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厌倦,而是技法修炼到一定程度,艺术进入一定境界之后的回炉重造,是另一种程度上的突破。从王西京整个绘画历程来看,他在写实与写意两个方面是齐头并进的,他并没有因一方面而荒废或疏忽另一方面,而是有所侧重,共同进取。王西京创作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写实巨作,如《于右任》(1975年)、《创业史话(写作家柳青)》(1978年)、《知音》(1980年)、《画家齐白石》(1984年)、《阿Q画押》(1983年)、《远去的足音》(1984年)。《远去的足音》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激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六位志士殉难之际的壮烈情景,情绪之悲烈愤懑、笔墨之沉痛有力、寓意之深邃警策,在当代中国人物画界独树一帜。与此同时,他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写意人物画,如《钟馗送妹图》(1988年)、《魏武观海》(1981年)、《泽畔行吟图》(1989年)等。

王西京善于借助笔下的古代文人、雅士、侍女及历史典故中的人物形象来抒情、达意,“以流畅抒情的细线来勾勒,轻松率性中透露着严谨的造型功力,但并不以造型的严谨为目的。‘补景给他的笔墨发挥提供了自由的天地,但他并非无章法地放肆,而是在章法的匠心独运中横涂竖抹,或勾或扫、或浓或淡,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将水墨写意的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贾方舟语)

从选取的题材上来看,王西京善于抓取历史上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其命运的解读,借助笔墨和线条的表现力,将自己内心或苦闷、或彷徨、或无奈、或愤懑、或悠然、或深思的情感一一表现出来,有时甚至采取夸张、变形等手段,突出人物性格或颠覆其在人们心中的印象,给人以启迪。

“在他的笔下,屈原、司马迁、勾践、杜甫、岳飞、文天祥、李时珍、张仲景、龚自珍等都具有一种与民族、国家和时代融为一体的凛然正气和人格力量”,而“阮籍、陶潜、李白、苏轼、陆游、郑板桥、蒲松龄又仿佛让人们听到了對历史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悲愤倾诉”。(和谷语)画中人物带给人们的感受远远超出了史实本身,而成为对一种命运、一个时代、一类情感的把握与宣泄,包含着艺术家对画中人物的感受、评价及对他们身世、命运的理解。他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钟馗》《蒲松龄》《司马迁》《文天祥正气歌》等和20世纪90年代以后陆续创作的《孙思邈秋山觅药》《板桥居士》《大千观荷》等都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大家气象。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王西京不仅是以一个画家的身份关注历史、体验文化、感悟传统,寄托自己的人文关怀,更是以卓越的眼光站在一个超越画家视野的高度上,从国家命运、民族振兴的角度,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大家风范。

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太注重“兼济天下”的使命意识,无形之中就会丧失原有的创作激情和对身边人或生活的敏感。因此,画家在严肃、严谨的同时也需要一丝放松,正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术还应该有一丝“游”的成分在其中。从王西京的一系列“诗意”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深知这一点的。他在严肃、深沉、忧国忧民的同时,也在寻找着一丝豁达、一份玩味,使我们不仅认识到作为爱国者的王西京、深沉的王西京、“大男人”王西京,也使我们看到了细腻的王西京、诗意的王西京,看到了这个在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中,还有一丝儿女情长的男人。

王西京既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浪漫而充满柔情的诗人,更是一位有着博大胸襟、英雄气概的领导者。他既能从大处着眼,关注民生、关注民族命运;也能从细处入手,诉诸个人情感,营造诗意化的意境,真不愧是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综观王西京的绘画历程,特别是其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看出王西京的写意人物画经历了一个从“有法”到“无法”,再从“无法”到“有法”,进而到“我自有我法”的道路。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技进道、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的过程。在王西京早期的写意人物画中,他还在寻找和训练笔墨表现技巧,追求写实与写意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在其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作品中,特别是在其近期的写意人物画中,画家更多地是在体味与玩味,画面中占支配地位的各种技巧也逐渐被淡化在对宇宙、意识和人生价值的深沉思考中,早年创作时苦心孤诣的经营以及笔墨技法上的刻意求新,都被作者融合、消解,成为其隐形支柱,内化为其作品的一部分,并随着其心意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正所谓意在笔先,意到笔到,趣在法外。以他1986年创作的《钟馗》、1988年创作的《钟馗送妹图》和2009年创作的《钟馗》三幅作品为例,我们可从中窥其一斑。

同一人物,在不同的时间段,由于画家自身经历、学养、兴趣、心境等的不同,在画家的笔下会显现出不一样的情趣和韵味。在王西京1986年创作的《钟馗》中,无论是线的表现还是墨色的运用,都比较狂放、恣意,较为自由;而在《钟馗送妹图》中,线的表现力比较柔和,墨色的层次变化也不太明显,整体感觉有些拘谨,作者好像还并没有完全放开;但其2009年的《钟馗》则是完全抛开了技法,笔墨和线的表现也更加自由、活泼,特别是线与墨的交融幻化更是浑然一体,一切都是墨随心运、意随笔出,作者已完全摆脱了技法的束缚,从技法中突围而走向新生,并进入了心手相印的“无我之境”。

从王西京绘画的这些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王西京对人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用对人物心灵、对一种境界的抒写代替了对情节和外在情感的刻画,完成了由宏观把握到微观把握的转化。王西京的写意人物画从最初的对技法、对笔墨线条的感知转向对心境和心态的表达,进而使观者进入一种意境高远、深含哲理、充满审美体验的清新之境。激烈、具体、明确的内容从他的画面中消失了,感情表达变得细腻而深邃,表现出画家对人生、对宇宙的理解和思索。这是艺术家用纯真的感情语言所织成的。

在几十年的从艺历程中,王西京不知疲倦地绘制了许多写意人物画,大多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有时甚至不厌其烦地重复描绘同一人物,是个性使然?是兴趣所致?我想二者皆有吧,但更多的则是对古典风度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钦慕、对传统精神的尊重。正如他在一篇文章中所说:“传统古典精神中所包含的人的完整、庄严是一种永恒的、不朽的东西。我们距离传统不是太近,而是太远。在愈走愈远的现代艺术对人的感觉开发已显得苍白无力的时候,一种向本源回归,向古典、向传统回归的趋势已不可挡。”

也正是在这种现代的无力感和传统博大精深的双重刺激下,王西京在古典写意人物画的道路上越走越尽兴、越走越深入,发现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猜你喜欢
西京钟馗人物画
听海
凿壁偷光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钟馗嫁妹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钟馗降福图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
捉鬼大将军钟馗
编辑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