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程改革对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能否实现,首要关键在于高中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因此历史教师要多途径提升个人素质。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随着新史学观点和史学理论的不断提出,高中历史教师已有的历史知识、哪怕是大学时系统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和理论,随着时光流逝也会慢慢陈旧。这就要求历史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全面加强历史新知识新理论的研究。教龄长、学历高的教师更要注意不能自我满足,固步自封。
历史教师应该有一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师生涯提出完整可行的终极达成目标和阶段达成目标,并要有相应的量化指标要求。第二,要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学会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处理,形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的新知识框架。第三,广泛阅读历史名家所写的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专题史和代表文集,并进行消化吸收。最后,要加强对历史复杂问题的分析解读,通过细致扎实的研究,对错综复杂的历史问题,应有自己的见解。
二、顺势发展教学个性,形成鲜明教学风格
“风格即人。”教师的教学风格,不仅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在长期教学活动中的稳定性表现,也是一个教师个人素质外显和教学趋于成熟的标志。要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第一,要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善于扬长避短,形成教学风格。从教学实例来看,有的教师个性奔放,热情洋溢,在讲到“新中国的成立”时,可着力渲染爱国热情,让学生在充满民族自豪感的情境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沉着稳健、明思善辩,在讲到“欧洲启蒙运动”等课时可把复杂的历史现象,用睿智的语言,沉着而有哲理地解剖给学生。有的教师专长于旁征博引,妙趣横生,那么,就应以条理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有些老师幽默诙谐,平易近人,那么就应在讲课中让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在愉快之中悦纳知识,升华思维。第二.要努力将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融于自己的教学个性之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与接受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双向交流过程。因此,历史教师在自己的整体教学目标上,应该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总体蓝图,然后用形式多样,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去促进这种交流,从而使教学效果趋于至佳。
三、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增强个人教学功底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当代有两种趋势:纵向分支化和横向综合化。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应全面掌握各种知识,来满足历史教学的高要求。第一,熟悉各种社会科学知识:如教育心理学、环境学、法学、艺术学等。美学在教学中就很有用处。如著名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的勇气等内在美;历史改革呈现的悲壮美、科技革命引发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创新美等。第二,多读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原理,寓科学于历史教学之中,否则历史教学就会变成失去了灵魂的史实游戏。第三,要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艺术并有意识地将其贯穿在教学当中。如学习多元智力理论,中学历史教学法等。第四,了解一些历史书上涉及到的物理、数学、天文等知识,就不至于在课堂上犯科学性错误。历史教师增强教学功底除了备好课上好课之外,还要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我,使自我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状态。
四、熟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只要我们能以自已的教学个性去钻研,就一定能使自己的教学具有真情、人味。”历史教师对不同授课内容应思考采取哪种方法最能有效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如讲红军长征,可结合路线图讲;评价辛亥革命可让学生讨论;讲梭伦改革可创设情境,设计一幕反映当时民主政治的小话剧;根据现代教育学实验证明:人的各种感官获得的信息量是截然不同的,其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合占94%。另一研究还显示:信息的呈现如是单一视觉,学习时注意的集中率是83.7%,而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听觉的,注意的集中率只有54.6%。研究结果表明,视听结合所接受的信息量和效果度都超过单一感官接受的效率。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大力学习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机、计算机、电视机等,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教学内容的密度,加深教学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的痕迹,以促进历史高效课堂。此外,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对象活泼可爱,教学方法也须因人因境而异,切忌千人一面,落入窠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总之,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才能紧跟上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只有努力追求个人鲜明的教学风格,才能增强个人的教学魅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效率。
(周照正,江苏省镇江中学,2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