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探析

2012-04-29 05:26:56姚桓
桂海论丛 2012年2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姚桓

摘 要: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中,高度重视自身的先进性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讲,主要有:发挥思想建设的引领作用,把阶级性、先进性与代表性、群众性相结合,回答时代挑战,形成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布局;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做好干部工作;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把党的先进性建设落实到基层,是先进性建设的着力点。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时期; 先进性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2)02-0012-05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基本原理同国情、党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进行先进性建设的正确道路。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执政后,面对地位、环境、任务的 变化,中国共产党又不断进行新探索,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领导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一、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以思想建设引领各方面建设,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保持党的建设的正确方向

民主革命时期,在党内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占多数的 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在注重首先从思想上建党的同时加强组织建设,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经验,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执政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了这一基本经验,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几次代表大会和关于党的建设的会议决定,都首先讲思想理论建设,更可贵的是,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又有发展。第一,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以思想理论的先进性来引领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二,把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经过对“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的反思,结合新时期需要,邓小平强调制度问题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与发挥制度的根本性作用,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制度建设以思想建设为先导,思想建设的成果以制度建设去巩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既强调思想建设是首要任务,又把制度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通过改革和制度建设,以健全的制度保证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和优良作风的贯彻落实。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三,在总结多年学习经验、借鉴世界上有益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求把学习视为保证党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求丰富学习内容、扩展学习途径、创新学习方法;要求更加强调学以致用,达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目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将极大提升党的学习理念和思想建设效果,这是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战略举措。

二、提出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把阶级性、先进性与代表性、群众性结合起来,把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同扩大群众基础统一起来,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最先进的政治力量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根据党的建设新形势和现代化建设新要求,明确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为克服“左”的思想影响,吸收优秀知识分子入党扫清了障碍。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1]“两个先锋队”理论的完整形成,表明党对先进性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的根本属性,这个根本属性在理论上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核心;在实践上则关系到共产党能否安身立命。“人民和民族的先锋队”是根本属性的补充和展开,含义是,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也代表人民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要把人民和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为民族和人民利益而斗争。只有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根本性质,党才能代表人民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也只有成为人民和民族的先锋队,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历史使命才能实现。历史上如此。新时期情况的变化,使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非公经济、新社会组织和新社会阶层,迫切需要党在代表人民、民族根本利益的同时,整合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具体利益。“两个先锋队”的提法,既是历史上曾经用过的提法的延伸,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精髓;又以改革开放多年实践为基础,有所发展和突破,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先进性拓展了新空间。其一,强调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利益、阶级的利益、人民和民族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在执政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必须把先锋队领导作用和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统一起来;牢固树立执政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的理念,妥善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凝聚人民、民族共同奋斗。其二,“两个先锋队”的表述,把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代表性统一起来,为党把巩固阶级基础同扩大群众基础统一起来提供了理论依据。党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阶级性、先进性与群众性、代表性是统一的。这就要求党实现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统一。“两个先锋队”的表述,为党在巩固阶级基础的同时扩大群众基础,加强在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工作,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把发展党的先进性与回答时代挑战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归根结底要反映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实践中。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独立和解放,为解放生产力扫清障碍。完成这个任务,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因为这个任务当时中国任何政治势力都不能完成。党的先进性又是发展的,执政以后,党的地位、自身状况、党所面临的任务都发生了变化,必然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这既是适应主要矛盾变化制定的正确方针,也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继续前进、保持先进性的政治条件。由于种种原因,八大路线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明确指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党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这条基本路线,既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所必须具备的政治基础。

在新世纪之初,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如何在新世纪继续保持先进性?党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强调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党的先进性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民族振兴结合起来,同发展生产力与实现人民利益结合起来;把党的先进性同立党、执政、兴国有机统一起来,丰富了党的先进性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担的历史任务、同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根本性问题,为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新世纪的探索、创新提供了标准。

时代在前进,挑战永无止境。根据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党在新世纪又提出科学发展观。政党的发展观实际是党的价值观在发展问题上的反映。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表明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为指导,实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谋求的发展,是全面进步、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可持续、有后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观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出了中国人民实现幸福安康的道路,也必将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西方模式,在21世纪实现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党的先进性,通过科学发展观得到最好的诠释。

四、高度重视执政党面临的长期考验,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的建设主线,形成党的建设的明确目标和总体布局

一个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更不等于永远先进,先进性建设必须贯穿于党的发展全过程。进入新时期,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二大根据执政党特点和领导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了党的建设指导思想: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党的十三大对党的建设要求是: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以后的几次代表大会都有所发展。党的十七大总结历史经验,把先进性建设作为根本目标提出来:“必须把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是相互联系的。党的建设历来是与党的政治路线相联系、为政治路线服务的。这个原则要求执政党建设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根本,而执政能力建设要以与先进性建设作为依托和保证;先进性建设又必须落实到执政能力的提高上来。把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主线,抓住了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使之有了明确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形成了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使先进性建设有了科学的部署。

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主线的阐述,表明党对于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问题有高度的自觉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过去人们曾经简单地认为,其他政党和政治势力在取得政权后,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从艰苦创业转向腐败灭亡,不能摆脱所谓历史周期率的支配,而共产党由于自己的性质和历史使命,不会重蹈这个覆辙。中国封建社会周期率的发生原因是,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统治者和人民群众 矛盾的尖锐化以及腐败最终成为历史周期率的驱动力。由此分析,先进的共产党执政后,能够建立先进的生产关系并不断进行完善,以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能够坚持代表人民利益的宗旨;能够从人民利益出发反对腐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做到这些,共产党会得到人民长期拥护,领导人民实现历史使命。但是,理论证明不等于历史证明,逻辑分析要靠生活来验证。苏联东欧剧变证明,共产党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薄一波在晚年回忆录《关于重大事件和决策的回顾》中,根据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认为,打破历史周期率不可能一次完成,也不能一劳永逸,不但今天不能说已经完全跳出历史周期率,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也不要说这个话[4]。从那时起又过了几十年,中国共产党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和 改革开放的光辉成就证明,共产党是摆脱周期率支配的,但是“进京赶考”仍然没有结束。历史一再表明,愈是大党、老党,愈要警惕长期执政条件下生命力、创造力衰退的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分析了形势,指出,党内存在着不适应形势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重要讲话中更强调:新形势下,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四大考验带来了四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 危险、脱离群众的 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这是向全党发出的振聋发聩的警告,要求全党把忧党之心化为兴党之责和建党之举,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五、抓住民主集中制和干部工作两个关键环节,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先进性,使党成为高度团结统一、具有强大动员力的政党

“组织能使力量增强十倍”(列宁语)。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和思想上的先进性都需要以组织上的先进性来落实和保证,而组织建设最重要的是解决组织原则、组织制度和干部问题。只有实行高度的集中 统一,共产党才能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在 一个攻击点上,战胜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但是,集中必须以充分民主为基础,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在本质上是民主的,作为民主与集中有机结合的民主集中制,历来是共产党的强项和优势,坚持、发展民主集中制是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条件。由于种种原因,前苏联等国的共产党长期以来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搞得不好,以至党和国家丧失活力,而在匆忙进行的改革中,又丢掉马克思主义原则,照搬西方民主模式,自我否定,乃至亡党丧权、千古遗恨。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但在这个问题上也出现过严重失误,通过总结中国党和外国党各方面的经验教训,新时期党在这个问题上表现了高度的政治智慧。既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关系党的创新活力和团结统一;又从实际出发,务实、积极、慎重地推进,从十六大以来,确立了“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 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 改革 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5]同时又强调,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这一科学路径,把党内民主建设同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相联系,立足在现有的根本制度框架下进行改革和完善,着眼于通过发展民主发挥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实践中贯彻这个路径,党内民主提到一个新高度,激发了全党的创新活力和党员干部积极性,促进了决策科学化;同时又有效化解了民主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防止了无政府状态和混乱,全党呈现既朝气勃勃又纪律严明的团结、生动局面。保证了 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

干部工作同样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大战略问题。民主革命时期,党“从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出发”,经过探索,确立了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以及重视培养选拔干部、关心爱护干部、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等干部工作方针政策,保证了革命胜利。应当看到,战争年代,残酷的斗争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优胜劣汰机制,把最优秀的干部推到领导岗位,否则事业就会失败。执政后的和平环境下,这种机制消失了。加上长期封建历史和小生产环境形成的落后习惯势利影响,干部工作的难度空前增大。进入新时期,针对干部队伍老化、文化水平低等种种不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缺陷,党果断提出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即在坚持革命化前提下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四化”方针的提出,使党的干部队伍面貌从整体上发生重大改变,保证了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然而,由于干部工作是人的工作,人的工作是最复杂、最困难的。随着改革的深入,干部队伍建设不适应需要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主要有两个:一是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二是选人、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事实使党深刻认识到,仅仅靠“伯乐”来选人、用人是远远不够的,干部工作的关键是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干部制度改革又关系到广大干部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稳定,须慎之又慎。通过反复摸索,党提出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取向: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这八个字反映了选拔任用干部的规律:既有实质性的 要求,又有程序性的要求。民主,是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运用,有民主,才能防止用人上权力的过于集中,使干部对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人民有切身感受,其结果,是通过“权由民所授”来保证“权为民所用”;公开是民主的要求和伴生物,也是防止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的重要手段;竞争,不仅给干部带来压力和动力,促进干部成长和进步,更是通过比较选拔干部的最佳方式,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识别人,使优秀 人才“冒”出来;择优,既是对选拔干部的要求,也是民主、公开、竞争的结果。结果就是,相形见拙者退出,最优秀的人才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从而实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在实际操作中,选举类、委任类干部产生途径不同,具体方式有区别,“八字”要求是共同的 。贯彻“八字”方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就可以突破上述两个“瓶颈”,打破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老框框,极大地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六、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执政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反腐败的信心和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刘少奇在1962年党的 七千人大会上就指出,“如果把我们党比作一个人的机体,那么,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机体,它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医治那些局部地、暂时地感染到的病毒,而且在医治病毒之后,更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6]但是反腐败斗争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文革”教训证明,“运动式”反腐不可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带来的新考验和大量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也在不断升华对反腐倡廉的认识。党痛切地感到,不惩治腐败,确实有失败的危险(邓小平语);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反腐败也必须讲科学。所谓讲科学,一是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 艰巨性。先进的、执政的共产党内所以出现腐败,有着各种复杂原因,包括: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不完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缺陷和弊端,各种腐朽没落思想对共产党的侵蚀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存在问题、从严治党没有完全落实等。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不完善,政治、经济体制方面还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腐败会不断地产生;改革既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为了消除腐败,可是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一些腐败行为还会打着“改革”的 旗号,钻制度和政策的漏洞,以花样翻新的形式出现。这就决定了反腐败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二是要采取科学态度来反腐败,反腐败是不能仅仅凭义愤的,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从根本上讲,需要从客观环境和行为主体两方面解决问题。在客观环境方面, 把反对腐败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相联系,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相联系,创造一个让腐败既难以产生又易于消除的社会条件。在行为主体方面,则要从严治党,极大地提高全党拒腐防变的能力。据此,党在全面规划我国社会发展、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个体系,体现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教育是基础,通过 教育树立廉洁从政的精神动力和和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和教育相比,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历史 一再证明一种规律性现象:不受制约的 权力会走向腐败。科学有效的制度能够有力地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达到对行使权力的制约,是反腐倡廉的根本性措施;监督是执行制度的关键,事实说明,有制度而不执行,比没有制度更可怕,危害更大。执行制度,既要靠自觉性,更要依靠强有力的监督。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把内在的自觉性与外在的约束、监督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惩治和预防腐败。这个方针,既要求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又着眼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逐步缩小乃至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七、采取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措施相结合的措施,形成基层组织和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常效机制,把党的先进性建设落实到基层

党是由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所组成的,党的先进性和 战斗力,突出表现在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大厦的基础,是管理教育党员的基本单位,是党联系群众的 纽带桥梁,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政策、动员组织群众 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为完成艰巨的 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注意通过基层组织动员和组织群众,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支部建在连上”是党领导革命战争和革命军队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管理体制、群众思想和生活的新变化,特别是“单位人”向“社会人”的 转化,使基层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考验。党员数量的急剧增加、党的队伍新老交替的不断进行,也容易造成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在代际更替中遗失。一些党员素质不高、一些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下降乃至软弱涣散的问题突出摆在面前。一个拥有8000万党员、几百万个基层组织的大党,管理好自己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可以说是世界上任何政党包括共产党都没有遇到的课题;而且这种管理又是动态的,随着形势发展,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重新出现。实践证明,基层组织建设既要常抓不懈,又要采取恰当方式。通过不断探索,党逐步确立了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措施相结合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党针对存在问题,采取了多次集中教育活动,包括“三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都是使基层组织保持先进的重要举措。然而,先进和优秀是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是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本质要求、一贯要求,仅仅靠几次集中性教育活动还不够,需要有新的、经常性的办法。创先争优活动,是全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延伸与发展,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载体。创先争优把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标准具体化,以广大党员基本觉悟为基础、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以教育、督促、帮助、表彰、评选等为措施,激发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内在动力,在党内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氛围,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目的。把创先争优的有效措施加以提炼,使之经常化、制度化、系统化,将形成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保持先进的长效机制。

这七条,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先进性建设的着力点,也可以看作是先进性建设的主要经验。

正如党的一大代表董必武为一大会址题词所说,“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党的先进性来之不易,持之不易,发展更为不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发展执政条件下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为此继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不断把 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18.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8.

[4] 薄一波.关于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57.

[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0.

[6] 刘少奇.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712.

责任编辑 赵 静

Exploration on the Vanguard Natur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fter It Became the Ruling One

YAO Huan

(Party School of Beijing Committee of C.P.C. Beijing 100044)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dvance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fter it became the ruling on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ighly focuses on its advancement construction and accumulates rich experiences during more than 60 years when it was in power, generally speaking, these experiences highlight the leading function of ideology construction, combine the class nature, advancement, representativeness and mass character together, and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s in modern times and form the general constructing goal and structure of the Party, in addition, which stick on the democratic centralism and cadres work and construct the punishment and corruption preventing system,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lement the advancement construction to the grassroots level, which is the main focus.

Key Word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uling period, the advancement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文化学刊(2021年5期)2021-06-29 0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