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剑锋
[摘要]高校的学风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学院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特殊教育形式,必须通过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目标,并逐步增加他们的社会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能够在学校的整体环境下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更有自信地走向社会。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现状举措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2-0033-02
一、国际学院学风建设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良好的学风,不但有助于养成大学生优秀的品质,还能使其自觉抵制校外不良风气和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避免在校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对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生活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风还能使高校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展现师生高尚的道德风貌和精神追求,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优良学风的建设和保持需要在高校师生中间大力倡导,同时更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家长对学校和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模式较为重视,他们希望学生能够在学校获得更多的知识,享有更多的资源。而作为学校,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得到社会认可及提升自身竞争力,优良学风的营造也是至关重要的。国际学院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特殊教育形式,因为管理模式独特,学生特征鲜明,使其具有不同于其他学院的特点。国际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是使学生在四年的大学教育后成为真正适应社会、面向国际的应用型人才。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管理人员都应从赏识学生的角度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学院则应通过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目标,并逐步增加他们的社会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能够在学校的整体环境下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更有自信地走向社会。
二、国际学院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国际学院的绝大部分学生能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这一模式带来的求学机会不断积累知识,充实自我。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努力方向,逃课旷课严重,迷恋网络,不思进取,考试违纪作弊。具体表现为:
(一)重社会实践,轻学习书本知识
现今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都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对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往往不予考虑,这就使很多在校的大学生过度追求工作经验,从而忽视自身在大学期间的书本知识。在学院的思想调查问卷中反映出了部分学生的心理,对于如何度过大学四年,有57%的学生表示要学习与社会实践齐头并进,两者兼顾;有55%的学生认为生活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自身的价值;59%的学生认为大学中社团对于充实大学生活,提升自身素质有重要的作用;此外,82%的学生都认为重视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才对就业有帮助。
(二)过分强调自我,纪律观念淡薄
国际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其他学院稍好,很多学生在家养成了娇生惯养的生活习惯,在校期间对学校和学院的规范、要求不能严格地遵守,纪律观念淡薄。有些学生认为上课并不重要,只要考试能通过就行,到该交作业时或是抄袭其他同学,或是上网下载现成的作业。晚自习更是需要专人检查才能保证学生出勤。考试时携带纸条的考生不在少数。所以学院进行违纪处分的学生中,旷课、考试作弊占了绝大部分。
(三)缺乏自信习,学习动力不足
国际学院中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处于中下游水平,基础差,底子薄,成绩不好,缺少成就感,引发了抵触学习的心理,没有养成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一方面想要得到与其他学院学生一样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拥有同等层面的教育教学标准,另一方面又常常因为基础差等原因跟不上教学的总体进度,致使考试成绩达不到学校要求的学分。此外,优越的家庭背景使他们没有受过挫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素质较脆弱,进入大学后又面临着竞争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压力。他们的精力用在娱乐消费上,现实主义思想严重,学习目标不明确,进校后对自己的学习及未来没有具体的规划,不愿刻苦学习,喜欢走捷径,学习风气亦随之大打折扣。
(四)依赖网络思想严重,创新能力下降
依赖网络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不可忽视的因素。长期沉浸在网络中的学生不但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正常的人际交往也开始排斥,变得孤僻、不善言谈。此外很多学生通过网络搜索考试题和作业,甚至科技创新的内容也都从网上下载,完全违背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初衷。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过度依赖网络而产生懒惰的思想,不会自己创造而是坐享其成。
三、建设国际学院良好学风的举措
(一)转变工作重点,营造共建良好学风的氛围
高校良好学风的形成必须改变只重视招生就业工作而忽视学风建设的高校工作传统。学风建设在高校需要全体师生的努力和相互配合,在现有的工作体制下,应加强领导和协调,教务、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和院系齐抓共管;将教学工作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各任课教师应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并能及时与院里进行沟通;学院辅导员也须不定期对学生上课情况予以了解,主动联系相关任课教师和班级干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在教学工作中应突出本院学生的特殊性,既要达到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也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既要达到一般教育质量要求,又要突出学生的特殊要求。尊重学生,建立鼓励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树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才能为创建优良的学风打好基础。
(二)健全管理模式,规范学生行为
我院学生人数较多,很难通过班主任、辅导员一对一的管理和辅导来完成日常管理,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坚持激励和处罚并重的机制还是很有必要的。学院在国家、地方和学校的相关学生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针对我院学生的规章制度,而且都应把学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要更加严格要求,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
课堂是抓学风建设的首要阵地,因此,要逐步构建学生出勤情况监控和保障体系,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对于违纪甚至作弊的学生一律严肃处理。此外,建立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桥梁,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电话联系制度等及时将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增进家长对学生、学校的了解,寻求家长的支持,达到家长与学校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辅导员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特别是对于出现较多科目不及格的学生,应及时向学生送达学业预警通知,加强过程管理,及时规诫,以免退学。
(三)注重学校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院要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树立“三本生并不差,三本学院也能走出一流人才”的培养信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大力开展以理想、成才、勤奋学习、自立自强等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举办学术报告、科技创新等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激发广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大力扶持学生社团开展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开展各类科技、技能、才艺、文体、创业等竞赛和实践活动,丰富与活跃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在学院形成生动活泼、积极健康的育人氛围,使每一名学生找到归属感,从而能够踏踏实实地在学院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此外,从学生刚一入校,学院就应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将自身状况与现实相结合,明确自己和社会需要什么,建立长期奋斗目标,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和未来的人生规划,从而减少进校时的目标不明、道路不清的情况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自我放纵和自我否定,使学生增强学习动机,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坚持教育为主、管理为辅的原则
学校管理不同于其他社会管理的一个本质特点就是其教育性,管理可以作为手段,体现在制定规章制度防范和奖惩方面。树立良好的学风,不能完全靠学校和学院的管理来实现,还需要师生的自觉自愿。如果可以通过教育来说服学生会比冰冷的制度管理要更加人性化,更易被学生接受。例如通过组织学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向学生印发作弊学生警示录和考试作弊相关处理规定,可以提高学生诚信文明素养,让学生意识到作弊是不必要的付出,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而对违规、违纪学生施行惩戒的方式和手段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与规律,在尊重学生合法权益、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的前提下,寻求树立良好学风的渠道。
总之,学风建设应该由学生工作部门与教学工作部门相互配合,并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复合型人才为目的,经过长期积累和努力,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积极影响下,得以传承和延续。
[参考文献]
[1]金国峰.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高教论坛,2003,(1):147-150.
[2]吴彬.论民办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J/OL].http://www.Chinaxgw.com,2003-3-21.
[3]吕品飞,秦晓菁.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5).
[4]魏磊,张雪梅,王勇鑫,郭绍福. 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J].现代企业教育,2010,(5).
[责任编辑: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