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2012-04-29 00:44:03汪光麒刘茜
大学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民族资源课程

汪光麒 刘茜

[摘要]由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与民族课程资源开发相结合而形成的民族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课程开发模式,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开发过程中,应采取多样性、针对性的开发原则,加强民族地区网络环境的建设,倡导教师为主的多元开发模式,培训教师的网络能力,建立并管理网络课程资源平台,进一步促进民族多元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网络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2-0025-02

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网络进行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是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方面的新运用,本文力求对当前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网络的利用价值及方法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以唤起相关部门、专家和教师在开发民族文化课程资源时利用网络的意识,改进开发民族课程资源的思路和方法,发挥网络在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优势。

一、网络时代呼唤民族文化网络课程资源

网络既是素材性课程资源,又是一种条件性课程资源。它突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使得跨地区、跨文化、跨时间的课程资源得到广泛共享,教师可以自由安排时间,选择场所,实现了校际间的互通,也减少了传统调研行车和食宿不便等高成本弊端。作为重要的信息传送纽带,网络可以联系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面的课程资源整合渗透,使得民族文化课程在这三个层次上得到平衡。网络也使得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单一平面教育将成为历史,网络媒体使得字、图、音、影等多元化元素融为一体,课程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学习的过程声像并茂,可以刺激人体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造设计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二、网络在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文化课程素材丰厚,利用网络开发起步较晚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形成独有的民族文化精神和传统文化结构。我国台湾地区在对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方面起步比较早,积累了很多经验,开发出了“高雄乡土教材资源网”、“台南县民族教育资源网”等一批涵盖了整个台湾地区民族课程资源成果的网络资源平台。大陆地区自1998年由华南师范大学与香港促进资讯科技教育联盟组建了教育软件测评研究合作课题组以来,网络技术才逐渐被应用于教学领域。民族地区受传统文化制约,网络在教学领域不受重视,开发网络课程资源的教师、专家极少,现有资源也仅仅存放在个别教师的教育博客中,内容也杂乱无章,没有单独某一课程的完整资源链。

(二)开发网络课程资源的现实需要强烈,而网络技术手段缺失

网络文化本身也是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不可避免地需要从网络文化中寻找可能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在现实中,需要开发者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和网络素养,进行再次开发、加工,最终纳入网络课程体系中。但因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使得开发者利用网络开发课程的意识淡薄,网络基础硬件设施不全,机房设备老旧、更新缓慢等等,实际开发工作大多仅停留在模仿和修改的层次上。

(三)民族地区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对课程资源理解狭隘,开发能力不足

民族地区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提到课程资源唯一想到的就是固有教材,事实上,民族特色的舞蹈、山歌、绘画、工艺雕刻、服饰、建筑文化等等都是丰富的素材。民族地区大多数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观念薄弱,资源的选择、行动研究的能力不足,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性。

三、民族网络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民族地区网络环境的建设

网络作为校内课程资源而言,可以促进学校范围内资源的共享;作为校外课程资源,是对校内资源的必要补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总体而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依旧突出,若缺乏物质经济条件,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将举步维艰。国家和地方要加大民族教育经费投入,学校要为教师开发民族文化课程资源提供网络工作环境,为软件开发提供管理支持,为教育技术研究提供应用支持。

(二)倡导教师为主的多元开发模式,培训教师的网络能力

民族地区的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长期活跃在教学一线,最了解学习者,最了解课程的需求,因此,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在地方学校,最需要落实到校本课程上。

(上接第25页)在资源的开发上,要打破传统的教师单一开发的模式,提倡以教师为主,以地区为中心,学生、社会、学校多方面参与合作的开发模式,这样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加速资源共享。此外,应加强对以教师为首的开发主体的网络能力的培训。互联网拥有海量的课程信息,但教师真真切切感到获取直接具有运用价值的课程资源有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将这些信息加工成为课程资源的能力有限。通过对网络基础、网页制作等内容的培训,使教师对网络技术有一个全面、正确、深刻的认识,树立了使用网络的意识,掌握利用网络开发民族多元文化课程资源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技能。

(三)建立和管理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作为最直观的显性课程资源,直接运用于民族教育教学活动,它的建设势在必行,将成为教师间深入交流信息,共享教学经验和课程资源的家园。大陆地区可以借鉴学习港台地区,利用网络平台这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聚集教师的力量,将零星散落的课程资源科学合理地整合,建立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FTP、博客、播客、BBS、维基(Wiki)等资源平台。

(四)多样化、针对性强的开发原则

在民族网络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既要采取多样的资源形式,又要针对民族地区教学的不同对象、不同内容采取灵活的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形式是多样的, 既需要丰富的民族课程素材,又需要建立必备的网络条件;除了建立校内图书馆、科普资料室、实验室的网络资源,更需要在校外搜寻一切可利用的网络课程资源。民族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形式虽然多样,但是开发的对象必须立足民族地区,是反映出民族特色的网络文化的资源,是针对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后,集合现有学校课程开设的门类所建立起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中华教育学会主编.多元文化教育[M].台北:台湾书店,1998.

[2]靳玉乐.多元文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2006.

[3]刘茜.贵州省苗族地区中小学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5,(1).

[4]孟凡丽.国外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的演进及其启示[M].比较教育研究,2003,(2).

[5]廖辉.多元文化背景中的课程资源开发[J].民族教育研究,2005,(2).

[6]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

[责任编辑:钟岚]

猜你喜欢
民族资源课程
我们的民族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资源回收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