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到“声音”的发展轨迹与意义

2012-04-29 00:44:03马学文
大学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未来主义乐音音源

马学文

[摘要]人类音乐经历了从“声音”到“乐音”然后再到“声音”的发展过程。声音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开端。随后人类开始以声带为乐器进行歌唱,并在一些工具上凿能发声的孔,以各种方式发出乐律的音符,这就是早期的乐器。音乐从此开始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一直到21世纪。贝多芬的《战争交响曲》较早在音乐作品中引进了实际生活中的声音——枪炮声。具体音乐是20世纪早期未来主义艺术思潮在音乐中的延续。1900年以后是电声的时代。

[关键词]乐音声音发展轨迹意义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2-0008-03

纵观音乐发展的历程,人类音乐经历了从“声音”到“乐音”然后再到“声音”的发展过程。随着人类发音器官的逐渐完善,我们的祖先为了共同协作、相互交流,慢慢地训练出了复杂的声音,即出现了语言。从此人类可以使用声音进行交流、记事、教育等等活动,而再也不需要使用其他复杂而效率低下的方式,比如说手势、结绳等方式进行交流。声音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开端。随后人类开始以声带为乐器进行歌唱,并在一些工具上凿能发声的孔,以各种方式发出乐律的音符,这就是早期的乐器。音乐从此开始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一直到21世纪。本文重点讨论的是20世纪的先锋派音乐如何由“乐音”重新发展回到“声音”这一过程,并讨论这一过程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20世纪的人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也使人类脆弱的心灵产生了不稳定感,对外界的认识和看法有了新的内容,认为世界并不一定是那么的美好。波及到艺术领域给人们带来的冲击就是音乐也不应该仅仅表达美好,它应该真实地表达我们的生活和心理。因此,“噪音”(Noise)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同时,“音响”这个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替代了传统的乐音。

一、未来主义——噪音的地位与声音的概念

1906年,意大利的布索尼(Busoni)提出了“第三种声音”的概念,它们是:1.以马勒为代表的晚期浪漫主义的声音,它的特点是调性模糊、隐退;2.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的声音,其特点是对大小调的偏离,对异国情调的偏爱;3.美国爱福斯在1905年开始的音乐试验;4.1905年巴托克将民间音乐纳入到音乐创作中;5.布索尼开始使用微分音。

这些所谓的“第三种声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当时在音乐领域的创新。1909年,法国的那里佩蒂发表了“艺术家的未来主义宣言”。1911年,意大利的普拉泰拉发表了“音乐家的未来主义宣言”,宣告告别贝多芬。1913年,意大利钢琴家和未来主义音乐作曲家卢索罗在给普拉泰拉的一封信中提到了“声音的艺术”。他认为“随着19世纪机器的发明,噪音就产生了,因此必须大破纯粹乐音的狭隘圈子,征服变化无限的噪音世界”。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未来主义宣言”。同年发生了几起音乐界的丑闻:1.勋伯格的1913年的音乐会被称为“维也纳丑闻”;2.1913年五月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首演,被称为“巴黎丑闻”;3.卢索罗的“米兰丑闻”。这些发生在当时的事件在某种意义上表达了未来主义的思潮。

贝多芬的《战争交响曲》较早在音乐作品中引进了实际生活中的声音——枪炮声。这一做法较早地将噪音引入到音乐中来。虽然这种做法所取得的效果,也就是其声望并不如其他的九首交响曲,但这种做法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声音的概念,扩大了音乐的音源。后来柴可夫斯基在《1812序曲》中也有相同的做法。

1918年斯特拉文斯基《一个士兵的故事》在结束前让旋律逐渐淡出,让鼓声长时间地占据主导地位,使人们从音乐及其表现意义上领略了噪音的魅力。

1931年,德国德里盖蒂的《为100个节拍器而作的交响诗》是比较成熟的未来主义作品,其做法就是将100个节拍器上足发条后,同时放开,由于节拍器的物理特性的差异,100个节拍器不可能同时发声,因而产生的声音的效果就成为了一首作品。

未来主义的种种行为表达了音乐家们独特的思想。他们重在表达现实生活,将噪音引进到音乐中来,并且提高了噪音的地位,提出了声音的概念。

二、具体音乐——试管音乐

具体音乐是20世纪早期未来主义艺术思潮在音乐中的延续。既然纷乱、繁杂、喧闹是都市生活中的典型特征,那么音乐中就应该体现这种真实的生活,音乐中不仅有乐音而且有噪音;不仅只是乐器和人声,而且是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音响。甚至未来主义就是要打破以往的和谐,用生活中的噪音代替乐音,他们认为这才是艺术的真实。而磁带技术为未来主义艺术理想的实现,为艺术家们创造这种真实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

1948年,法国的舍费尔(Pierre Schaeffer)在巴黎建立了第一座具体音乐工作室。在他的实验室里,他坚持使用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各种声音作为他的音乐的音源,但不使用电声。那么具体音乐与电子音乐的区别首先在音源上就有些不一样。具体音乐可以使用任何声音作为素材,但是这些所用的原始的声音必须是丰富的、复杂的和可调制的。具体音乐需要进行大量的精细的录制,避免传统的审美标准下的声音,而且只能在实验室里加工处理完成,所以具体音乐又称“试管音乐”,它在审美意义上避免了传统的观点,也就是避免了音乐的情感性,降低了音乐的人类性,强调音乐的客观性。

具体音乐只能完成于实验室,那么具体音乐在实验室里的录音手段包括:1.改变录音的速度。由于速度的改变,所录制的声音的音高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种改变可能是在采集时就改变,也可能是在调制时改变。2.颠倒播放方向。由于播放方向改变,所采集的音色也会发生改变。3.磁带剪辑。这里的剪辑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剪辑,它可以去掉所不需要的音响瞬态,也可以将曲调的音响瞬态进行再组合。4.循环录制。5.重叠录制。6.双轨录音。7.立体声。如果录音时能够把不同声源的空间位置反映出来,使人们在听录音时,就好像身临其境直接听到各方面的声源发音一样。这种放声系统重放的、具有立体感的声音,叫做立体声。

具体音乐的生产手段包括:1.滤波已产生所需要的噪音。滤波是指传输信号中所需要的频谱而滤除其他频谱的一种频率选择技术。其基本形式是利用电感器和电容器的频率电抗特性,将电感、电容适当组合在电路中,组成滤波网络完成频率选择。实际的电感电容网络还可进行频带的传输和抑制。此外,还有应用压电晶体、压电陶瓷及机械振子等组成的谐振滤波器,以及各种有源滤波器。它们具有较强的选频性能,应用也越来越广泛。2.用混响制造、模仿不同的声音环境。混响在英文中是Reverberation,是指声音经过多次往复漫反射,包含多个不同角度、不同时间到达的混合反射声逐渐衰减形成,听者分辨不出其中的任何音节。3.环形调制。调制就是将音频信号“附加”到高频振荡波上,用音频信号来控制高频振荡的参数。环形调制器可以让一个声调来调制其他音调的振幅,产生复杂的旁(频)带,所得声音被过滤后再来控制音色。

舍费尔的《火车铁路练习曲》、《平底锅练习曲》和《旋转门练习曲》是早期的具体音乐。这些音乐的音源非常单一,但通过单一音源的加工处理产生了丰富的音响世界。具体音乐的音响可以编成一个个的音响单位。每一个音响单位都有其特性,都是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调制出来的声音。

舍费尔与另一位具体音乐重要作曲家亨利合作创作的作品《为一个人的交响乐》,是具体音乐中比较大型、成熟的作品,也是噪音交响乐制作的一种尝试。这部作品后来成为具体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作。

猜你喜欢
未来主义乐音音源
如何区分乐音和噪声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学生展现心灵乐音的舞台
未来主义
睿士(2020年5期)2020-05-21 09:56:35
未来主义
MIDI音源及其应用之研究
大众文艺(2018年3期)2018-07-12 09:26:06
热情夏日/未来主义
用心聆听学会区分
浅议现代计算机音乐制作中的音源
黄河之声(2016年20期)2016-02-02 20:55:42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乐音时—频综合分析程序的开发
音乐探索(2015年1期)2015-04-27 01:01:52
《意大利未来主义,1909-1944:重构宇宙》
艺术与设计(2014年5期)2014-06-12 08: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