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不能等待(连载之二)

2012-04-29 00:44何庆良
鸭绿江 2012年2期
关键词:母亲妈妈

何庆良

(接上期)

2007.4.24周二晴 18℃ 大连

真想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传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这是一首舒缓、天真而充满情感的少儿歌曲,一曲把我带入少年时代的怀旧歌曲。

记得文革前一年,初学胡琴时,拉的第一首曲子是《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主要原因是整个曲谱不用换把位,只有一个高音的“2”在结尾的小节里。然后是学拉《东方红》,但真正让我用心去体会二胡魅力的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妈妈的故事,被岁月尘封的故事,现在却再也不能聆听妈妈去讲了。

自幼就在文科上有点出众的我,迄今早已记不清写了多少总结、经验、报告和领导讲话之类的文字材料,专著和翻译文学的作品也有几部。但始终没有时间去兑现心中早有的夙愿。会写文章的我,早就想听妈妈讲讲过去的事情,给妈妈写点东西,以表达我对母亲的崇敬!

时间一年又一年,机会一次又一次,但听妈妈讲故事和写妈妈的故事的夙愿始终未能兑现。我一直天真地以为,现在工作忙,等有时间一定办!

不曾设想,妈妈竟然在短短几个月里变成了“植物人”!

如今,维系她生命的是科技手段,而不是她自身的机能。科技的医疗手段可以延长生命的长度,却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更不能让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爸爸说,他和妈妈是1949年农历七月初八结婚的。如今已是58年了。爸爸引以为自豪的是58年夫妻没有打闹过。

58年不吵闹的夫妻在这世上确实不多。能保持这种纪录的人必定有不同寻常的品格和性格。这恰恰就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爸爸的讲述解开了我的心头谜团,一个困扰在我心中的谜团。我是家里的长子,父母结婚六年才有我,让人不好理解。

原来,在我之前有个姐姐,她还没满月就夭折了。爸爸说,姐姐的出生和死亡,他都不知道。死因可能是母亲劳累过度,或是营养不良,反正是没养活。

爸爸说,他1951年出去,1953年以后才回来。其间发生的事,他不清楚。对于这样的解答,在今天肯定是叫人无法接受的。

这种生活,让一个新婚的少妇如何接受?妈妈接受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恰恰是这种让人难以接受的忍让,成全了父母之间58年不吵架的纪录!

妈妈,如今只能瘫痪在床榻上的妈妈,只能轻轻地翕动着嘴唇却默默无语的妈妈,她的心中该有多少没有释放的委屈和苦楚!

妈妈,真的想听你说过去的故事!

企盼你,再次开口说话!

这一次,我一定让您把80年的风雨人生说给我听!

2007.4.25周三大连

妈妈的泪花

清晨,天已大亮,但阳光还没有照进病房。妈妈吃力地睁开眼睛,却无法一展眉头,左半身已经偏瘫,两只眼睛难以同时开闭了。

妈妈醒了,这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这半年来,妈妈每天都昏迷20个小时以上,偶尔的清醒会让家人兴奋不已。

看见妈妈半睁半闭着眼睛,我立即打开电脑,给妈妈播放DVD照片集。

这是昨天晚饭时,用特快专递送来的录像和照片DVD专辑。返回大连的前一天夜里,我连夜把妈妈在重庆过年(2004~2006年春节)时的照片整理出来,请我的同事编辑成DVD专辑。

做专辑的本意,是为妈妈的后事做准备。返回大连的前一天晚上(19日晚),妹妹告知我,医生认为妈妈命悬一线,危在旦夕,家人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我想,妈妈是去天堂的,要让妈妈含笑而去。我要把妈妈一生中最高兴和悠闲的时光展示给怀念和敬仰她的人们。

这部专门制作的DVD从千里之外火速送达的时候,妈妈还能和我们在一起,这是天意。

此时,面对常睡不醒的妈妈那无神的目光,我把笔记本电脑打开,将荧屏调到仰卧在病榻上的妈妈视线最佳的角度,开始播放DVD照片。

伴随着低缓、悠扬、深沉的前奏曲,照片开始逐帖展现:

妈妈的结婚照被装饰在一张飘散的枫叶上,随风而去……

随后是六七十年代保存下来的几张老照片的叠现……

妈妈和爸爸、她最可爱的小孙子,还有儿子的一家,与姑姑和姑父逛南山、赏大足石刻,遛公园的一幕一幕出现在妈妈的眼前……

妈妈的目光开始逐渐显出神采,眼睛越睁越大,几乎到了正常闭合的状态。渐渐地,妈妈的眼眶开始湿润了,眼窝里的泪越聚越多,慢慢地汇成了一个晶莹的泪珠……

荧屏上,妈妈慈祥的笑容、安详的神情,鲜艳的花朵、温馨的家庭……

一幕一幕的照片唤醒了她的记忆。妈妈的嘴唇不停地翕动着,偶尔发出几声粗粗的叹息,眼球随着荧幕上的照片而转动。

泪花,一生不愿意流泪的妈妈,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也依然惜泪如金。已过天命之年的我,见过妈妈唯一的一次流泪,是在讲述舅舅去世时流下的。那流泪包含了妈妈对舅舅一生的追忆和惋惜。

舅舅是母亲家里唯一读书最多,最有出息的子女。生前是沈阳第三机床厂的工程师。可是,舅舅一生却没有完整的家庭生活,他独自一人在城市里,舅母一人带着五个儿子在农村。

舅舅当年在沈阳工作时,风华正茂,充满了憧憬与追求。新婚不久即得了一对双胞胎。全家人大喜过望,给两个宝贝起了乡下人最得意的乳名——喜子、福子,大名叫长昆、长仑。喜福——昆仑,包含了大人对孩子们的希冀与祝福。姥姥的高兴自不言说,照顾一对大胖小子是农村老太太的最大乐趣。

然而,开明的老人还是感到不尽如人意。毕竟,儿子和媳妇天各一方,不能过上圆满的家庭生活。于是,姥姥劝说舅母,带着儿子去沈阳与舅舅团聚。这本是老人的良好心愿。想不到的是,舅母是个没有主见的农村妇女,她把姥姥的话告诉了娘家人,风波由此而起。

舅母的娘家人说,姥姥建议是别有用心,是想赶走大媳妇,把房产和家里的土地份儿留给小儿子。没有主见舅母信以为真,哭闹一场,婆媳之间的矛盾由此而生。性格刚烈的姥姥本是好心,竟然受到如此冤枉,老人家从此以后绝口不提舅舅与舅母团聚之事。

舅舅的一家由于无知、偏见和当时的户籍管理限制,永远地被分隔在两种生活方式中。舅舅常年在单身宿舍过着寂寞的生活,舅母带着五个孩子在农村劳作。几十年来,一家人相聚的时间不足一年。年近退休的舅舅在即将可以赋闲回乡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因心脏手术后照料失误,溘然而逝。

母亲这一代人,有姐妹三人,弟弟二人。妈妈心目中最给她争气的两个弟弟,都先她而去。小舅舅因肺结核而死,享年仅28岁。如今,让妈妈时常感叹过着分居生活的舅舅又撒手西去,怎不令妈妈痛心不已。

记得那是我春节回家探亲时,妈妈做好饭后,就坐在我的床头述说着舅舅的往事,眼泪随之落下。生平第一次,我见到了妈妈伤心的泪水。

此时此刻,妈妈面对荧屏上的往事流出的泪水又蕴含着什么呢?是追忆?是惆怅?还是对已经无力回天的现实的痛楚?

当看见在重庆新居的厨房里做饭的照片时,她眼角的泪水一下子滑落下来……

妈妈的眼泪被保姆擦去,而我的泪水却泉涌般地流出。

“妈妈,儿子今后再也吃不到您做的可口饭菜了。我愿意为您做出美味佳肴,却不知道您还能吃到吗?”

2007.4.26周四晴20℃ 大连

妈妈无法感受的情谊

4月25日,是我回大连守护妈妈的第五天。五天来,来自北京、重庆和大连的同事、同学、战友和朋友,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关心。往来的信息让人动容,充满了人间的真情。最令人感动的是,来自重庆的小路、学武和武科委托的朋友得知信息后,连夜到医院看望已经生命垂危、丧失意识的母亲。万慧让许煜专程从上海飞到大连看望母亲。小路深夜来到母亲的病榻前,一直守护到凌晨3点才离开。学武星夜到达即奔医院……

大家表达了对母爱的深情,让人真正地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另一面:可怜天下孝母心。

孙院长说,母亲能把生命延续到今天,算是个“奇迹”。而我认为,挽留妈妈生命的是爱心和孝心。

让我最感动的是友情的真诚。金海、成沛、锡光、顺旗、树东、福平这样一些同学和战友,从某种意义上说胜过我这个儿子。德仁、长海两位兄长是妈妈的救命恩人,没有他们的关照,我是不能再为你守护尽孝的。

母爱、孝心是一对人间真情反馈机制的元素,是人世中无与伦比的伟大情怀。

妈妈,冥冥中也许您无法亲身体验和感受,但是,伟大的母性所造就的孝心足以感天动地,呼唤人间的真情。

2007.4.27周五晴19℃ 大连

无欢的团聚

妈妈日思夜想的儿女们终于齐聚在她的病榻前了。从前围绕在她的膝下的子孙后代,从四面八方,甚至地球的另一面纷纷赶来,大家都以最快的方式提前返回的日程。

我是调换了两次日程,放下手中的工作,买了仅有的头等舱星夜返回的。我的当务之急就是保证二妹燕萍和外甥刘韵从美国赶回以前维持妈妈的生命。当时的妈妈已处于生死一线间。各种生命的迹象都像黑暗中一支摇曳不定的烛光,旋即就会熄灭。

今天,一家三代人相聚在阳春三月的大连,恰是山花烂漫、春意盎然的季节。

坚持了一周的妈妈,终于等到了子孙们到齐的时刻。急切的呼唤,深情的抚摸,也难以让她完全地恢复意识,但从她眼角流出的泪花里,我们读懂了她那无神的目光里的企盼和每一滴泪花的情感。

以往全家人的齐聚,是妈妈最高兴的事儿。家里最好吃的、她舍不得吃的东西,都要端上桌,让这个吃让那个吃。似乎儿女们在外边吃不到似的。谁要说不吃,老太太就洗了、剥了或是切了端到面前,非让人吃上一口不可。只有这样,她才安心。

妈妈张罗着一桌子的饭菜,桌子上摆不下,也吃不了,常常是上顿吃不了下顿吃;下顿吃不了隔天吃。有时,连续几天都要端上剩菜,但新菜还在做。于是,妈妈往往是“自作自受”,剩下的饭菜都由她自己一口一口地消灭掉。

恰恰如此,舍不得浪费粮食的妈妈晚年居然发福了。心脑血管病也随之而来,并且愈演愈烈。

时至今日,面对齐聚而来的子女,妈妈再也不能起身操劳,只能无奈而痛苦地经受着医疗的折磨和儿女们痛苦泪水的浸透。

虽然妈妈卧倒病榻,昏迷无语,周身遍布着维系生命的管线,但这毕竟还是一个有妈的完整家庭。

母亲在一个家里,就像维系四方子女的核心,永远牵扯着远方儿女的心。否则,就不会有上亿的人口在春节期间大流动了。母亲,是这个人口大流动的原动力。没有了父母的一家人,只有血缘之情,而凝聚的力量就会淡化以至丧失。

这次全家人的相聚可能成为绝唱,而无续曲。但我从心底里祈望,妈妈能与我们长相守。即使她不能再为我们做任何事情,她仍然是我们家庭团圆的象征和凝聚的力量。

2007.4.28周六晴19℃ 大连

痛苦的守护

从返回的那一天起,我已经连续一周整夜守护在妈妈的病榻旁。

七个夜晚,七段黑暗而痛苦的时光。

一生中,这是作儿子的我,第一次为母亲守夜。即使她在重庆住院检查和养病期间,生性坚强的妈妈从来不忍心打扰我的休息。她知道我经常加班到深夜,甚至连续几天不休息。对于我这样的工作节奏,她总是显出内心的不安。每天清晨我下楼时,母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站在阳台上,注视着我从楼门口走到东边那段路,直到车开走后……

如今,生命垂危的母亲只能被病魔锁在病榻上。更可悲可叹的是,她既不能言语,又不能自主活动,全身连同四肢只能让人被动地挪来挪去。每次调换姿势时,需要三个人同时发力,用口号来协调动作和力量才能完成。

终日昏睡的妈妈,吃饭靠鼻饲,排泄靠导尿,呼吸靠输氧,输液靠埋针(静脉输流针),痰液靠负吸。妈妈的生命已经完全依赖于医疗的手段来维持了。

与机械无情的医疗手段相对的,是子女们用爱心与孝心筑起的生命防线。从开始护理妈妈的那天晚上起,我们就开始学习重症病人的护理技术。对于不能说话的妈妈,只能凭着细心的观察和体会来了解她的需要。俯身倾听呼吸的声音,就可以知道她的喉头是否有痰;看看她的嘴唇,就可以知道她的口腔是否干渴……每隔十分钟就给她稍微调换一下体态。为了让久卧病床的妈妈睡得舒服,我要先躺在床上体会一下什么姿势最舒服,再按照自己的感受,把妈妈的身体调整到最佳姿势,让妈妈在冥冥昏迷中也能体验人生的安逸。

在妈妈的护理中,最令人难以承受的是吸痰。粗大弯曲的大塑料管从嘴里直接插入喉头,又用一根细管探进去,左右来回地探吸。用负压的力量把痰吸出来。整个过程让接受的人和站在旁边的人都感到窒息。

试想,咽部的异物感是令人作呕的,但妈妈却要在四五分钟里不断忍受一根粗大的塑料弯管和一根坚硬吸管的反复刺激。已经无法自主活动的妈妈,在强烈的刺激下,全身剧烈地抽搐,似乎在垂死挣扎。每当看到这样的场面,我的眼泪和汗水就会不由自主地同时涌出……

为了保证长期卧床的妈妈不生褥疮和肢体肌肉不会萎缩,每隔10到20分钟,我们就重新调整一下她四肢的位置,并为她做一些肢体动作操。

昏迷不醒的妈妈的两个鼻孔分别被鼻饲管和输氧管占据着,鼻孔的堵塞迫使她改用嘴巴呼吸。由于半边面部瘫痪,嘴巴和舌头都不能正常活动。只有后缩着舌头,半开着嘴巴才能呼吸。常人是无法体会到那是怎样的一种滋味。

护士告诉我,要给妈妈的嘴巴贴上浸水的纱布。这样可以减轻口腔和咽部的干燥。为了体验妈妈此时的痛苦,我模仿她的呼吸方式做了十几次,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可是,妈妈已经这样呼吸近20天了。那种痛苦该是多么令人心碎啊!

最令人难以抑制泪水的是,妈妈在昏迷中用可以稍微活动的右手去触摸鼻饲管。她的潜意识中可能知道,这根插入鼻腔的管子尽管难以忍受,却维系着她的生命。她没有用力拉扯,而是慢慢地一寸一寸地摸索着胶管……那种可怜而无奈的容忍,却让人忍不住流出泪水,模糊了眼睛。

妈妈此时该是多么渴望能用鼻子呼吸,用嘴巴吃饭,而这些与生俱来的本能都被剥夺了。这是一种怎样生不如死的感受啊!

维系生命,有时是多么惨无人道啊!

但可以告慰的是,妈妈也许是世界上在临终以前受到最体贴、最细心和最周到的护理的病人。因为她是自己的母亲!

2007.4.29周日大连

今夜无眠

这是在妈妈的病榻旁守护的第十个夜晚。

今夜,妈妈特别的安静,她安静地睡在那里一动不动,没有昨夜的兴奋和激动。

昨天夜里,她几乎整夜没睡,吃力地睁开无神的眼睛,寻找着她牵肠挂肚的外孙。

刘韵是昨天下午从美国洛杉矶赶回来探视姥姥的。今天的刘韵已是21岁的七尺男儿,年纪不大,但已留下一撮小胡子,显示出男子汉的韵味。

刘韵从小和姥姥生活在一起。自从他去了美国,老人家的生活方式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刘韵出国前,老人家会常常唠叨,让燕萍把孩子早点接走,免得她总担心,这个还不到两周岁就失去父亲的孩子受到委屈。然而,当刘韵这个让她付出了十七年心血抚养的孩子离开后,老人原先既操心又受累的生活变得单调而寂寞。生活节奏改变了,老人的心态和精神世界也开始没落了。

她常说,你爷爷说得好,过日子就是过的人气。显而易见,妈妈的语气中流露出老人的惆怅和无奈。

母亲的四个子女和五个下一代人如今都去了生活和命运安排的地方,只有老伴俩固守在往日的生活圈子里。楼上楼下的老人逐年在减少,每次回家都能听到有老人去世的消息。左邻右舍的老人都非亡即瘫。同龄老人的先后故去肯定对妈妈是一种精神上的震动和心灵上的创伤。

从前的我,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地设想一下妈妈的精神世界里有着怎样的心态和感受。今夜难得的宁静却让我的思绪活跃起来,让我进入了妈妈暮年的精神世界里。这时,我才感到无限的内疚和悔恨。

从前的我,以为第三代的单飞是对老人的解脱,把邻里家老人的故去当作身外之事。此时此刻,我才明白对于曾经以工作忙为理由,而忽略了对老人精神世界的关心的情况,仅仅自责是不够的。

暮年老朽,风烛残年,是每个有着常态生活的人都会经历的时间阶段。而这个阶段的人是最可悲而无奈的。昔日的风采早已黯然逝去,存留的只有衰老的躯体和病痛的折磨。

可以说,此时的暮年老人与生活在同一家庭里的下一代人,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中。年轻一代很少能了解老人的心态,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领会老人。这才是为人父母真正的悲哀。

可惜这种设身处地的精神漫游来得太晚了。如今是已经丧失意识的母亲教育了我,唤醒了我。

妈妈,我还有悔改的机会吗?祈祷上苍,给我一次机会吧!让妈妈在我们的呵护下再能幸福地生活几年,不枉曾为人母的一生!

2007.4.30周一阴雨大连

走出黑色的四月

四月三十号!明天就进入五月了。

按理说,四月、五月都是春天的季节,无需厚此薄彼。但对于妈妈的生命来说,走过四月,就有可能从黑暗走向光明。朋友来电说,妈妈的生命极其顽强,如果她能挺过“五一”和“五六”(立夏),就会好转。这种说法的根据何在呢?据说,是老人的属相决定的。

五月,在北方的海滨城市大连,是春光明媚、万紫千红的花季,是万木争荣、朝气蓬勃的节气。人,本是大自然的精灵,是天地化合的产物。人在这个季节里应该恢复生机和活力。妈妈顽强的生命能战胜病魔和死神,恢复生机吗?

我祈祷和期盼着生命奇迹的出现。

今天,是妈妈入院后的第一个阴雨天。早上换班后我没有休息,和燕萍、燕玲先到了英歌石,而后又去了五牛科技示范园调研新的农业开发项目,目的是想寻找一套适合父母生活的新居,有山有水,有独立的院落,以实现父母一生追求的生活蓝图。

四月三十日,是个充满期望的日子。平素里,这是我向各方友人发信祝贺“五一”节来临的日子。今天,面对着生命垂危的妈妈,我已没有了以往的兴致。唯一念头的是,妈妈,你能否走出黑暗,把欢乐重新带回春光和煦、万木复苏的五月?

2007.5.1周二大连

节日的祝福

“五一”长假,是人们最向往的休闲度假的日子。

春光明媚,草长莺飞,万木争荣,在北方是外出踏青的良辰美景。大好春光里,人们相邀同行,前往心目中的旅游胜地。与此同时,友人间也相互发送短信表示节日的问候,传达人间的真情与祝福。

工作几十年,换了许多个单位。同学、战友、同事、领导、朋友和亲属,仅手机上存留的号码就近千个。每逢佳节长假,我们之间都会你来我往、相互问候。大多节假日,我索性从头至尾群发上千百条短信息,为他们逐一送去节日的祝福。这样一来,节日的头一天和当天是群发短信的高峰期。不过,也有好事者和捣蛋者提前几天或延后几天发来短信,大凡此种信息都是极有创意的,不像高峰期的短信往往雷同,极其热门的网络段子可以来上十几遍。

今年的“五一”节与往年其实是一样的,同样的季候,同样的春风阳光,同样的山花新叶。然而,在离开大连35年后,首次在这一季节回家探亲的我,没有主动发过一条信息。因为,面对病入膏肓的母亲,眼前和脑海中全是她浑身上下插满导线和管子的情景,各种祝福的话语似乎全是“口头支票”。心情决定了行为方式,在收发短信这件事情上,我由主动发送变为了被动接受。

各种的祝福乃至调侃的信息纷至沓来,发来信息的友人本意是友好、善良和真诚的。在他们看来,这个“五一”和以往的“五一”是一样的令人愉快和安逸。

我原本不想回复。但是,“有来无往非礼也”。细细想来,我为什么不以同样的感觉去分享他们的欢乐和祝福呢?妈妈的不幸不能成为不回复他们的短信的理由.于是,我编写了回复信息:“来信收悉,恭祝‘五一快乐!我现在大连守护生命垂危的老母亲,只能用‘心苦和‘心痛来度过这个长假了。庆良于大连市中心医院。”

信息发出后,旋即得到是问候、安慰、祝福和鼓励。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妈妈的病是可以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的。看看这些良好和真诚的祝愿,我的心在祈盼,也在流泪。我只好把实情告知友人们:

“已回天无力,惟有爱心与孝心在发挥作用。”

“家母仍处在昏迷中,完全依靠人工手段和特级护理维持生命,我每晚整夜守护在病榻旁。这是我第一次为母亲尽孝,也许这也是我最后一次为母亲尽孝了!感谢您的深情厚谊和惦念!”

“感谢来电(信)问候与关心!庆良铭感五中,永志不忘!代谢诸君。”

复信把现状和实情写进去,并无他意。因为人人都有母亲,只有健在与逝去的差别。我是通过信息告知每一个关心我的人,“五一”长假别只想个人的消闲和轻松,留一些时间给在世的双亲,去照顾和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而这一点是大多数,甚至是绝大多数人都忽略和不在意的,或以工作忙而不为,或以个人的远足高兴而忘乎父母亲的存在,更绝少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和老年人的心态。因为此前的我,就是如此。推己及人,大抵如此。

复信中的那些情感,是我此时心情与感激的真实记录,是为了唤起大家对母爱的共鸣。许多往来的信息让人热泪盈眶。有的回忆起自己在母亲临终时的感受,有的共尽孝心去孝敬伟大的母亲。在这个劳动节的长假里,友人们共同关注母亲,赞美伟大的母性,不是更加可贵和难得吗?

祝福是良好的祈祷和愿望。众口铄金,大家共同的关爱应该会让上苍赐与妈妈的生命一种回天的力量,让妈妈从绝望的边缘回到希望的原野上。因为妈妈从来都是善待这个世界,善待每一个生命的。“善有善报”,这是天理。

节日的祝福,充满了真诚和温馨。这应该让冥冥之中的妈妈欣慰。一个普通的母性,能受到如此重视,是她的品性在延续,是她的善良得到传承的结果。

妈妈,在这些祝福和期盼中,快快地好起来吧!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是这个“五一”节中最良好的祝愿。

2007.5.2周三晴9-17℃ 大连

收拾残局

凌晨,一点过一刻,妈妈醒来。

没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妈妈,只能半睁半闭着眼睛,无神无采的眼珠偶尔地转动,表示她已经从昏睡中醒来。即使看到母亲这样一副神态,我们也会兴奋不已。如果眼睛睁得略比病态中的大一点,大家就会高兴得相互告知。小保姆也会俯在老人的面前说,“奶奶,睁大点,大点漂亮”,全然一副哄着幼儿开玩笑的样子。

我俯在她的身边,与她说着病好之后的打算和许诺。这些许诺绝没有一丝做假的成分,而是多年想为妈妈做却始终没来得及尽的孝道。不知妈妈真的听清楚与否,只见她的眼角久久地渗着泪花……

一阵阵剧烈的咳嗽,憋得妈妈身体开始扭动起来。我赶快取走后背靠垫,用掌心给她叩击后背,帮助她尽量自己将痰咳上来。可怜的是,咳痰这种人的本能行为,妈妈却很难做到了。她的半边身体早已不听使唤,长期的卧床,加之意识丧失,除非憋得实在撑不住,否则,就咳不出来,非用人工吸痰的方式解决。

为了帮助妈妈咳痰,我让刘韵和我一起将她翻向右侧卧。没想到,掀开被子的一刻,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床上的尿不湿、靠垫和导尿管都粘上了黏糊糊的大便。原来剧烈的咳嗽刺激得妈妈大便失禁。

这些日子,自从妈妈的大小便失禁以后,完全靠两个妹妹在家日夜不停地收拾。听说,最多的时候,一夜二十多条毛巾都换不过来。但妹妹们从不嫌弃,为妈妈做这些事都是争先恐后,甚至一边开着玩笑一边去做,仔仔细细地给老人清洗得干干净净。每逢妈妈的意识稍微清醒一点时,妹妹边做,妈妈就会边流泪。无奈的泪水是妈妈不忍拖累儿女的表示。

今夜,我生平第一次为妈妈清理满床的排泄物。我让外甥打下手,迅速动手干起来。按理说,作为特一级护理,护士有责任做这样的工作。但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护士们打针、送药、抽血和输液可能是不打憷的,而为病人收拾这样的残局,是没人情愿去做的,要做也是不得已。对于她们来说,床上的那个人是病人,而对于我们来说,床上的那个人是生身母亲!

此时去喊护士来清理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我没这样做。是妈妈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五代人养大或送终的。她不曾把责任推给任何人。如果是我卧倒在床,她老人家是不会让护士去做这些的。

收拾完床上的残局,我又开始逐一清理地上的尿不湿、毛巾和换下来的被子,用清水清洗干净。当我用力拧干衣物时,一串汗水滑落在背心,晶莹的汗珠滑出一条长长的水渍。

暮春的大连,夜晚只有不到零上十度的气温。生平第一次为母亲做了一件回报她养育之恩的事,我竟干得大汗淋漓。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母亲妈妈
母亲的债
鸟妈妈
给母亲的信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淘气
妈妈去哪儿了
母亲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