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不住的镉污染

2012-04-29 00:44陈云良
国土资源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河池市事发政府部门

陈云良

政府部门需要善待、善用新闻媒体,才能以积极充分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妥善处置“镉污染”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春节前后,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一直在闹腾,至今仍未使龙江河及柳江的水质完全恢复正常,有关老百姓因喝污染水而引起不良后果亦开始见诸于报道。2月3日,广西自治区纪委、监察厅对河池市副市长等9名官员宣布处理决定,其中7人被撤职。在此次事件中,同为“受害者”的两地在信息发布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及其结果引人深思。

1月15日广西龙江发现重金属镉超标,形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位于事发地的河池市和下游的柳州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但两个城市对新闻媒体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

最初几天,河池市的信息发布极度匮乏,公众只能获得只言片语的零星消息。两周之后,河池市向媒体提供新闻通稿,称该市正全力推进龙江河段污染处置工作,污染水体镉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对事发原因、污染源、环保数据等关键信息只字未提。

不同的是,柳州市一直利用报纸、电视公布事件进展及水质情况。从23日开始每两小时向市民公布柳江水质检测数据,并邀请媒体参观当地自来水厂及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由于政府信息得到详尽公开,柳州市民的恐慌情绪得到平定。

河池、柳州在政府信息公开上的不同做法,代表了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两种不同态度。以往常见的情形是,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对公开发布的信息严格设限,面对公众的信息渴求,大都以“救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相搪塞。现在,这些做法不但不适应突发事件处置的需要,而且可能给事件处置带来严重干扰,对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2008年5月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重点公开“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等12个方面的政府信息。关于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中原本规定,新闻媒体不得“违规擅自发布”突发事件信息,事发地政府“对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管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时删除了这两条规定,体现了保障媒体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采访报道权、舆论监督权的原则。

去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其中强调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

综合地看,涉及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府信息公开,包括事发前的常规防范、应急预案等机制与规范,事发后的政府举措、应对情况等动态信息,以及对事件的调查过程和处理结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中央的要求,广西“镉污染”事件处置亟须充分、完整的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地方和政府部门不但要公开阶段性处置情况,对事故处置全过程的信息也要保持动态公开;不但要发布“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处置工作果断有力”等令人欣慰的信息,也要发布“污染事件使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污染威胁进一步加大,可能导致事件等级升级”之类的警示信息。

毫无疑问,政府部门需要善待、善用新闻媒体,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才能以积极充分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妥善处置“镉污染”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河池市事发政府部门
河池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简介
2017-2021年河池市金城江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10端午粽》教学设计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河池市雷电时空分布特征及雷击灾害风险区划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