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四年路:从网络看客到全民参与

2012-04-29 00:44
国土资源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问政网民官员

2008 网络问政元年

民间透过网络向政府表达的,除了生硬的博弈外,还有温和的陈情;而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主动,通过网络表达民主诉求。制度化的网络沟通管道尚未建立,但其雏形已现。

如果说2007年是网络公民崛起元年,那么,2008年就是网络民意强力问政、网络情绪影响政情、网络民主平台初步搭建的重要关头,可谓网络问政元年。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积极改善民生民权、稳步推动文明进步,网络社会纵深发展,民主诉求闪亮登场。一个用钢条也封不死的虚拟空间,一个个删不完的永久论题,让在其位或不在其位的许多人意识到:人除了吃饱喝足,还有更高诉求……

2005年,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纪思道从中国发回一篇流传甚广的报道,宣称中国政府遇到了真正的对手——互联网。那时,民间与政府的博弈正通过网络在中华大地上演,舆情汹汹,而对网络的管制看似越来越难了。

但纪思道看到的只是硬币的一个方面。2008年的网络问政事件,向我们展示了硬币的另一面。

民间透过网络向政府表达的,除了生硬的博弈外,还有温和的陈情;而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主动,通过网络表达民主诉求。制度化的网络沟通管道尚未建立,但其雏形已现。

十七大提出要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网络为保障老百姓实现这些权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网民的社会影响力正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公民社会觉醒、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主要事件:

No.1江西省委书记“网聊”直言“潜规则”,官员"开博"渐成气候,省长亲自办理“省长信箱”

2008年5月5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通过媒体发表公开信向全国求计问策。公开信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共收到通过邮件、短信、电话等33000多条建议。

NO. 2试水网络集民意民智 湖南官员频出"网络红人"

2008年,湖南频出“网络红人”:先是时任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实名上网,通过网络反腐倡廉,激起千层浪;而后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位列“网友给省级地方领导留言排行榜”第三位,并迅速处理网友跟评建议,网民纷纷叫好。信息时代,湖南官员正尝试以更加开放的网络执政方式为民办事。

NO. 3广东高层官员“网事”很精彩:书记厅长网名都很响

这一年。如果你经常上网,会发现广东有一个网友叫“汪帅”。这个“汪帅”可有点“来头”,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汪帅”这一网名是网友们给他封的。在一次采访中,记者曾亲耳听汪洋说:“‘汪帅这一网名不错,很受用,很受用。”

NO.4四川高官集体上网答问 QQ加博客公安为民办实事

“湖南的官员喜欢上论坛,海南的官员喜欢上博客,四川省的厅局长乐于和网民沟通。”有媒体曾这样报道中国官员们集体亮相网络的不同方式。

NO.5宁夏 “主席信箱”联通民生

2008年,打开宁夏新闻网,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右上角的“主席信箱”格外引人注目。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就是通过这个“主席信箱”,将他关注民生的情结连通千家万户。

NO.6四平“最牛市长博”受网友热捧

时任吉林省四平市副市长李鸥,因在自己实名博客上公开发表质疑杭州市“市长信访联络员制度”的文章,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2009 网络问政全面提速

通过网络表达诉求,正在成为公众参与政治的新形式。人们借助网络这个“互联互通、自由表达、平等对话”的载体,表达诉求和意见。民意“直白”地呈现在网络上,它能“直达”各级领导,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网络民意开始影响政府决策。

如果2008年是网络问政还只是星星之火的话,那么2009年则已成燎原之势。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官员与网民“零距离”接触,以普通网民的身份与网友交流并问政于民,政府部门发言人网上开博客、网络新闻发言人等系列网络问政平台和机制密集建立,掀起了一轮轮网络问政高潮。

同时,在“邓玉娇案”、“王帅事件”、“杭州飙车案”等一个个社会热点事件中,网民利用网络在揭露和鞭笞丑恶、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社会公平正义、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网络,政府官员同网民良性互动,有力推动了官民互动关系,拓宽了政府了解民意的渠道,为科学、民主决策打下了基础。

主要事件

NO.1温家宝网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8日与网民首次在线文字、视频交流,30万网友提问。这一事件让网络问政扎根更深、枝叶更茂,也让越来越多官员或欣喜或艰难地直面网络时代。

NO.2 广州网上公布部门预算

几位公民向中央部委、地方政府提出查看预算案申请,只有一家作出了正面、详尽、超乎预期的回应---广州市财政局在网站上公布了114个政府部门的预算。这一事件堪称网络问政精彩案例。

NO.3 绿坝预装受阻

工信部要求个人电脑预装名为"绿坝-花季护航"上网过滤软件,遭遇网民普遍反对后放弃一刀切强制安装,一项影响巨大的公共政策在网络问政中因尊重民意暂时搁浅。

NO.4上海放弃钓鱼式执法

钓鱼执法在上海实施多年,2009年张军、孙中界事件让网民、公众对钓鱼式执法展开最猛烈的炮轰,最终在上海市委主要领导的干预下,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终于放弃怨声载道的钓鱼式执法。

NO.5广东省委网络“交办会”召开

网络“交办会”的召开,让问政从网上听政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天津、云南等地相继效仿。

NO.6拆迁条例被判死缓

一系列由拆迁引起的悲剧事件发生,并未引发更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网民、公众理性地选择了相信法律,拆迁条例成为众矢之的,有关部门表态该条例将被废除。

NO.7广东出现“网络发言人”

在网络问政制度化的进程中,广东先行一步,以工商局打头,打造出“网络发言人”,网民可以在线向各厅局咨询投诉问政。

NO.8番禺暂停垃圾焚烧发电厂

这一事件是官民互动的正面典型。厦门PX事件是激烈的个案,而番禺垃圾焚烧事件的解决则是可以复制的成功经验,是政府与民众的双赢。

NO.9广东召开首届网民论坛

广东网民论坛的召开极大拓展了网络问政的形式,108名省内外知名网友、44名特约观察员、民间智库成员坐在一起开峰会,这让网络问政有了有序、稳定的新平台,打开了更多可能。

2010 微博出现

网络已不再单纯是一个工具,它开始深深影响着现实社会的发展。

2010年,新兴的微博成为网络问政备受追捧的新渠道。从中央到地方多个层级的政府机构和官员第一时间进驻微博,尝鲜网络官民互动新模式,政府机构与官员开微博蔚然成风。 蓝皮书认为,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微博的背后,凸显的是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

主要事件

NO.1人民网推出“直通中南海”

2010年9月8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正式推出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直通中南海。据介绍,该留言板突出互动性,旨在让广大网友对中央领导人倾诉心声,给中央机构提出意见和建议。据报道,留言板开通五天,网民给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留言就超过25000条,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留言则超过18000条,被认为是为民意上达提供了快捷通道。

NO.2省级领导网络拜年频用流行语

2月4日,24个省、市、自治区的31位党委和行政主要领导通过人民网发表新春贺词,广东省有17个地市、14个省直机关主要领导通过奥一网向网友拜年,这是首次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网上拜年活动。有报道还发现,多位党政一把手均顺应网络,采用了一些“手握鼠标,胸怀天下”等网络化的语言。网络拜年被认为是“凸显网络问政深入官场人心”的新气象。

NO.3网络问政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1月25日召开的安徽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安徽省长王三运在作政府报告时,两次提到“网络问政”有关工作,并表示在2010年的工作中“要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支持鼓励网络问政”。这也是网络问政首次被写入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被认为是推动网络问政制度化的重要一步。

NO.4问责“问政”拉下规划局长

1月29日,江苏省睢宁县当地媒体刊发睢宁县纪委、县监察局公告,包括原县规划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原县国土局直属所所长在内的7名官员被免职或撤职,而县规划局局长被免职是因为对网帖只回复不办理。过去两年,当地大兴网络发言人制度,对办理网络意见不力者实行问责。从网络问政到网络问责,看似一小步,对当地官员来说却如同一场“地震”。

NO.5韩峰局长在网络围观中落马

2月份,一篇题为《真实局长日记外泄:权钱色交易的鉴证》的帖子流传于网络,演变为热火一时的“日记门”事件。随着有关部门介入调查,日记中的主角广西烟草专卖局法规处处长韩峰最终被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0万元。继“天价香烟”之后,“日记”成为针对很多贪腐官员的又一“杀伤性武器”。

NO.6各地公安部门群起微博风

2月,肇庆市公安局、佛山市公安局率先开通了公安微博,成为全国首批通过实名认证的公安微博。5月11日,广东公安微博群正式亮相。同时,多个地方的公安部门纷纷效仿跟进,掀起公安微博风。公安微博成为年度微博现象之一,凤凰卫视、瞭望周刊、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及知名网站发表了相关报道及评论,充分肯定广东公安微博的创新。

NO.7首届网络问政研讨会召开

4月16日,首届网络问政研讨会在广东省惠州市举行。各方领导、专家、网民和媒体代表齐聚惠州,解读网络问政的“广东经验”,并就网络问政的现状、功用以及前景进行了多元的沟通和探讨。网络问政之风乍起又迷茫的现状引发各方关注,依靠制度化推进民主实践成为会议关注的热点话题。

NO.8广东书记点题“民间拍案”

5月23日,汇聚“江湖声音”的“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群众论坛”总论坛在广州上演。这是一场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点题的百姓建言互动活动,其中参与论坛的150个群众名额是通过网络自由报名筛选产生,论坛主题也紧紧围绕网上针对“纲要”议论的热点。民间拍案,也成为网络时代的民主形式的创新和探索。

NO.9宜黄拆迁微博接力传民意

9月10日,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发生一起因拆迁引发的自焚事件,钟家三人被烧成重伤。事发后,钟家两姐妹赴京反映情况在机场被围堵,被微博全程直播。在网络舆论压力之下,宜黄县委书记和县长双双被免职。而署名“宜黄慧昌”的宜黄官员则又开通新浪微博,就拆迁问题与网民展开激辩,其提出的“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观点,被概括为背后诟病的“强拆发展观”,成为备受关注的官民网络交锋事件。

2011 见证参与的力量

2011年一大批政务微博的开通,更是推动网络问政走向常态化,让公民的表达权与参与权揳入更多的公共决策之中。

逐本溯源,网络的力量,本即是全民参与的力量。回首已成为历史的2011年,就会发现作为网聚公众的媒体力量,网络尤其是以微博带来的传播变革又一次见证公民力量的成长。

如果说,2008年网络问政开启了新的官意与民意互动的执政逻辑,那么2011年一大批政务微博的开通,更是推动网络问政走向常态化,让公民的表达权与参与权揳入更多的公共决策之中。从“个税起征点调整”到“PM2.5将纳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从“三公经费公开”到“楼市调控不‘松绑”,网络一直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深入的视线引导着舆论热点,并且通过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政府积极回应,让一系列的公共决策实现了——达民意、顺民心、汇民智的双赢格局。

主要事件

NO.1“中国政务微博元年”

中国各级政府正在习惯通过微博这种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实现与普通民众的沟通。12月12日发布的《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1月,经过新浪网认证的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近2万个,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过1万家,官员个人微博近9000个。

数以亿计的民众参与“问政”,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众多“草根”自下而上地推动政府行为转型。

NO.2微博打拐

深圳市“的哥”杨晓青一直坚持做出租车司机,揣着儿子的照片,行驶了60多万公里路程,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长达七年的寻子之路会得到公安部官员的直接关注。

11月下旬,在深圳一家媒体记者的帮助下,有关杨晓青寻找儿子杨小弟的第一条微博上传互联网,目前近4000名网民转发了微博,加入到关注、寻找、祝福杨小弟的队伍中来。同时,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日前也转发该微博并回复评论表示:“已督办此案。

NO.3免费午餐

免费午餐是由一个媒体人,一群知识精英,一个新媒体工具,上百万名捐赠者,在郭美美事件导致传统公益模式备受质疑的当口所成立的民间公益项目,目的是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吃好饭”,更加营养。“免费午餐”从网上发酵造就奇迹。

NO.4卫生局长微博开房

江苏省溧阳市卫生局局长成了网络上“最热局长”:由于误将微博当作私密聊天的即时通讯工具,在微博上大肆调情,遭网友截图并发送到国内知名论坛上。记者从溧阳市委宣传部了解到,溧阳市委常委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微博局长”谢某停职检查,并取消其党代会代表资格。

NO.5 路人不救小悦悦

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两岁女童小悦悦接连被两辆汽车撞到和碾压,七分钟内,18位路人漠然走过,竟无一出手相救。最后,一位拾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救起。

关注“路人不救小悦悦”的公众沉浸在震惊与愤怒的情绪中,联想到此前各地出现的“翻版彭宇案”,更多的人开始反思。在各大网站的论坛、微博、贴吧等平台上,不少人开始设想“如果我在现场会怎样选择”?数十万网友参与到“对见义勇为者如何保护”“对见死不救者该不该法律惩罚”的大讨论中来。

猜你喜欢
问政网民官员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
官员晒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