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军 丁莉娜
[作者简介]孙永军(1972— ),男,辽宁普兰店人,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黑龙江省国家审计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注册会计师,从事会计与审计基础理论以及审计质量控制与创新研究;丁莉娜(1980— ),女,黑龙江安达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从事管理理论与创新研究。
[摘 要]通过对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差异、优势途径及2008—2009年沪深A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存在审计质量“规模误区”,且审计“规模误区”限制和干扰了审计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发展;审计规模差异尚未足以形成良好的异质竞争力,异质路径选择缺乏系统性的引导和监督。因此,在审计实务中应当加强审计核心能力的衡量标准建设、增强质量信号传递、完善市场协同机制、推进审计法制化和特色化建设。
[关键词]审计质量;规模误区;审计异质路径;审计质量差异;审计市场;审计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833(2012)02004107オ
一、 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提出加快形成我国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实施“做大做强”和“做精做专”战略,增强审计行业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2007年至2008年以及2009年至今的“合并高潮”影射出利益分割与竞争方式的转变。当然也有学者质疑: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真的好吗?大所是否一定具有质量差异优势并且真正形成核心竞争能力或者异质性?本文基于规模角度的审计核心竞争能力与质量差异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解释审计质量“规模误区”等现象;有助于形成审计核心竞争能力。
二、 审计质量差异研究综述
(一) 规模与审计质量的一般研究
DeAnglo基于准租金理论提出,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同时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具有雄厚的赔偿资金保障而更受到信赖,拥有更好的声誉[1]。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众多专业素质高的审计人员,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较强,处理会计问题的能力也较强。规模最具备传递审计服务信誉和质量的信号效应,即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其信誉和审计质量通常要好于规模小的会计师事务所。但也有研究者提出不同的观点: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相应的内部管理层次就越多,管理就越复杂,造成内部代理成本就越高。温国山认为上市公司所感知的审计质量和大规模事务所实质上的审计质量相吻合,而投资者所感知的审计质量和大规模事务所实质上的审计质量却并不完全吻合[2]。
(二) 规模与审计质量差异化研究
企业网络连接的方式可分为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规模是一定范围的量化表现:一是规模有横向大小差异;二是规模有纵向变动差异,限于篇幅,本文不对纵面变动差异做深入的研究。国内外研究者较多地支持规模差异对审计质量有不同影响,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更高。吴水澎和李奇凤认为“四大”审计质量明显高于本土所(本土的会计事务所),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高于国内“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3]。关于形成审计质量差异的深刻原因,目前国内外学者较为关注行业专长的影响,即规模越大其专业人才、专业能力等综合素质就会越高,审计质量也会越高。Balsam和Krishnan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认为行业专长水平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更好的抑制客户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能力[4],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对行业专长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具有专长的会计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具有更小的利润操纵范围。但也有反对观点认为,我国A股市场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专业化,由于监管和市场机制的不力使得不同规模会计事务所拥有不同审计质量的情况没有出现。
三、 研究假设与模型选择
(一) 研究假设
“深口袋”和声誉机制促使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更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动机也更强。但由于我国审计市场发展的特殊性,有观点认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与审计质量的关联并不显著。郑建明、张建平和王敏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对审计服务的需求是一种应对政府管制的需要,缺乏有效需求和传导机制,因而未产生审计收费溢价,使培育行业专长的动力不足[5]。联合国的一份审计报告曾指出,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现为“四大”)在给亚洲公司进行审计时,采用较低的审计标准,但同时又以其令人尊敬的会计职业名声签署审计报告。刘运国和麦剑青以沪深股市2002—2004年的数据为样本发现 “四大”与“非四大”在中国审计市场的质量没有显著差异[6]。
上述研究说明审计质量存在“规模误区”。但研究者极少从差异中探讨异质路径是否合理以及优劣程度如何,对规模形成的技术优势水平也只考虑了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行业因素而忽略了由于合并形成的人才积累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按照规模经济理论,规模扩大除了能够形成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对比外,还会形成人才和技术积累优势,从而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将市场与法制、事务所行业专长和审计师技术能力统一能够说明“规模误区”下的质量异质程度。本文分别选取40—60岁和硕士以上学历的注册会计师人数所占比重作为经验水平、教育水平指标;以注册会计师人数占执业人数比重辅助说明事务所行业专长和审计师专业能力水平的高低。但行业专长、审计师技术能力在既定市场与法制环境下,审计质量差异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差异的程度如何,需要进一步研究。根据以上内容,本文提出四个假设。
假设1:不同规模事务所审计质量(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2: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影响。
假设3: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影响。
假设4:教育程度与经验水平对不同规模事务所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影响。
(二) 模型设计及变量定义
1. 模型设计。借鉴刘桂良和牟谦[7]的方法,本文以盈余管理程度计量模型估计的操纵性应计利润(DA璱)的绝对值(︱DA璱︱)衡量审计质量,其中DA璱为经过上年总资产调整后的当年可控应计利润,参考Jones模型以及郑建明、张建平和王敏的相关研究确定如下模型。
Е颡獶A璱︱=β0+β1玈ize+β2玈pec﹊,K+β3玂cf璱+β4獿ev璱+β5玆oa璱+β6獿oss璱+β7獷xpe璱+β8玌ngra璱+β9獵pap璱+β10獿na璱+β11玃uni璱+β12獴ran璱+β13獿睲index璱+ε璱И
2. 重要变量定义及说明。表1(见下页)列示了模型相关变量的选择过程与依据,对模型使用的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做了详细的说明。
变量だ嘈捅淞开し号预计し号变量含义及描述
被解释け淞喀駾A璱︱以第i-1年总资产衡量的第i年可控应计利润表示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DAi︱越小,说明审计师发现和披露的概率越大,审计质量越高,反之,质量越低。
解释变量Size-逻辑变量。本文采用“三分法”,即国际“四大”、本土“十大”、本土“非十大”。
Spec﹊,k-表示第i家会计事务所在行业k的专长,用市场份额和专业化投资的乘积表示。该指标表示值越高,事务所抑制盈余操纵的技术能力越强。
Cpap璱-第i家事务所审计师占执业人员的比重,表示事务所审计师技术专业化程度,该指标越大,则其对操纵性盈余的的抑制能力越强。
Expe璱-第i家会计事务所40—60岁审计师的年龄比重,表示事务所审计师独立程度和经验,一般认为有经验的审计师越多,犯错误的概率越低。
Ungra璱-第i家会计事务所硕士以上(含硕士)学历的审计师比重,表示事务所审计师知识水平。理论上,该指标越大控制盈余程度的意识越强。
控制变量Ocf璱-表示第i家公司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用调整过的本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示,即当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上年年末总资产的比值。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财务压力越小,会计造假可能性越小。
Lev璱+表示公司偿债能力,用第i年样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替代。该指标越大,说明公司短期和长期财务压力越高,操纵动机越强。
Roa璱-表示公司资产盈利能力,用第i年样本公司的资产收益率替代。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预期盈利和持续经营程度越强,操纵性动机越小。
Loss璱+逻辑变量,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为1,否则为0。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管理层自身利益保护的操纵动机越强。
Lna璱+表示第i家样本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会计事务所审计收费的替代变量。“经济依赖”理论认为审计收费越高,其与客户“合谋”的动机越大。由于审计收费标准和数据缺失严重,故以此指标为替代变量。
Puni璱-行业监管程度是会计事务所法制与市场环境的直接表现,理论研究认为,监管力度越大,抑制盈余的动力越大。该指标以中注协评分表示第i家事务所和审计师的处罚。
Bran璱+规模越大,管理层次就会越多,地域分布也会越广,受地方利益干扰的概率会越大;该指标以中注协数据为主表示第i家会计事务所的分所数,指标越大,质量越低。
L睲index璱-表示法律与市场指数,以研究市场与法制差异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指标越大,表示法律与市场环境越好,盈余管理动机越少。
需要特殊说明以下几点:(1)规模的衡量。本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年度和2009年度公布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收入”来对前100强事务所进行排序,分别确定国际“四大”与我国合作的会计事务所以及排名前十位的国内“十大”会计事务所,其余则为本土“小所”(包括中小所)。(2) 行业专长的衡量。一方面,本文基于审计质量差异效果的考虑引入Spec﹊,k变量(会计师事务所i在行业 k的审计收入/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在行业 k的审计收入)×(会计师事务所 i在行业 k的审计收入/会计事务所 i在所有行业的审计收入),从而杜绝市场份额法和专业投资程度法的弊端。另一方面,本文引入审计师的基本因素,包括独立性以及技术能力专长,分别以经验水平(Expe璱)、教育程度(Ungra璱)替代,将注册会计师比重作为补充指标。(3) 法律化与市场化环境的衡量。本文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地区性的法制与市场环境差异(以L睲index璱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地方利益和政治干扰;二是源自行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差异。依据Z睼的事务所涉及法律诉讼活动与其执业质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结论,本文选择中注协的监管处罚扣分(以Puni璱表示)。(4) 客户财务状况。本文选择资产负债率(Lev璱)、资产现金率(Ocf璱)、总资产收益率指标(Roa璱)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Loss璱)作为依据。
四、 样本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一) 样本选择与来源
1. 上市公司样本选择。本文以2008—2009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初选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CSMAR)财务数据库和锐思(RESSET)金融数据库,剔除所有金融类、ST类和缺失数据的上市公司,只保留行业代码为C类的公司,最终得到1400个有效观测值。
2. 会计师事务所样本。会计师事务所数据由2008—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百强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信息确定,其中2008年度61家、2009年度53家。(1)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国际“四大”分别为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华明、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和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2)本土“十大”会计事务所。按“收入”和《意见》中的规模定义,分别选择10家会计师事务所,如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等。(3)本土“非十大”。除上述(1)、(2)提及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外,其他都归为“本土小所”,共计40余家会计师事务所。
(二)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限于篇幅,本文隐去样本各变量的特征及描述性统计表格数据。具体结果如下:
变量的标准差数值变化在合理范围之内,可以得出样本分布均匀的结论。盈余操纵程度绝对值|D璱|均值为0.12(最大值 15.57),行业专长均值为0.01(最大值0.04),表明我国盈余操纵水平与空间仍普遍处于较高水平,且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的发展程度相当低。注册会计师比例均值为0.47(最大值为1)、经验水平均值为0.49(最大值0.9)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审计师的比例和经验程度的管理相对均衡,但教育程度最大值为0.29(均值0.09)说明会计事务所对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硕士以上人才的聘用反应平淡并且普遍处于偏低水平,这可能和事务所短期利益发展的一种人才需要有关。此外,行业监管与处罚均值为2.44,地区市场与法律环境的不平衡以及行业监管与处罚的偏低可能使盈余管理操纵的机会增多。
五、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规模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差异程度和趋势,本文进行了方差分析。表2(见下页)显示三种规模间的质量差异程度总体不显著(F=0.413);国内“非十大”的盈余管理程度最高(值为0.81);国内“十大”和国际“四大”的︱DA﹊︱值分别为0.24和0.16,两者间的差距不大。但相对而言,国际“四大”的盈余操纵更低。︱DA﹊︱差异不显著。但是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国际“四大”的盈余操纵低于国内本土所,说明其审计质量高于本土所;国内“十大”的︱DA﹊︱低于国内“非十大”,说明国内“十大”的审计质量高于国内小所。因此,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控制和提高。总体而言,假设1未得到验证。
在表2的回归分析中所有变量(除教育程度外)的VIF值均小于2,说明自变量间不存在重大的共线性问题,模型拟合度较好。为说明审计质量差异的原因,本文将盈余管理程度分为正、负盈余两大类。表2结果显示,规模对盈余管理程度没有显著影响,但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系数均为负,与预期一致;规模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小,说明规模对盈余的操作控制有利。假设2未得到验证,原因是规模形成的核心能力尚未形成真正的决定性作用,“做大做强”战略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表2显示出事务所行业专长总体水平对总盈余和正盈余操纵的控制与预期并不一致,且行业专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两者增长,但影响不显著。相反,专长在负盈余的控制上表现出应有的作用并且显著、有效地控制了盈余的水平,假设3得到论证。因此,业绩因素和利益因素可能是最终博弈的均衡动力,正、负相抵后的结果形成行业专长对总体盈余的控制未显著有效。经验水平和教育程度对︱DA﹊︱具有抑制效果,与预期符号一致,其中经验水平在总体上对盈余控制具有显著效果。注册会计师比重对DA﹊的抑制仅体现在负向盈余中,且效果不显著。同时,审计收费对审计行为在正向DA﹊中的选择呈现推动作用且影响显著,这与行业监管水平和处罚的力度呈现不显著影响有一定的关系。客户本身的财务状况指标Roa璱、Ocf璱、Lev璱、Loss璱对盈余管理程度影响始终非常显著,这说明加强客户信息管理十分有必要。
规模不同的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差异会形成异质优势吗?表3、表4、表5(表4和表5见下页)试图体现差异趋势。分组比较的结果显示,总DA的分组回归中(表3),三类规模事务所盈余管理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国内“非十大”盈余管理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为Roa璱、Ocf璱、Loss璱,国内“十大”盈余管理程度的显著因素有Roa璱和Ocf璱,而影响国际“四大”盈余管理程度的显著因素则是Ocf璱、Ungra璱、Cpap璱。三者对客户现金能力均较为重视。此外,“非十大”关注盈亏而国际“四大”更关注注册会计师本身的教育和比重。在正向DA 的分组回归中(见下页表4),国内“非十大”盈余管理程度的显著因素为Lna璱 、Roa璱、Ocf璱,国内“十大”盈余管理程度的显著因素仅有Roa璱、Ocf璱,而影响国际“四大”盈余管理程度的显著因素则是Ocf璱。表5(见下页)对负向DA进行分组回归得出,国内“非十大”盈余管理程度的显著因素为Lev璱、Roa璱、Ocf璱、Loss璱;国内“十大”盈余管理程度的显著因素表现为Lna璱、Roa璱、Ocf璱、Spec﹊,k、L睲index璱、Loss璱;且行业专长与盈余管理程度为显著正相关,假设3在此得到验证;而影响国际“四大”盈余管理程度的显著因素则的是Roa璱、Ocf璱。
综合而言,国内“非十大”和国际“四大”的行业专长对正向和负向DA璱的控制与预期符号一致,本土“十大”却呈现反向变化,并且对正向DA璱呈现推动作用但不显著。在总体DA璱中,“四大”表现出更多地助长DA﹊的效果,不利于质量控制;而本土所对DA璱有一定的抑制。假设3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检验。行业监管与处罚显然未能够对质量监管起到全面的积极效果,但对负向DA璱盈余操纵有一定控制力,尤其对国内“十大”负向盈余操作的监管显著,使其受到更大的质量压力。深入剖析会发现,审计师经验在三种规模的事务所中总体上均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正向DA璱与负向DA璱中经验和教育程度的效果均不佳。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四大”教育水平对盈余管理操纵具有显著性的助推作用,假设4得到验证,但与预期符号相反。注册会计师人数比重的增加只在本土“十大”中体现了一定的控制性,显然注册会计师受制于会计师事务所从而使其技术整体发挥不灵,而在“四大”中注册会计师比重有显著性的增长盈余操纵倾向。此外,由于会计事务所规模的扩大增加分所数的同时盈余操纵的可能性也加大,这是因为区域间质量控制机制和监管手段没有跟上节奏。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合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规模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存在负向相关性,但不显著。审计质量存在“规模误区”使审计核心竞争能力培育与发展受到限制和干扰;(2)规模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存在差异,但差异尚未足以形成良好的异质竞争力,异质路径选择混乱,缺乏有力的、系统的引导和监督。具体而言:第一,国际“四大”对盈余操纵的推动相比本土所而言更为强烈,主要表现在教育水平、注册会计师比重、行业专长等方面;审计收费总体上未对“四大”有不利影响。第二,本土“十大”则一方面表现出较积极地发挥行业专长、经验水平和教育程度对盈余的控制,而另一方面也更倾向于用审计收费的高低左右盈余操纵的倾向。“规模误区”的双重“窘境”使本土大所关注短期利益而非长远的规划。第三,本土“非十大”主要依靠审计师经验以及重大的盈亏掌握审计质量效果,监管的压力较小,审计收费在一定程度上能显著性地决定其意见选择。
本文认为当务之急应坚持规模对审计质量异质优势的推动机制建设:
第一,快速扭转审计质量“规模误区”形成的片面认识和做法,推进审计核心能力的衡量标准建设。第二,增强质量信号传递和市场协同机制建设,促进需求的透明选择和发挥市场需求对异质服务“路径”协同效应;转变不同规模会计事务所人才选择的思路;建立合理的审计收费机制和信息平台,增强市场对供给差异化的协同效应。第三,加大法制化、协作化和特色化的审计质量发展机制建设。监管不力、专长优势不明、人才缺失等使规模下的审计质量内涵被误解。建议通过“法制约束、协作优化和特色竞争”协调发展,进一步规范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加强市场战略机制建设、改革会计事务所与审计师的利益导向机制、突出特色能力培养、增强人才间的交流和协作。重点改革审计质量监管模式和手段,发挥行业监管的优势,提升诉讼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DeAngelo L.Auditor size and auditor qual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22(3):183.
[2]温国山.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审计质量与市场反应——来自中国证券审计市场的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11):3445.
[3]吴水澎,李奇凤.国际四大、国内十大与国内非十大的审计质量——来自2003 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6(2):1519.
[4]Balsam S, Krishnan J, Yang J S.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earning quality[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2003,22(1):7197.
[5]郑建明,张建平,王敏.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非对称性:来自我国三大产业群的证据[J].科学决策,2009(1):4247.
[6]刘运国,麦剑青.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J].中山大学学报,2006(3):118123.
[7]刘桂良,牟谦.审计市场结构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8(6):8592.
[责任编辑:杨志辉,许成安]お
A Research on the Audit Quality “Scale Error” and Heterogeneous Path
SUN Yongjun1, DING Lina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He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October 1st Land Reclamation and Cultivation, Daqing 163319, China)オ
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being bigger and stronger” requires the great improvement of accounting firms in the audit quality differences and advantageous paths selection.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exists an audit quality “scale error” in China audit market. The data from HuShen A share markets during 2008 to 2009 shows that “scale error” upsets the core competence of auidt and its development; Scale is not enough to form good differences in heterogeneous competitiveness and heterogeneous “path” choice lacks a strong guide and supervision system. The measurement of core competence must be established up to the standards. Market quality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must be enhanced; The legal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cooperation system and characteristic system for audit quality development mechanism must be put into practice accordingly.
Key Words: audit quality; scale error; audit heterogeneous path; audit quality differences; audit market; audit core competi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