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琦
九曜园是五代南汉药洲的千年故迹,位于广州西湖路与教育路交界的南方剧院北侧。建都广州的南汉王朝在这里开凿出西湖药洲,大兴土木,建造皇家园林。现保存的“九曜园”,园内有一方水池,面积约三百平方米,著名的“九曜石”,如今剩有遗石五座,散处池中和池边,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因“九曜石”之名气,后世俗称“九曜园”。
古代广州历史上有“三朝十帝”,南汉为其中一朝。唐朝末年,各地藩镇割据,广州刺史刘隐面对中原无主的混乱局面,自立为王,号称“大越”。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17年,其弟刘岩即位,第二年改称为“汉”,史称“南汉”。自刘岩(刘龑)起,历经刘玢、刘晟、刘鋹四主,共55年。南汉初期,政局安稳,物阜民丰。南汉王投以钱财物力扩展王城,精心兴建园林宫馆。《新五代史·南汉世家》称:“故时刘氏有南宫、大明、昌华、甘泉、玩华、秀华、玉清、太微诸宫。凡数百,不可悉记。”南汉内宫中更有昭阳殿、文德殿、万政殿、乾和殿、乾政殿、集贤殿,景阳宫、龙德宫、万华宫、列圣宫等,在乾政殿的西面,还有景福宫、思元宫、定圣宫、龙应宫。《五国纪事》对昭阳殿的奢侈做有细致的描述:“以金为仰阳,以银为地面,檐、楹、榱、桷皆饰以银,殿下设水渠、浸以珍珠,又琢以水晶、琥珀为日月,列于东西两楼之上,亲书其榜。”由此可见宫殿之豪华瑰丽。
南汉广州称为兴王府,宫城禁苑中,最著名的当数南宫仙湖药洲。《南汉春秋》称:“凿山城以通舟楫,开兰湖,辟药洲。”兰湖即芝兰湖,在当时的府城北,亦为南汉时宫苑。有诗云:“芝兰生深林,无人常自芳。君子处阶前,明德惟馨香。游鱼牣罝罗,好鸟各鸳鸯。微风动林岸,此心共回翔。”到明代后兰湖因淤积而不存在了。药洲仙湖,因位于当时广州古城的西面,所以仙湖又称西湖,是南汉较大园林工程之一,由南汉主刘龑始建。当时广州西湖路以西是天然水道流经的区域,刘龑下令将水道扩展拓宽,开凿成五百余丈的湖区,《广东新语》记有西湖的地理环境:“西湖,亦曰仙湖,在古瓮城西,伪南汉刘龑之所凿也。其水北接文溪,东接沙溪,与药洲为一,长五百余丈。” 园林布局以西湖为中心,湖水绿净如染,环湖奇花异卉怪石点缀,绿树丛中亭台楼阁、离宫别殿若隐若现。湖中置沙洲岛,栽植花药,刘龑还集中炼丹术士在岛上练制“长生不老”之药,故称药洲。有“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之说。南汉园林受道教思想影响很大,追求人的“长生不老”,这在园林的命名和布局上都有体现,药洲仙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仙湖北面筑有玉液池,池畔建有含珠亭,紫霞阁,“每岁端午令宫人竞渡其间”。玉液池与药洲仙湖之间有狭窄水道贯连,两岸垒石成峡,“列石甚富,刘氏所谓明月峡”。南汉时,明月峡水道两堤夹植杨柳,通往药洲用砺山之石跨湖为桥。桥上“其石光洁若玉,长丈有六,横三尺,厚二尺,平列如砥”。称为宝石桥。
药洲上放置有形态可供赏玩的名石九座,世称“九曜石”,比拟天上九曜星宿,寓意人间如天宫般美,使药洲仙湖成为花、石、湖、洲争姘斗艳的园林胜景。奇石“瘦”、“透”、“皱”俱备,形状大小色泽各异。多数人认为“九曜石”是指九块奇石,但也有一说认为是一个虚数,形容多不胜数。九曜石是刘龑派遣罪人从太湖、三江等地移来的。“石凡九,高八九尺,或丈余,嵌岩峍兀,翠润玲珑,望之若崩云,既堕复屹。”药洲因此也称为“石洲”。药洲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园中的奇石,这些石头史书记有从江苏太湖周边运回来的太湖灵壁石。有专家考证认为五代时期太湖属吴越和南唐两国,远离南汉辖境,运石不太可能。且现存遗石的石质属于“石灰石”,不是太湖石或灵璧石,有可能取自西江的封州(今封开),用船运载到广州,所谓“三江”实指西江而言。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载九曜石“高八九尺或丈余,嵌岩肆兀,翠润玲珑,望之若崩云,既堕复屹。上多宋人铭刻。”,一千多年来,药洲九曜石引得文人名士慕名前来,宋代哲学家周敦颐、诗人苏东坡等,都曾到此留石刻或碑刻题记。在池边和壁上有许多古碑刻,其中有翁方纲《米题药洲石记》和翁方纲、阮元等清代名人诗刻。使之成为富有历史、书法等艺术价值的一处园林胜迹。
石刻当数宋熙宁六平( 1078年),大书法家米芾在奇石之一的“笏石”上所题的“药洲”二字最为有名,被历代金石界视为珍宝,尊称为“米石”,现石尚存。当年该石因为形状似朝廷大臣叩见皇帝所执的朝笏,故称为笏石。可惜石上字样已经模糊不清,所幸碑廊的碑石上刻有真迹复制品,石中上书“药洲”、下款“米黻元章题”。历史上该赏石曾多次移动,先被移到“广东布政使署”后堂的东院,后被张之洞移置两广总督署,1934年又移回东院,新中国成立后才移返药洲九曜园。米芾还曾在九曜石中的“掌迹”石题刻一诗:“碧海蜃阁,青空起夏云。瑰奇□怪石,错落动乾文。”但石已不存,现仅有清道光年间叶志诜摹刻这诗的碑石一方,置在池畔。
药洲西湖历宋、元、明、清诸代,一直是广州古城的主要风景区,成为士大夫泛舟觞咏、游览避暑胜地。郭祥正有《游药洲》的诗句描述:“驱车欲何适,独往观药洲。大亭插层城,玉虹跨深沟。常年一百五,载酒倾城游。”宋人题有:“步入葛仙洲,煮茶景濂堂。采菊筠谷,榜舟九曜石下。”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经略使陈岘加以整治,在湖上种植白莲,建爱莲亭,故又有白莲池之称。明代誉“药洲春晓”为羊城八景之一。明代成化年间,溪水改道,水源断绝,西湖渐淤塞缩小,又因城市商业街道展拓,至清代后西湖渐渐湮灭,只剩下现“九曜园”这一小片区域,宽阔的西湖变为陆地,留下来的只有西湖路、仙湖街、九曜坊这些街巷名了。二十世纪末,广州市政府出资在原有文物基础上加以整理、修葺,使千年古园恢复风貌,重新开放,成为市民游客怀古、休憩之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