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红山茶原始分布区

2012-04-29 20:49罗建陈永聚徐翊李成仁朱纯叶创兴
广东园林 2012年2期
关键词:生境

罗建 陈永聚 徐翊 李成仁 朱纯 叶创兴

摘 要:文章对张氏红山茶原生地生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录,对及其所属云开大山山系的地质和地史进行了扼要的描述记录和分析后,认为张氏红山茶和云开大山古老的地层有关,是一个孑遗物种,。其生命力极为顽强,在地质长河的变迁中适应了河尾山二岔河这一特殊生境。;应对它应该采取就地保护,反对将此生境外繁殖的张氏红山茶作回归移植。

关键词:张氏红山茶;二岔河;生境;云开大山;就地保护,;广东园林

中图分类号:S685.14

文献标识码:A

张氏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 Ye(图1)是山茶艺苑中的奇葩,它的的靓丽的外形令人耳目一新,它终年开花的习性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思视觉享受,因而受到花卉爱好者、园艺从业者的热捧,它在花卉市场上被人为地抬高了价格居高不下。然而张氏红山茶它的分布区极为狭窄,可以说是弹丸之地,就是在这么狭小的地方,生长着世所罕见的物种,,并且令人困惑的是,超出这个范围,无论上下左右前后均不见其芳踪,物种的传播规律比如流水携带等物种的传播规律对它并不起作用,。它就在石缝罅隙中顽强地生长着,夏季恣肆的山洪将它冲倒淹没冲倒,流沙把它掩埋,夏日的阳光烈日直射在叶上,又从石头上、水面上反射上来无情地炙烤着它,任凭环境瘠薄恶劣的、百般蹂躏环境,它就在石缝罅隙中顽强地生长着却以朵朵红花为石头河畔增色。它狭窄的分布区笼共总共不过数千株,又经过遭到盲目的盗挖盗采,似乎已面临着它的厄运。

它为何只有这么一小块分布区,像是一个孑遗种那样存在?有研究者利用通过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认为,因为张氏红山茶的现有种群太小,,所以造成遗传多样性低 [1~][2],濒临灭绝;也有学者对张氏红山茶利用细胞学进行研究后发现,,表明它张氏红山茶是红山茶组中较为原始的物种[3],“所谓原始”也者,在于体现在其在历史的演进中没有跟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又有学者推测张氏红山茶大孢子的发生及胚囊发育过程中出现严重败育,导致大量不育种子产生;。张氏红山茶严格的的自交不亲和性;,传粉昆虫访花频率低;,种子休眠期长,,向幼苗的转化率低,自然更新能力差等[4][~5]。这些都为很好地解释了张氏红山茶为何会的濒危现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但这绝不是引起张氏红山茶濒危地位的全部原因,因为如同银杏、银杉、水杉、水松虽然原始,却亿万斯年一直传承下来,通过整个地球地理地质地史的比较,我们只能说是华夏这个大环境,把包括张氏红山茶在内的上述稀有物种保留下来。因此笔者愿将从张氏红山茶的生境说起,对作为云开大山山系鹅皇嶂及其地史的变迁作一些资料的补充,或许希望能对认识张氏红山茶它何以如此傲世独立有一定的裨益。

1. 张氏红山茶的生境

现存张氏红山茶栖息地位分布于阳春市河尾山林场月光潭工区,龙门河的上游支流二岔河流域。,从其龙门河下游的国王庙处开始发现张氏红山茶生长地点,这也是它在二岔河往下游分布的终止点,其。海拔高度为45m,傍岸逆流行约1km到达月光潭,阳春市河尾山林场场部及广东阳春鹅皇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设于此。月光潭所处的地理位置约当东经111°53′73.23″E,北纬21°95′32.36″N。从月光潭溯游而上,行约3.5km,到达二岔河左支流红花潭,这里既是张氏红山茶的源头,也是它分布的起点和向上游分布止步处,其处及右支流上溯至黄铜碧约当东经111°53′80.95″E,北纬21°95′09.27″N,海拔均为120m。分布区首尾投影直线约为1350m,而实际步测距离长度约为4.5km。;分布区的宽度而横贯区域为由二岔河往岸上向外约25m沿河的线状地区,河的宽度从60m到100m不等,则其分布区的总面积不足1km2(图2)。二岔河河床为花岗岩基石,河床布满巨大的花岗岩石块,有的达几百立方米,河床中的这些巨石由于山洪裹挟的石块、泥沙、和水流漩涡的撞击和,岩石的硬度差异,形成千奇百怪的形状,如碓臼状,座椅状,腰肾状,但基本形体大都呈圆形或椭圆状(图3,图~4),)。又由于水流的搬运和沙石相互间的摩擦,巨石之间及河湾石滩上到处可见浑圆可爱的大大小小的馒头石,大者数百斤,小者可以掌中展玩耍玩,也有石英、长石、云母石等各种有解理的变质岩石(图4)。真用得上易涨易退山溪水,千年不变河床石来形容二岔河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而流转千年不变的是它永远的巨石河床和河岸(图5,图6),雨季山洪暴发,咆哮呼啸,裂岸惊涛,疾急而下,携带来势汹汹的泥沙、枯枝败叶、何被连根拔起的整棵树冲倒了一切,只有坚硬的花岗岩构筑的河床及堤岸除外巍然不动。从二岔河支流海拔为120m的红花潭到海拔为45m的国

王庙,高差跌幅达80m,在洪水期其落差在总长度为1350m的二岔河可谓甚大影响更甚,。但是虽然二岔河迂回曲折,流域长度达4.5km,水势有所减缓。然则,但是鹅皇嶂高1337m,暴雨引发洪水从四面高山倾泻而下,水头高达4~5m,还是很凶猛的,连带冲刷淹没和淹没冲刷了着两岸的植被。然而意外中的意外出人意料的是张氏红山茶,它迎浪而上,它牢牢扎根岩石隙罅,洪水巨浪盖过它的头顶,冲歪

了它的身子,冲走了它的薄土,暴露了它的根系,在河湾漫滩处它又被淤沙埋了半截身子(图7,图~8),它却不离不弃,始终与二岔河在一起。即便是在夏季山洪恣意泄泻,大雨骤停瓢泼,但河床中被洗刷干净又露出水面,人们总可以择石跳跃而过河,水也很快变清澈。;秋冬季节,有的河段见到的是满河床的石头,完全无水的样子,但不远处叮当作响的水花又从石缝中流出(图9,图~10)。

是的,从国王庙溯流而上,沿河岸攀行或在河床露石上作跳跃状行进,总有一种苍天惜

物的感觉,夹岸的次生林,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毛榉科Fag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 樟科Louraceae,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山茶科Theaceae, 大戟科Euphorbiaceae, 卫矛科Celastraceae, 冬青科Aquifoliaceae, 水冬哥Sauraria, 山榄科Saportaceae, 五加科Araliaceae, 藤黄科Guitterae, 茜草科Rubiaceae, 桃金娘科Myrtaceae, 漆树科Anacardiaceae, 橄榄科Burseraceae, 五桠果科Dilleniaceae, 桑科Mor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 紫金牛科Myrsinaceae, 五列木科Pentaphylacaceae, 木犀科Oleaceae等科植物拥有多数的种,山茶科木荷Schima superba, 大头茶Polyspora axillaris, 摺柄茶Hartia sp., 连蕊茶多种Camellia (Sect. Theopsis) spp., 毛蕊茶多种Camellia Sect. (Eriandria) spp., 柃属多种Eurya spp., 杨桐Adinandra millettia, 海南杨桐A. hainanensis, 广东省属于有濒危保护植物有103种,而鹅凰嶂就有36种,占全省濒危保护植物34.95%。特有种也非常丰富,有张氏红山茶、猪血木、圆籽荷、阳春樟、阳春巴豆、阳春柯等30余种。山茶科的两个单种属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和圆籽荷Apterosperma oblata都在二岔河上,二级保护植物绣球茜Dunnia sinensis, 酸竹Acidosasa chinensis, 虎颜花Tigridiopalma magnifica, 粘木Ixonanthes sinensis在二岔河上很常见,并且傍水而生。现在的植被远并不是原始的,以前过去这里有着茂密的森林,经过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大闹钢铁,又经过过度砍伐和不分立地条件皆伐种植杉木等人工林,这里的植被遭受过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后几乎灭绝,幸存的残次林在鹅皇嶂保护区成立后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劫后余生被保留的张氏红山茶也多常可见斧斫之伤。整个鹅皇嶂保护区体量并不大却有不少珍稀植物,如前所述的种类如此,,而张氏红山茶零星生长于二岔河的两岸,附石而生,处惊涛而不倒。它喜欢水,逐水而居,多数生长于离岸不超过25m的花岗岩坡地上,也有成簇状生长的。二岔河原系指上游二支流汇合处,左右两支流两岸的岸边皆有张氏红山茶,但从合流处向右支流上行上只到不过200米的地方(图11),向左支流上行至月光潭也只有到800米的地方(图12),张氏红山茶分布就戛然而止。在红花潭,河水从右侧注入,近潭水处不过向上10余米,有两、三株张氏红山茶,再往上则不见其芳踪。在水潭的四周及往下至合流处分布着星散零星的张氏红山茶。

张氏红山茶生境的立地条件较差,成土母岩为花岗岩,pH为6.5,表层土大约只有20-~30cm厚,土壤基底就是花岗岩。由于土层不深厚,加上涵养水分能力差。张氏红山茶原生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pH值为4.6左右,土壤偏酸性,有机质9.97 g/kg,土壤全氮量1.15 g/Kg,水解氮含量31.11 mg/kg,全磷0.09 g/kg,速效磷10.46 mg/kg,全钾1.87 g/kg,速效钾39.58 mg/kg,仅N含量处于一般水平,其他均处于一个极低水平,盖因其原生地花岗岩基质,岩石出露出,土层浅薄,说明土壤相对贫瘠。

此处年平均温度22.1℃,最高温38.4℃,最低温-1.8℃,最高温的月份是七月,平均温度是28.2℃,最低温的月份是一月,平均温度是14.3℃。无霜期350天。受南海暖湿气流及热带气旋影响,这里成为是全省乃至全国的暴雨中心,年平均降雨量3428..9mm,最高达4752.2mm,降雨多以地形雨为主,并且常年雾多而且湿度大,再加上气温高,因此,这里的植被有热带山地雨林气候的特征,全年气温均较平地低,具有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年日照时数1743.4h,阳光充足,。雨量丰沛对植物生长固然本来是好事,但在二岔河流域花岗岩大量出露裸露,、土层薄,、土表被严重冲刷的情况下,下雨造成土壤有机质被大量淋溶,。所以仅存的张氏红山茶植株最高的只有4.5m,基径不超过5cm,且往往从基部开始分枝,几乎全为低矮的灌木。

2. 云开大山地层的遽古性

张氏红山茶所在的鹅皇嶂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开大山山系。云开大山是武夷一——云开加里东期褶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层发育除有古生界和中、中新生界外,尚和有前寒武系。云开群是迄今获得公认的最古老的地层单位,为一套巨厚的浅海相类复理石碎屑岩建造,最厚可达6000m,其下亚群定为青白口系,中上亚群定为震旦系。近年来,对原定为加里东期的花岗岩进行测年,分别获得1414Ma±68Ma和1388Ma±90Ma的Sm-Nd全岩和Pb/Pb全岩等时线年龄,表明云开大山的构造演化历史可向前追溯至中元古代。早古生代时期云开地区是华南加里东地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冒地槽中沉积了寒武系——奥陶系和下中志留统厚逾万米的陆源碎屑泥砂质类复理石建造。在加里东地槽褶皱系区域上被盖着中泥盆世以来的上古生界。上古生界一下——下中生界为一套含有特提斯域和太平洋域古生物化石群的滨海相、浅海相地层。云开大山自中生代以来长期处于隆升剥蚀之中。地层的古老和稳定,很可能为孕育特殊的植物群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较为原始的濒危植物生于此地,而它也可能成为其他地区地质频繁剧变情况下生物的最后避难所[6][~7]。

3. 张氏红山茶的保护任重而道远

应该说,张氏红山茶的抗逆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二岔河“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却是它的唯一的栖息地,它的叶厚而被蜡质,特殊的石细胞带,使它能抵抗强阳光[8]。在原生地,它的病虫害较少,并且它还固守着这一个地盘,并不往外扩散和分布,但是当移植到了它的原生地外,它变得多病起来,如严重的根腐病、枯枝病等。同时它的养护也常常遇到大问题,在原生地看似恶劣的环境,它却生长泰然,呵护有加时则变得非常脆弱。它没有更大的分布区,就这样不到有且只有这1km2分布区上,目前它的全部植株加起来现在只有1200株,如果即使不是没有人为的盗挖,它也可能只有3000株原生的植物。对张氏红山茶来说,它的保守或许就是它的长处,不善变而易亡者如种子蕨,不善变而留存者松柏也。但张氏红山茶还是一个精致无比的花瓶,一个不留神就会让它粉身碎骨。有人认为要让张氏红山茶在外面繁殖了再移回鹅皇嶂自然保护区的想法和做法,对于这种做法我们应该加以坚决拒绝,坚决说“不”!最好的办法仍然是原生地上进行完善的基础研究,就地繁殖,就地增加苗木的数量。

参考文献

[1] 罗晓莹,庄雪影,杨跃生. 杜鹃红山茶遗传多样性的 ISSR 分析[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7, 15(2): 93-100.

[2] 罗晓莹,唐光大 许涵,等. 山茶科3 种中国特有濒危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 生物多样性, 2005, 13(2): 112-121.

[3] 王霜,王仲朗,梁静,等. 濒危植物杜鹃红山茶的细胞学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 2007, 29(6): 655-658

[4] 罗晓莹. 杜鹃红山茶保护生物学研究[D].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5] 陈淑君. 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主要珍稀濒危植物保育策略的研究[D].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6] 叶真华,劳秋元,胡世玲. 云开大山云开群地层时代和层序的研究现状与新认识[J]. 地质论评, 2000, 46(5): 449-453.

[7] 丘元禧, 梁新权. 两广云开大山——十万大山地区盆山耦合构造演化[J]. 地质通报,2006,25(3):340-347.

[8] 李琳琳, 李凯凯, 朱纯, 等. 张氏红山茶叶片适应于环境的解剖特征[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9(5): 97-100.

猜你喜欢
生境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城市扩张导致京津冀区域生境质量下降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贵州安龙十里荷塘4种生境冬季林鸟群落结构差异性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瓯江口树排沙湿地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宁夏白芨滩不同生境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种接骨草的光合特性
泉州湾洛阳江口2种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比较
2001—2006年黄河三角洲鹤类生境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