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儿童活动场地现状问题调查及研究分析

2012-04-29 20:20邱巧玲蔡明洁蔡淦东
广东园林 2012年2期
关键词:老城区

邱巧玲 蔡明洁 蔡淦东

摘 要:老城区的密度“三高”问题导致大量的儿童活动场所被侵占,孩子们得不到充分的体育锻炼,久而久之会造成的身体运动机能下降,面对危险时的自我保护能力低下,以及人际交往空间极度缺乏。本文以广州老城区中的新河浦片区为切入点,对老城区的儿童活动场地状况进行调查和并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如何在老城区规划并完善园林化的儿童户外活动场所该如何规划和完善。

关键词:老城区;儿童活动场地;广州新河浦;规划完善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1背景与现状

随着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和深圳大运会的相继成功闭幕成功举办,全民健身的运动风潮正盛成为一股风潮;,越来越多的人自发走出家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然而健身理念的覆盖面和实践力度还是远远不够,国民的身体素质普遍偏弱。据新闻报道:2011年10月24日,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少年迪纳摩足球队来访北京,两天内相继连胜战胜身体明显优势的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和北京小学比赛冠军球队——南湖东园小学越野队[1]。对此,全国一片哗然,认为这是因为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我国的青少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由于缺乏锻炼而导致身体素质差的表现。

应试教育固然剥夺了孩子们的大部分锻炼时间,但活动场所的缺乏也成为其重要的“帮凶”难辞其咎。城市中与住区最为贴近的各类小型园林绿地成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最直接、便利、重要的户外活动场所是住区附近的各类小型园林绿地。但在城市规划功能划分中,涉及儿童的活动场地用地往往只存在于学校等只存在于各类教育用地场所中,却有这些问题存在:①用地少;②非开放性,惠及面小;③运动功能单一;④多种运动冲突性强;⑤使用时间与上学时间相冲突而且还面临各种威胁得不到保障,诸如;而居住、休闲、游憩用地只是内构于成人群体中,并没有就儿童的因其生理特性和发展特征给区别对待他们的活动场地予独立对待。儿童因其生理上的弱势,在公共空间竞争中面对了最大的危险和付出最大的代价活动往往会面临比较大的风险[2]。

如上海用于的流动交通的空间已经占用了到整个城市空间的30%以上的空间,另外另外还有大量的场所的空间被用作停车场,这些场所并且仍处在不断扩张状态,而孩子的活动场所则一步步点点被侵占[3]。根据南京的调查:公园、广场等户外场是在周末的儿童周末活动空间活动的首选中,公园、广场等户外场所成为首选,占52%。;将近90%的男孩、70% 的女孩喜欢室外的活动空间;然而只有10%的家长认为城市中有真正适合儿童活动的空间;而将近90%的男孩、70% 的女孩喜欢的都是室外的活动空间[4]。

城市室外空间的稀缺活动场地的稀缺与儿童活动的需求成为了一对矛盾,这在老城区尤其突出。人口密度高、建筑密度高、交通密度高的“三高”问题导致了老城区生活空间质量降低。在广州,的人均实际用地面积远低于其他城市,因此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所面临的情况更加严重:仅占建成区21%的老城区,却集中了全市大部分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饱和度已远远超过“土地混合使用”的效益峰值[5]。停车场已经扩张到了楼道口,孩子们在小区里根本跑不起来,以往在家门口和小伙伴们追逐游戏的场景几乎已消失殆尽。鉴于针对以上矛盾和问题,本文以广州老城区中的新河浦片区为切入点,对老城区的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与儿童对户外场地的需求之间的差距与矛盾出现的原因,并尝试从规划角度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老城区一般建于改革开放前或初期,当时的城市规划对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公共空间与城市绿地的重要性都还认识不足,导致其因此出现了建筑密度大,能为儿童提供、活动的场所场地十分缺乏的状况。然而,老城区往往集中了城市中最优质的公共资源如教育、医院、公共交通以及便利的生活设施等,使得其对具有小孩的家庭吸引力大增因而又对育有小孩的家庭充满吸引力。

一方面,老城区的“三高”使得儿童缺乏户外活动场地;另一方面,有限的活动场地也存在着过于成人化的设计、不安全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儿童的活动积极性;加上一些公共场所还要收费,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儿童活动主要集中在学校运动空间,在上学以外的时间,就一直与电视和电脑游戏“为伴”。然而,老城区的学校运动空间存在诸如:①用地少;②非开放性,惠及面小;③运动功能单一;④多种运动冲突性强;⑤使用时间与上学时间相冲突等问题,使之并不能适应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这些均使得老城区儿童活动场地缺乏的问题更加突出。

2新河浦调查和研究

2.1 新河浦片区概况

新河浦老城区位于广州原东山区(现与越秀区合并),东起达道路,西至龟岗步行街,北接东山口商业区与内环路,南临新河浦涌和东湖公园,面积约63公顷hm2(图1)。地段片区内建筑密集,现居住人口约2.5万,人口密度较大,约为397人/ hm2 公顷[5]。根据2007年广州市人口发展简况统计,广州市常住户籍人口比重中,0-~14岁占比14.5%[7]。又因为原东山区是广州传统的教育强区,新河浦一带拥有八一实验学校、培正中学、培正小学等共三所幼儿园,、两所小学,、三所中学和一所少年宫,吸引不少许多具孩子的家庭选择搬迁到该地,使得儿童人口基数更大,按该地人口的16%粗略估计,则儿童人数约有4000人。

2.2 新河浦片区户外空间现状调查

经过实地调研,将新河浦片区内现有的用地分成6类(见表1)。单块用地面积均在100m2以上,用地的面积统计和分布情况分别如表1、图2所示。其中,现在已利用的绿地仅为表中第1、2、3、6类空间,总面积不到9000m2,去掉绿化占地,儿童实际能使用的活动场地人均不足2 m2。

2.3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状况及需求问卷调查

笔者随机对居住于新河浦片区及周边其它老城区社区内的儿童及家长进行了四个方面的问卷调查,分别是:A 运动空间类型选择;B 运动设施和空间现状;C 运动场所要素;D 运动时段和场地可达性。调查中总共发放213份问卷,有效问卷回收209份,有效回收率98.1%。调查的儿童年龄段从为2~12岁不等,问卷根据被调查人年龄从小到大分别分为由家长回答,、家长协助孩子回答或和由孩子独立回答三种,笔者进行记录。调查数据统计如表2所示。

2.4调查结果分析和研究

从A项(空间和活动类型方面)调查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孩子喜欢参与群体性,(尤其是3~5个人)的动态活动,而对活动场地大小和气氛的要求比较随意。调查时发现:学龄前儿童更喜欢在3人以内的安静小空间玩耍,而学龄儿童则喜欢跟多人一起活动。在同年龄层的儿童中,男生倾向于大运动量的活动,女生则倾向运动强度小的活动,这个差异主要在学龄后开始有所体现。

从B项(运动设施和空间现状)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新河浦片区的室外活动场地非常缺乏,。受访者认为90%以上的儿童均在为未经规划的硬质空地上活动,少量场地带有简单的器械,无法满足儿童运动的需求,尤其是对具有了运动自主性的学龄后儿童,被访者认为增加适合儿童的活动的场地被认为是十分必要的。从孩子的运动时间上考虑,儿童的日常运动场所应在居住社区内,并结合园林空间设置,。但现有的这类园林空间存在过于简陋简单敷衍、面积有限、设施落后等问题。孩子们喜欢的是自然化的场地,很少对能接触自然要素的活动和场地最受孩子们青睐,也是现状最为缺乏的,而对场地上模块化的健身设施感兴趣的儿童则很少。经验和调查都发现,儿童主要是在活动集中的场所,或者最有可能发生趣事的地方逗留和玩耍,因此只要有合适的场地,儿童就会进入,活动就会发生,这时游乐设施所具备的意义就是聚集玩伴的场地标志。不完善的场地设施不仅没有不能起到健康锻炼的目的,反而有可能损害着人们身心健康:如干硬生涩的水泥球场使人在剧烈活动时各关节、韧带、肌肉所承受的冲击力增大,从而加大运动受伤的可能性增加运动的风险。由于规划设计上考虑不周到,一些活动空间中的运动器械反而可能成为安全隐患。

对C项(运动场所要素)调查时发现,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场地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这特别体现在家长和监护人的意见中。能够目睹公共空间中随时发生的事情是一个吸引人的要素,如果能让家长从家中看到外面的活动场上发生的事情,就会让家长放心,小孩玩得尽兴激起小孩出去玩的兴趣[8]117。因此,住宅出入口空地、宅旁绿地、街区绿地与社区绿地距离住所较近,随时可以进入,且在交通和治安上与外部有良好的隔离开来,治安较好,是提供给儿童的理想活动空间,且具有投入小,、见效快,、使用率高等特点,应着重发展。

对D项(运动时段与场地可达性)调查时发现,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活动时段主要取决于监护人的空余时间,因此场地的便利性成为这类儿童活动场地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受访者希望能在5分钟min内到达活动场地,但现状的场地可达性还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学龄儿童的运动时间取决于课外时间,并且有了更强的自主性,不希望过多地被家长过多干涉自身活动,能接受离家更远一些的场地,但绝大多数人认为不能超过步行15分钟min路程。

深入观察发现:同年龄的儿童有相似的活动能力和爱好,在同一场地中更容易和睦相处,家长间也更能够也容易互相理解。当不同年龄的儿童在同一场地里活动时,一方面从某层面来说,由于能力与心智之间的等差异容易导致儿童间的冲突,若家长介入则更容易造成激化矛盾升级;另一方面从另一层面来说,适当的跨年龄交流可使儿童在活动中感受更多的乐趣和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受到欢迎(这点对于年龄相对较小的儿童一方尤为重要是如此)。因此,不同年龄层、不同活动场地之间具备便利的联系是必要的。

3完善规划的建议

针对上述老城区儿童活动场地现状问题及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规划思路出发,进一步增加和完善儿童活动场地:

3.1应按年龄层划分不同类型的儿童活动场地与规模

基于儿童成长的“生活需要”与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不同阶段都有对应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其所需活动场地规模要求也不同。

(1)婴幼儿(1~3岁):主要进行象征性游戏和结构性游戏。具体内容表现为儿童模仿成人生活“过家家”,或在游戏中模仿动物,搭积木盖楼房,用沙土堆小丘,堆雪人等。该年龄段儿童活动对场地大小要求较低,单个场地面积最低可以只有几十到100m2。

(2)学龄前儿童(3~6岁):源于理解和、影响环境的需要和,社会交往需要,主要进行规则性游戏。此年龄段单个活动场地面积需求应稍大,应为200m2以上。

(3)学龄儿童(6~12岁):学龄前儿童活动的进一步深化,主要进行规则性游戏和集体性合作性游戏,源于理解和影响环境的需要和社会交往需要。对于集体活动项目,需要保证一定的面积以提供各种可能性,按照人均4m?计算[9],假设需满足20位小孩分组集体活动,则需80m2以上的实用场地,再加上绿化等占地,则该类场地单个面积应能应该在二三百平方米以上,这样既能保证有一定的活动面积,又能有较好的绿化质量。

(4)青少年(12~16岁): 集体性合作性游戏。主要源于尊敬或和认可需要,并以社会性交往需要为基础。为保证绿地内能开辟简单的运动球场(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则单个场地总面积应大于600m2为宜。

3.2根据住家离住区距离和交通流量确定场地的数量和适用年龄层。

年幼的儿童很少走离家门50m远[8]119,其对活动场地大小和设施要求不高;随着年龄增大,儿童活动时对监护人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少降低,能接受离家更远的活动场地,其活动方式也更为激烈。因此随着与住宅的距离远近增大、周边交通量增大的大小不同的空间适用不同的年龄层的空间适用年龄层也增大。如离住宅最近的、同时又远离车行道和停车场、的交通干扰最少的小面积场地应作为婴幼儿或学龄前儿童的活动空间,这里既在使活动场在监护人的监视范围内,又可以并避免车行车带来的安全威胁和汽车尾气排放造成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此类场地不适合设置体育设施,且所需数量最多,应结合宅间绿化和步行通道作为为该类场地是比较理想的办法进行规划。而对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可以考虑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和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也是节约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应当鼓励这种方式[9],因此而社区户外只需利用面积较大的少量场地就可以。

3.3构建完整的安全线路

不安全已经成为今天的城市对儿童最大的威胁之一,因此在不同的儿童活动场地之间以及、运动空间与住家住宅之间的路线要保证安全。由于老城区场地规模不大,无法在同一场地进行分区以满足不同年龄段进行多种游戏活动的需要,因此可通过设置游戏活动的难易程度和等级控制来引导特定年龄层儿童的使用。如此,包括不同年龄层使用的各场所之间的安全线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措施可通过限制车辆通行或、降低机动车速度,、增加对运动空间的围护,和提高人行交通质量等具体措施来实现,形成连续、安全、景观良好的场地之间步行系统。

3.4设立独立的场地标识系统

结合完整的步行线路设立活动场地标志,作为各个活动空间的视觉导向和指引,把各活动空间连成一体。该标志可设置在安全线路的沿线、交叉口、转折点、场所的出入口等地方。用鲜明的标识系统和安全线路沟通各类和各个空间,使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有便利的运动交往(图3)。

3.5综合利用各类场地,增加活动空间面积

一方面,应尽量利用好临近住家住宅的各类园林空间,如步行商业街的局部地段、宅旁绿地、庭院空间、居住区高层住宅的架空层、屋顶花园、社区游园等,以提供多样的儿童活动场地。另一方面,社区应与学校管理部门进行协调,使社区内的中小学的运动场馆能在节假日课外时间对外开放,为孩子们的活动增加大量提供更多场地和时间,且这种办法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儿童户外活动的质量是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反映,也是城市活力的一种体现。在户外空间稀少的老城区,应尽量结合园林空间的进行规划,增加和完善儿童户外活动场所,这对从空间上保障儿童利益,这对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并有助于创造一个适合儿童成长的城市。

参考文献:

[1] 足协回应中俄0-15:不算耻辱 水平不行正想办法[EB/OL].(2011-10-27)[2011-10-27].

http://sports.163.com/11/1027/03/7HBGBKEJ00051C89.html

[2]丁宇.儿童空间利益与城市规划基本价值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9(C00):177-181.

[3]停车场在扩张,儿童活动场所缩水[EB/OL].[2010-06-18]. http://www.goodbaby.com/htmls/69/24569.html.

[4]杨玲,张素梅,王龙海. 城市儿童活动空间问题研究——以天津市儿童活动空间为例[EB/OL]. [2010-06-18].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

[5]“三高”问题导致老城区生活空间质量降低[EB/OL].(2007-08-24)[2010-06-18]. http://www.gznet.com/news/guangzhou/gznews/200708/t20070824_279600.html.

[6] 筱草.西洋光影里的广州新河浦[EB/OL]. (2009-12-05)[2010-06-18].

新华网发展论坛.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72166781/6.html.

[7] 2007年广州市人口发展简况[EB/OL].(2008-12-12)[2010/12/6].

http://www.gzstats.gov.cn/tjfx/gztjfs/200812/t20081212_1935.htm.

[8]杨·盖尔.交往与空间(第四版)[M].何人可,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17.

[9]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 条文说明[EB/OL].(2008-05-12) [2011/01/13].

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33448/n33808/331819_4.html

猜你喜欢
老城区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城区的道路改造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日出老城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老城区是夜经济的“灵魂”
九江市老城区住区空间形态演变原因研究
城市更新与城市特色空间塑造——以包头北梁老城区城市更新为例
促进新老城区空间功能深度融合
汝州老城区O-13-03地块详细规划对景观设计的控制与引导分析
老城区科技企业上市的促进政策探讨
芦山7.0级地震芦山县老城区房屋建筑震害特征与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