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伟 范涛 朱永梅
● 创新整合点
(一)整合点分析
我们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课题内容,分析了每一步教学环节有效的支撑方式,分析了信息技术和常规教学手段两种支撑方式的优劣势,从而确定了学习这一课题的三个整合点。
1.利用信息技术的展示功能,将本课题的核心价值信息浓缩、提炼,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直观地帮助学生掌握辩证分析。
2.将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融入到信息技术中,运用科学策略、科学步骤,让资源不再局限于教师,而是师生共用,有效率地帮助学生自学。
3.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建立一个关于辩证分析的资源库。资源库有共享资源,也有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板块,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进行下一课题(辩论)的练习。
(二)创新整合点分析
1.本课题的核心价值信息是“什么是辩证分析”,而了解什么是辩证分析就要了解三个基本观点:全面、发展、对立面的转化。学生仅仅根据文本上的内容难以全面理解,这就需要提供直观易懂的事例,以及对事例科学严谨的论述,让学生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从而理解这三个概念性的特点。而传统课堂的板书和口述难以达到这个目的,但借助信息技术,能直观地、有步骤地将事例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辩证分析这一抽象的概念。
2.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学习。而且,信息技术不再局限于教师的掌握和展示,而是师生共用,学生有学习板块,在没有教师指导时,也能根据课件资源,根据科学策略和科学步骤,充分自主学习,并能有效地学会辩证分析。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反复体验、感悟教学内容,获得类似经验,能有效地将知识内化,从而巩固习得知识。为帮助学生习得知识和巩固知识,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资源库十分必要。学生能在课后得到巩固学习,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丰富了第二课堂。我们针对该课题建立的资源库,由两大内容构成:一个是交流表达平台,还有一个是固定资源。交流表达平台是指建立论坛或者群,学生在里面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并且展示自己的心得体会。例如,让学生在课后交流议论文写作成果,他们会从中获得知识及思维的训练、发展。固定资源链接到网站,提供图片信息、文字材料等资源;搜集辩证分析的相关事例,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辩证分析,还能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 教材分析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表达交流”中的第四单元。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对议论的方式方法已经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本单元的辩证分析方法既是对之前所学的总结与升华,也能为下一个板块“辩论”打下基础。唯物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科学方法,结合语文教学进行一点辩证法教育,对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 学生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大部分学生对唯物辩证法较为陌生,同时又有一种畏惧感。高一学生心理活动介于情感与理智之间,“成人感”与“幼稚性”并存。个性特点具有不平衡性,往往造成极端或偏激;自我意识突然高涨,思维已经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为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并且从初中阶段的经验型抽象思维向高中阶段的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能分析概括一定的抽象概念,具有一定的从形象到抽象的分析概括能力;能通过教师的指导、示范,以及与同学的相互讨论、交流,联系自身经验,获得类似的体验。
高一学生还没学习辩证法,对于辩证分析,在概念的把握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从形象的事例到抽象的理论,以及从抽象理论到认识现实世界的连接上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90后”的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冲动与需要,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能够既形象生动又饶有趣味地给他们介绍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引导他们学习并掌握辩证分析的基本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交流中。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并明白辩证分析,掌握辩证分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活、唤醒思维;合作、探究辩证分析;感悟、体验辩证分析方法;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得出合乎事理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训练积极运用辩证分析的意识和负责的态度,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 教学环境与准备
计算机教室,教室多媒体设备“班班通”,能够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
● 教学流程(如图1)
● 教学过程
(一)初窥门径(5分钟)
这一部分以教师引导为主。
1.导入话题,创设情境。
教师在PPT中展示“哭婆婆”的故事,并引出问题。
2.问题引导,学会分析。
问题结点:老婆婆只看到事情消极的一面,没看到积极的一面。
事理范文: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凡事都有两面性,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能避免片面的认识。所以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全面;既要注意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辩证法:注意对立面的转化。
设计意图:用较有趣味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打消学生心中的疑虑和畏惧感,形象感知辩证分析法。
(二)洞若观火(12分钟)
这一部分,让学生从“问题结点”、“事理范文”、“辩证法”三个方面分析,以学生自我分析为主,教师点拨修正为辅。展示两则材料,每则材料分成以下三个学习步骤:分析原因,初步认知;提出问题,讨论分析;适当点拨,加以明确。
第一则材料:教师利用PPT展示苏轼的《题西林壁》。
问题结点:片面看待问题。
事理范文:片面地看待问题,得到的只是片面的答案,只有全面看待问题,才能得到全面的答案。所以,我们要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辩证法:分析要全面。
第二则材料:《易进难出的老鼠》(如图2)。
问题结点:把事物看成是静止不变的,不理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懂得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事理范文:鼠目寸光的老鼠,用静止、孤立的眼光看待自身的变化发展。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如果我们用静止、孤立的眼光去看待,就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起来就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辩证法:要发展地看问题,避免静止。
设计意图:明了辩证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运用,去伪存真,体验辩证分析法的妙处。
(三)进入佳境(18分钟)
1.说一说:教师适当举例提点,让学生回想身边或者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试着先叙述,再用辩证分析法去分析。举例:上暑假复习班的事情大家怎么看?
2.谈一谈:让学生仿照刚才学的“事理范文”,用交谈的形式向同学阐述自己的分析。
要求:①问题分析准确、透彻。②辩证法使用适宜;学生自己举例,相互讨论,共同协作,进行适当的辩证分析,得出合乎事理的结论并写成片段。
3.质疑问难,用辩证分析的基本观点来检验。
设计意图:教师与学生一起举例,学生就例子进行讨论分析,在合作探究中运用辩证分析。通过对写作片段质疑、合作讨论、辩论的过程,学生能合理运用辩证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的思维习惯。这一部分激发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蛟龙入海(5分钟)
1.作业试身手:从教材第80~81页课后作业中选一题来完成。
2.慧眼看世界(课后进行):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去看待发生的热点问题,写一篇议论文,并上传到资源库和交流平台。
3.学生写作材料选择链接:http://www.cqlfzx.com/E_BigClass.asp?E_typeid=3&E_BigClassID=63。
设计意图:着重从书面表达方面训练,让学生全面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揭示事物特征,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或理由,并能用写作的形式进行表达训练。
●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时注意实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努力发挥各自的角色、作用和相互协作功能。这样的设计,对教师本身语文素质及上课艺术有较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