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珊 尹倩倩 石秀英
● 创新整合点
(一)利用网络班优势,实施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
我们的教学设计定位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网络班的每一位学生带笔记本电脑上学,课堂内学生可以随时上网、随时在线学习,教师也可同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和评价,充分利用了网络的沟通性和交互性特点。
(二)网络预习,做实课前实践
开展课前网络预学。网络学习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尽情搜集、提炼所需信息,而且资源形式多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特别设计了网络预学,拓宽了传统书本预习的单一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而且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前置预习,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将自己的课前实践成果及时上传到学习资源网中“学习成果我展示”板块。为了能及时给学生反馈评价,我们将每个课前实践任务以问题资源的形式呈现,学生根据问题上传学习收获,教师据此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追踪,把网络预学做到实处。
(三)网络质疑,迸发思维火花
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线上传问题和感受,并配置了计时沙漏让学生限定时间提问、解答,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空间,使学生敢于在网络平台上积极质疑,乐于解答,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四)网络拓展阅读,实现语言积累
文本学习之后,我们在校本资源网阅读小文库中出示了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并且结合中心思想给学生出示了阅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在线阅读,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拓展探究,并将学习所得上传网站,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分享互动。
网络在线搜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专门设计了“倾听历史”、“经典重现”等网络拓展活动,让学生在线搜集关于历史上人们对于《西游记》这部小说和其中人物的经典评论等,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发挥了网络的“望远镜”功能,让学生自主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六)课后实践电子化,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课后再实践作业同样搭建了电子分层作业自选平台,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不同,设计了绿叶、红花、硕果级作业,作业内容各具特色,难度层层深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有所提高。
●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一文是人教实验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描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本文改编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第一回,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
●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看影视作品、听故事等途径已对孙悟空的人物形象非常熟悉,对《西游记》也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对项目主题实践的小课题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搜索、整理信息的能力。但学生对古代白话文不是很熟悉,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8个生字;理解生僻的字词,能快速浏览课文及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个性特点,感受其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回顾、归纳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感悟人物形象的学习方法,体会孙悟空的形象特点,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网络的开放性特点,培养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 教学过程
(一)课前实践活动
1.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实践活动任务,然后按照要求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信息,并预设自己的成果形式(课件、电子小报、好书推荐卡等)。
2.学生完成课前实践任务,然后登录学习资源网进行课前先学成果上传。通过学生的课前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训练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网络预学后的起点,为课堂上学生自学和教师导学找准了切入点。
(二)回顾整理,动画激趣
1.回顾本单元实践主题,总结学习方法。
学生从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以及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方面来谈自己的收获或体会。
设计意图: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方法的回顾整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迁移。
2.播放动画特效,激发学生兴趣(1分钟)。
教师播放石猴出世的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特效,感受石猴神奇。
设计意图:视觉、听觉冲击给了学生遐想的空间,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搭建探究学习支架,学生合作探究
PPT出示探究学习支架。预设学生展示形式:情境表演,感情朗读,品读文字感知文本,补充资料,绘声绘色讲故事。
设计意图:学习支架的搭建,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如引水之渠,给了学生学习的方向,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
(四)品读文本,交流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课前实践任务的完成,已经对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那就让我们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品味语言,感悟人物形象。
1.体会石猴的神奇。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石猴出世的部分。学生通过抓住的重点语句谈自己的体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答题。评价组可针对个别学生发言,展示形式等方面进行组间补充评价,其他学生探究质疑,并在资源网上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2.体会石猴的活泼可爱。
学生用品读词句的方式来体会石猴的活泼可爱,并谈自己对词句的感受。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吴承恩在《西游记》原文中描写石猴活泼伶俐的段落。
3.体会石猴的敢作敢为。
生:用成语总结石猴的特征,并分角色表演石猴进水帘洞而后称王的部分。
评价组:我觉得他们组的表演太精彩了,能够抓住石猴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只敢作敢为的石猴。
(五)资源拓展,在线交流
1.拓展阅读。
师:在这部小说中,除了唐僧师徒四人个性鲜明、形象突出,还描写了形形色色的神仙和妖魔鬼怪,在学习资源网的阅读小文库中我们出示了更多的精彩片段,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感受更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生任选篇目,带着问题进行拓展阅读(如下页图1)。学生在线回答问题,教师当堂评价。
2.网络搜索,抛砖引美玉。
学生自选任务进行网络搜集,并把搜集的资料,学习的收获,上传到学习资源网上。
教师在学习资源网上开设“经典重现”,“倾听历史”等板块。
(六)作业分层,拓展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等级(如图2)。
绿叶级:根据孙悟空或其他名著人物形象编创谜语;积累好词佳句,做读书卡。
红花级:在班级博客开展“我眼中的西游记人物”讨论活动;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报。
硕果级:练写《假如我会七十二变》等命题作文,并将自己的习作上传至学习资源网。
● 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一课的教学设计本着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课前学习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导学,努力达到“不教之教”。教师本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想,采取“以一篇带多篇”的教学方法,以品味名著语言感悟人物形象为学生探究主线,设计了“课前网络预习,实现学生课前实践——搭建学习支架,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品读文本,交流提升——网络资源,拓展阅读——作业分层选择,实现课后再实践”五大教学环节,增加了课堂容量,使更多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但是由于本课的教学容量大,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网络的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只针对网络班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如何让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能适用于更广泛的学生,促进所有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是我们以后要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