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博
【摘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银行信贷高速增长,大量贷款集中于政府融资平台,大额信贷风险日益凸显。本文首先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业的生存环境,接着对银行业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避风险、趋利避害的对策。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业内部风险规避策略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业的生存环境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因传导效应给我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世界经济的萎靡不振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国家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将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同时银行业则加大信贷力度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动力,充分发挥了信贷的杠杆作用,保证了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形势正在不断好转,此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由于银行信贷高速增长,大量贷款集中于政府融资平台,大额信贷风险日益凸显,银行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风险。同时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和外部政策干预的双重影响,使得处于后危机时代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
与上次世界经济“大萧条”相似,银行业同样是表现出危机前创新频出,而危机后监管趋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世界金融危机逐渐过去,经济形势逐渐转好,各国纷纷实行金融监管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在我国,以实收实付制为代表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监管新政早已表明了我国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风险监管的决心,
二、银行业面临的内部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复杂的生存环境,不断适应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要求,银行业首先必须明确自身所面临的风险以及造成这些风险的因素,这样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去应对。
第一,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我们知道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政府融资平台起到了扩大内需、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必须对其存在的风险有清楚的认识,首先就是贷款上升较快,并且加之以贷款集中度较高,这表现在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增长率高并且绝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其次在于贷款资金的偿还不确定因素很多,不仅受到贷款项目本身的影响,还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部门人事调动的影响;然后是负债率高,管理制度不完善,这就造成贷款的风险性很高;最后是贷款风险的缓释措施不足,由于采用政府隐形担保,并没有相应的合同作保证,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以保证其有效性。
第二,房地产贷款风险。房地产贷款风险巨大,从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新施工面积不断减少,销售率低导致资金回笼困难,同时个人住房贷款违规比例逐渐增加,都说明房地产贷款风险越来越明显。具体来说,在房地产贷款过程中违规现象严重,这体现在贷款发放对象的确定以及贷款资金的用途的监管上,同时由于地方政府过度依赖房地产发展,使得开发商过度授信,风险很大。
第三,大额信贷集中风险。在我国,银行贷款主要投向了制造业、电力、燃气、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表现为向“大行业、大客户、中长期”集中,但是我们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往往也是这些行业,因此贷款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且这些行业的贷款风险影响比较大,危及面广,一旦扩散很容易造成银行系统性风险,同时由于此类贷款也往往采用信用和保证为主要担保方式,所以防控手段有效性不足,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时其风险还容易被高速增长的贷款所掩盖。
第四,不良资产反弹风险。这主要是针对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它们往往对国际市场比较依赖,并且受到国际知名企业战略收缩和撤资行为影响,因此贷款风险很大,同时由于居民收入下降,消费能力下降,意愿也下降,使得个人贷款风险加大。
第五,案件防控形势更加严峻。银行业在“高投放高增长”、“求大求快”的思想下,往往忽视很多问题,贷款质量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由道德风险引发信用风险,出现违规放贷、放人情贷等行为,同时由于对贷款发放管理不完善,使得各类违规案件层出不穷。表现为涉案金额日益增加、作案手段日益隐蔽、团伙作案、“软犯罪”等特点。
三、风险规避的策略
金融危机中银行业加大信贷力度积极应对,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动力,充分发挥了信贷的杠杆作用,保证了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随着世界经济形势不断好转,银行业本身暴露出很多风险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上述几方面风险对银行业的发展完善构成了很大的威胁,银行也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进行规避才能保证其良性发展。
第一,处理好支持经济增长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处理好支持经济增长和防范风险关系的关键点在于把握好信贷投放的总量和节奏,首先要保证信贷总量的要求,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动力,但是更重要的是把握好信贷的节奏,要加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策略,切实防范银行业贷款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处理好支持经济增长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具体来说要加强对县域、中小企业、三农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那些新型的有潜力的行业项目,保证银行贷款的良性发展,而对于大型传统行业的贷款,则必须按照相应的程序和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进行风险评估,坚守风险底线,防范信贷风险,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第二,加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控,防范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必须加强自身的平台管理,不断规范准入、规范融资、规范担保,降低风险,同时银行也必须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重新评估,对于不符合规范的项目贷款要采取补救措施,调整信贷结构,压缩风险较大的政府融资平台的授信规模,在这个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框架,对贷款风险进行调节和规范,保持金融体系稳健、防范系统性风险,增强金融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
第三,规范集团客户的授信管理,防范信贷集中风险。根据银监会的相关要求,为了防范信贷集中风险,银行业可以采用银团贷款分散风险,同时必须不断跟踪市场变化,积极调整金融服务策略适应市场需求,保证措施的有效性。对于通过银团贷款分散集团客户风险和贷款集中的风险,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详细规定什么情况下必须采取银团贷款方式,从而分散风险,同时还可以避免各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银行业的良性发展。
第四,加强资产质量管理,防范贷款信用风险积聚。随着世界经济形势转好,信贷新增减速、产业结构调整、房地产新政出台,这些都容易导致不良资产增加,一方面银行必须掌握市场变化的情况,对各行业的发展有充分了解,从而明确不良资产的变化情况,对不良贷款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加强对新增贷款风险的把握,另一方面还必须建立健全不良资产控制制度,严格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力度,建立并完善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资产质量大幅度向下迁徙。
第五,保持案防高压态势。在“高投放高增长”、“求大求快”的思想下,银行必须规范具体的贷款操作,防范操作风险。一方面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操作规范,对管理人员的具体行为进行规范,防止违规行为的出现,另一方面必须强化内控管理,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大案件风险排查力度,把责任分配到岗位分配到人,加大轮岗交流和内审力度,完善考核机制,增加操作风险考核的权重,最后还必须针对目前案件的具体现状,对高发区域、高发类型建立其相应的重点防护策略,定期进行检查。
第六,落实房贷政策要求,严防房地产贷款风险。为了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风险,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是必须根据各地财政收支状况动态调整开发商授信额度,严控土地储备贷款非理性增长,其次要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这里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开发商本身的资质和信用进行审查,必须要求以在建工程为抵押,销售回笼资金封闭管理,开发商出售楼盘后的资金首先要用于归还贷款,二是针对个人的住房贷款进行管理,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政策,防范假按揭、假首付、假房价等“三假”行为,并积极研究策略应对房地产新政策出台以后可能面临的风险。
第七,建立和完善银行自身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是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面对风险的基础,目前银行业面临着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项目等风险凸显的现状,一旦风险控制不力,如果缺乏全面风险管理的体系,就会对地方经济和区域金融造成不利的影响,只有充分吸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内核,提高风险识别、度量、监控与管理水平,才能逐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银行业自身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制度化,针对银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详细地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具体地说,要优化信贷结构,逐步提高在小企业信贷资金投向的比例,要防范地方政府融资风险,不能仅仅看到其融资金额,要建立专门的机制和评级机构防范政策风险,还必须控制当前风险、防范长远风险,适应新的金融监管要求,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最后还要处理好习惯风险与文化风险的关系,要深刻理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体系,更是一种风险管理语言和文化,风险文化构建是风险工具应用的首要前提和基础。
总之,银行业加大信贷力度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虽然保证了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但是由于银行信贷高速增长也留下了很多风险,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业复杂的生存环境,要保证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必须针对各方面的风险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完善信贷系统。
参考文献
[1]陶勇强,王智勇.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研究[J].经营管理者研究,2010(07).
[2]李连仲,陈忠阳,洪卫东,曾硕.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创新与风险管理[J].银行家,2010(07).
[3]邓益民.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银行风险及防范对策[J].金融纵横,2010(07).
[4]王晨,关颖,黄潇雨.后金融危机时期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纵横,2010(02).
(责任编辑:唐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