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愈来愈多的国内写作研究者发现,传统课堂写作教学存在着不少弊端。不少写作教师经常抱怨学生的英语作文差,具体表现在内容不详实,推理不深,篇章组织结构不合理,以及语法错误多等方面。而学生也经常在英文写作时抱怨没什么东西可写以及不知道如何表达。究其原因是学生忽视读者、缺乏觅材、取材策略。当今写作领域的研究被视为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该领域越来越多地借鉴修辞学领域的理论。从修辞者和受众关系中折射出的读者意识为我们的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
西方修辞学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修辞者、受众和主题。受众是构建、交流意义的参与者,是熟知逻辑论证或辩证法的智者。西方修辞学对受众的研究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在西方修辞学传统中,对受众的研究从来就是修辞学的核心部分。最初主要指听众或者修辞接受者,后来也指读者,现代由于研究领域的扩大,含义越来越广,统称为“受众”。受众常常指真实的人,指看、听、读的人或群体。西方修辞学中的一个关键论断就是,话语是为那些将要听和读的人构成的,修辞者必须在写说时对他的受众的需要做周密的考虑。写作也是一种修辞活动,只不过是从原来的口头修辞转到了书面修辞,特别是在修辞学发展的后期,演讲修辞逐渐转变为作文修辞,修辞往往就是研究写作中的觅材取材、布局谋篇、选词词、文体风格等等。
一、西方修辞学中受众的研究
及其折射出的读者意识
西方修辞学中的受众研究可以追溯到大约两千年前。亚里士多德针对受众(读者/听者)提出了受众分析法(audience analysis),旨在决定使用何种感情诉诸。他分析和比较了来自不同年龄组,有不同数量财富的人和那些民主的政治家,因为他相信人们总是追逐自己的利益,而对自身利益的感受也因人而异。依据心理学家的观点,受众分析是推断听读者的内在素质和社会地位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作者考虑目标读者,反映了他们分析确定受众的能力。很显然,分析读者的能力随着个人成熟和经验增多而逐渐发展起来。亚里士多德将修辞分为三个部分:演说者、作者、话题和听众。这里的听众就是我们所说的“受众”。其中受众决定话语的目的和目标。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理论,会发现他是把“受众”当作一个关键因素来考虑的。他指出,劝说必须建立在所有的受众承认其为事实的情境之上,以及交际中的基本问题是如何适应读者。
随着修辞学的发展,美国新修辞学家博克提出的“同一”理论就是与受众(读者)意识密切相关的一个理论。根据这个理论,措辞、风格和修辞手段被看作是达到同一的各种不同手段。他们是修辞者(作者)和受众(读者)共享的符号。博克认为修辞手段反映了读者的心理,旨在刺激和满足他们的需求。简言之,同一的观点是同质的观点。即任何人或事,尽管它们之间存在差异,也能因共有的要素而具有同质。这一理论所强调的是修辞者(作者)成为受众(读者)一员的过程。因此修辞者必须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寻求自身的想法和读者的同一。
K.Burke强调修辞应该是通过“认同”来达到受众态度或行为的改变。他指出:只有当我们能够讲另外一个人的话,在言辞、姿势、声调、语序、形象、态度、思想等方面做到和他并无二致,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认同于这个人的言谈方式时,我们才能说得动他。博克认为说服是认同的结果,而认同这一概念是对传统修辞观的有益补充。除了以受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打动他们外,正如博克所指出的那样, 认同要求修辞者本身投射出一个适切的修辞人格。修辞人格通常指修辞者人格或声名所具有的说服潜能。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修辞人格是说服的支配性因素。需要说明的是,修辞人格并不等同于修辞者个人或机构的真实性格或声名。它要求修辞者因时因地而制宜,通过话语等手段,为自己另行打造一个适合当下修辞形势需要的人格形象。但是,修辞者又必须努力让其话语展示不留下任何造作的痕迹。
由此看来,西方修辞学非常重视读者(听众)在修辞活动中的作用。写作是一种修辞活动,其过程也存在着修辞情境,它主要由三个基本成分构成:题目,关于什么方面的内容;读者,作者和读者的社会关系,读者对题目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读者对题目以及作者要阐述的论点的态度和立场;目的,写作的目的及作者的角色。它们呈现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三角关系,不同的题目,不同的读者和不同的目的都会影响作者的写作内容及其方式。
因此,无论是在学生的实际写作中,还是教师的写作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借鉴修辞学的原则和方法,特别是读者意识。读者意识到底是什么呢?现在普遍被接受的一个定义是:写作中的读者意识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设定、贴近读者对象并设法与读者建立及维持关系以便实现写作目的的意识,或者指作者在写作时时刻想到读者的需要并设法迎合读者需要的心理因素。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就是:要求学生思考怎样把自己的观点传送给读者、了解读者需要怎样的背景知识才能读懂、什么东西能引起读者兴趣等等。
二、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当今写作领域的研究被视为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该领域越来越多地借鉴修辞学领域的理论。写作本身是一种交流,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读者意识是否具备决定着文章针对性的强弱和作者迎接真实修辞挑战能力的强弱。三十多年前,美国著名修辞学家Moffet就直接有力地强调了应该在写作研究中加强对读者因素的重视。他明确指出:“谁要是想在写作教学中有所作为,首要问题就是培养读者意识,否则,写作教学绝对不会成功。”目前,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写作课大都采取成果教学法,即根据写作的最终成品来判断写作的得失成败。这样做的结果是老师和学生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作文的文字表达上,而忽视读者因素,忽视对觅材取材、布局谋篇等重大修辞策略的考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作文命题要预设读者对象,增强学生写作的针对性,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扩大学生作文读者群体,刺激学生针对读者写作的动机。
受众研究是修辞学理论家、批评家、哲学家、政治家等多年以来一直关注的核心课题之一。任何修辞场合都包括受众在内,对受众的认识和了解将会对话语的质量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而修辞者的受众意识对修辞的力量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严轶伦.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读者意识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3):15-19.
[2]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M].北京.
[3]邓志勇.英语写作教学的社会认知模式[J]现代外语,2002:410-416.
(作者简介:王旭东,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