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时期防治柑橘疮痂病

2012-04-29 00:44曹涤环
果农之友 2012年2期
关键词:疮痂波尔多液幼果

曹涤环

柑橘疮痂病是柑橘产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每年3月下旬,当气温上升至15℃以上和有阴雨时,病菌又开始活动并产生分生孢子。病菌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通过伤口或者表皮侵入春梢幼嫩叶片、枝梢、花及幼果中危害,常造成落叶、落果,树势衰退,严重影响柑橘生产。因此,要及早用药防治,而防治的关键是要做到科学用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危害症状

柑橘疮痂病是柑橘重要病害之一,在全国的柑橘种植区都有发生。此病主要危害新梢幼果,也可危害花萼和花瓣。受害的叶片初期发生水渍状黄褐色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颜色变为蜡黄色,后病斑木质化而凸起,多向叶背面突出而叶面凹陷,叶背面部位突起呈圆锥形的疮痂,似牛角或漏斗状,表面粗糙。新梢叶片受害严重的早期脱落。天气潮湿时病斑顶部有一层灰色霉状物。有时很多病斑集合在一起,使叶片畸形弯曲。新梢受害症状与叶片基本相同,但突出部位不如叶片明显,枝梢变短而小、扭曲。花瓣受害很快脱落。幼果在谢花后不久即可发病,受害的幼果,初生褐色小斑,后扩大在果皮上形成黄褐色圆锥形,木质化的瘤状突起。严重受害的幼果,病斑密布,引起早期落果。受害较轻的幼果,或成为畸形果。此病在发病初期易与柑橘溃疡病相混淆,这2种病害在叶片上的症状,主要区别是:溃疡病病斑表里穿破,呈现于叶的两面,病斑较圆,中间稍凹陷,边缘显著隆起,外圈有黄色晕环,中间呈火山口状裂开,病叶不变形。疮痂病病斑仅呈现于叶的一面,一面凹陷,一面突起,叶片表里不穿破。病斑外围无黄色晕环,病叶常变畸形。柑橘疮痂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其无性阶段称为柑橘痂圆孢菌。病菌在病叶、病梢的组织内或新芽鳞苞上越冬,第2年春季阴雨多湿,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病菌开始活动,产生无性孢子叫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侵害当年的新梢、嫩叶。病菌侵入组织内约10天,病部即可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危害幼果。如此生长,可反复多次再侵染。疮痂病远距离传播则通过带菌的苗木、接穗进行。

2 发病规律

春季气温长升到15℃以上和多雨高湿时,老病斑产生分生孢子,以风雨或昆虫传到春梢嫩叶、花及幼果上,侵入表皮后,以3~10天潜育期出现新病斑,完成初侵染。以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辗转危害夏、秋梢嫩叶、嫩梢及果实,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发病的最适宜温度为20~21℃,气温超过24℃即停止发病。若在新梢抽生及展叶时,碰上连绵阴雨,或清晨大雾重露,此病易流行。所以温、湿度对疮痂病的发生和流行起决定性作用。

3 防治方法

喷药保护。一是注意用药要适时。防治该病一般要用2~3次药。第1次要掌握在春芽萌动时进行,即芽的长度不超过1粒米长以前,否则容易引起药害。这是保护新梢的关键。第2次施药要掌握在橘树2/3的花瓣脱落时,这是保护幼果的关键。第3次防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6月份有连续霉雨趋势,幼果上病斑仍在发展时,可在6月中旬防治1次。苗木疮痂病主要掌握各次树梢抽芽前防治。二是注意选用恰当的药剂。目前,防治疮痂病以波尔多液为最好。因为这种药剂杀菌性能好、杀菌面广,黏着力强,不易为雨水淋洗,残效长。但其缺点是容易诱发锈壁虱。因此,除第1次外,第2~3次喷药,在锈壁虱危害严重的地方可用多菌灵、托布津等农药代替。三是注意每次防治的药剂浓度。防治柑橘疮痂病,第1次防治可用0.5%~0.8%的波尔多液,配制时取硫酸铜、生石灰各250~400克,加水50千克;第2、3次为0.3%~0.5%的波尔多液,配制时取硫酸铜、生石灰各150~250克,加水50千克。或用50%多菌灵可生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另外,也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疮痂波尔多液幼果
果树幼果期 注意防控这些病虫害
梨幼果春季低温霜冻调查
不同药剂配方对马铃薯疮痂病的影响
我国学者揭示马铃薯疮痂病发病新机制
波尔多液在现代苹果生产中的作用与正确开发使用
杀菌防病如何正确使用波尔多液
美国欲选育抗疮痂病的核桃新品种
美国欲选育抗疮痂病的山核桃品种
波尔多液在葡萄栽培中的运用技术探究
苹果幼果多酚对草鱼片保鲜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