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爆发经济危机?

2012-04-29 00:44李佐军
商界 2012年2期
关键词:中速政府经济

编者按:

岁末年初,一篇名为《李佐军内部讲座》的帖子因其预言“2013年中国将爆发经济危机”而被争相转载。作为师从吴敬琏先生,并与其同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的“国家智囊”,李佐军秉承了学者的理性和诚实。此次,李佐军受《商界》杂志之邀撰文,决意少谈些“危机”,多解读他预判的未来几年“年度主题词”。

走过2008年的“意外”、2009年的“困难”、2010年的“复杂”和2011年的“为难”,中国经济终于半忧半喜地闯进了2012年。

三年前,我曾将接下来几年的中国经济走势简单归结为三句话:短期乐观(2010年底到2011年初)、中期悲观(2011年底到2013年)、长期乐观(2014年及以后)。顺着这样的思路,我进一步预判的是,2012年是中国经济“最紧张”的一年,2013年才是“最危险”的一年。直到2014年,我们会经历“最坦然”的一年,才又开始迎接2015年及之后重新充满生机的黄金时期。

告别“高增长”年代

我们正经历着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经济走势,即便是在全球背景下也很难找到类似的模型。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中国经济的底部在哪里?什么时候能够走出低谷?有人说是V型,有人说是U型,也有人说是W型,最悲观的说法是L型,而我认为“V+U”才是最好的诠释。

诚如过去的两三年中,中国经济已经成功从“V”形反弹,那么从去年年中到2013年前后至少两年多的时间内,弱势的反弹正迅速转入“U”形的下滑和低谷徘徊。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进入到第二次探底的阶段。“形势不那么乐观”和“总是处于震荡徘徊阶段”,将会是今明两年的主题词。

如果我们已经习惯了经济保持年均10%高速增长的惯性思维,那么从2012年开始,必须开始接受8%,甚至更低的中速增长现实。其实,这样的中速增长从2011年就开始,即将公布的去年GDP增速,从数字上看,很有可能不再像过去几年那样华丽。

过去我们总是认为,中国需要经济的高增长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当经济规模还不大时,这样的思维也许无可厚非。但是我更愿意认为,中速增长也许才是中国经济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最优选择。

首先,我们已经注意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年均增长率是7%,刚刚过去的2011年,以及未来的今明两年,这一数字保守地看,也会达到8%,这说明“中速增长”已经是在政府管理经济的“容忍度”之内了。其次,如同汽车在转弯时需要降速一样,达到转变增长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宏观目标也需要放慢经济增速。另外需要看到,虽然速度降下来了,但是基数比原来大了,其实绝对数量的增长量是不降反升的。

同样重要的一点,国际经济形势的低迷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绝大部分国家的经济都处于零增长、负增长状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过分的“一枝独秀”,容易遭致“枪打出头鸟”的境遇。

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的中国面临着比较险恶的国际发展环境:周围的朋友越来越少,自己却整天对实现赶超发展、弯道超车、超强规发展而乐此不疲。这样下来,老百姓得到的不多,别人却要这个国家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压力。

2012,最“紧张”的一年

在今年,首感紧张的应该是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的两大块。

工商业税收在减少,土地财政的收入在减少,但支出反而在增加。一大块是通常的支出,基础建设还要大规模向前推进,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还需要完成,社会保障需要两个全覆盖,水利设施还需要补课,战略新兴产业还需要投入,还有维护社会稳定需要的开支……另一块,之前没有的,现在有了,那就是集中还款期的到来。

前几年,四万亿的投资,天量的信贷投放,当时很潇洒,但那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要还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还款期陆续到来,今明两年还要还款4.6万亿。到2013年前后,有些地方政府可能要“破产”。当然,政府不可能真的破产,这笔钱会让银行来承担。而银行的钱又来自哪里?来自于广大企业和老百姓。这就是财政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与此同时,境外热钱也给这种“紧张”增加了不稳定因素。此外,在2012年,我国的房价会不会出现大范围、30%以上的系统性下跌?金融体系是否足够安全?民间借贷的资金链是否会断裂?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中小企业破产是否造成就业压力,进而引起社会动荡?政府宏观调控的时机、对策和组合是否足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复杂局势……每一个问题处理不好,就足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2013,“危机”未必是坏事

尽管2012年的中国经济很“紧张”,但真正的严冬却是在2013年,而且这个严冬可能会很冷,因为短、中、长三个周期的谷底在这一年前后发生了叠加。

短周期一般就三、五年,目前这个周期的经济正在往下走,到明后年可能到谷底。中周期就是九至十年左右的周期,那么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了,应该来到了。本来2008、2009年应该是要发生的,但后来因为紧急的救市政策把它推后了,到现在已经推不了了。所谓的长周期就是30年,近代以来的世界史中,还没有发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在持续发展30年后能继续“高速”下去。

2013年,中国经济会出现一次“硬着陆”,表现为部分中小企业歇业、部分银行难过、部分地方政府“破产”。部分中小企业的歇业,这两年已经出现了端倪。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中小企业估计很难幸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外部经济形势的恶化造成的需求降低,外向型的中小企业也会难逃厄运。

经济硬着陆更广泛的根源还在于以下几方面:

首当其冲是税收。税收年年保持20%~30%的超高速增长,两三倍于GDP和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如果说GDP可能有点水分,但是财政收入可是真金白银。财税收入差距拉大不仅是各阶层的差距拉大,还有政府与企业、民众的收入差距拉大。现在政府控制的财富太多了。

其次是投融资的倾斜。在“V”形反危机的过程中,4万亿的投资主要投向地方的投融资平台和大型企业,广大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广大的创业者拿到的比例很低,造成了财富、尤其是财产与收入的进一步拉大。

土地收入分配也存在着不合理。农村集体所有本来是《宪法》规定的,但是当土地要变现、要搞开发时产生的大量土地增值税,农村农民只能拿到其中的10%~20%,70%~80%被各级政府、开发商拿走了,这就造成了城乡贫富差距。而在城市里,高房价是不公分配的又一个平台,钱都到了银行、开发商手里了。 再看股市,按吴敬琏先生的说法,连赌场都不如。在中国股市里,谁在挣钱?是掌握信息一方在挣钱。至于那些不掌握信息的广大散户中,80%~90%都是赔钱的,股市成了一个加重财富分配不公的平台。

把钱存到银行里,但是通货膨胀让钱又实际贬值。不仅如此,在2000年前后又出现了新的三座大山:买房难,看病难,上学难。GDP在增长,我们的生活水平究竟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所以,我倒觉得经济硬着陆和社会危机的释放并不意味着昏天暗地,经济发展有周期性波动很正常。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是该歇歇的时候了。所以在2012年和2013年出现经济上的一些歇脚,是为我们长期发展赢得了机会。同时通过这次着陆,可以倒逼我们的转型和改革。

编 辑潘 灯

E-mail:pandeng@vip.sina.com

猜你喜欢
中速政府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播 黑 豆
大地的眷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初心入画
衡 山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