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情节淡化特征

2012-04-29 00:44徐晗
飞天 2012年2期
关键词:部份曼斯菲尔德琳达

情节淡化是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现代主义特征。对于短篇小说的情节,传统观点认为短篇小说的情节由主人公行为构成,同时又认为人物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与行为构成小说情节。在曼斯菲尔德的作品中,读者看不到脱离日常生活的情节,相反,她的小说更像生活画面,其小说中的情节不过是为了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依托。情节淡化使她的作品具有散文的随意性,诗歌的空灵感和寓言的哲理性。

作品《在海湾》由12个部份组成,而其间的每一个部份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生活画面,这12个部份组合在一起,看起来似乎是没有什么组合原则,但却表现出来的是真实的生活。

作品的结局部份也全然不再同于以往传统短篇小说那样,非得给读者一个定论或一个说法不可,这样的结局不像是一个“结局”,因为,生活根本就没有结局,作者给予读者的叙述已然结束,可是,作者所叙述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生活,还在其纸笔之外继续着。

对于那些读惯了传统短篇小说的旧时代的读者而言,在阅读这部小说时,大概会因为找不到他们认为理所当然应当出现其间的情节而感到“不知所云”。小说由12个部份组成,但这12个部份中的各个部份也无非是将生活的某一片断或场景呈现出来而没有传统小说中所有的离奇事件:(1)海湾清晨的种种景象;(2)男主人斯坦利的晨泳;(3)全家人热闹吵嚷的早餐场景;(4)孩子们在海湾游戏;(5)人们在海湾的场景;(6)母亲琳达在花园的浮想;(7)外祖母和小孙女的午休与对话;(8)女仆的下午茶;(9)下午茶后孩子们的游戏;(10)母亲琳达在花园中同邻人的对话;(11)斯坦利与琳达的黄昏;(12)小姨贝莉尔的夜晚。

这就是整个小说的12个部分,12个部份色彩各异,有时明快,充满着天真的美与激情,如第4个部份;有的则缓和平淡,生活在如浮云般飘荡无定的人的思绪面前停滞不前,如第6部份;有的呈现生活中的浪漫一刻,如第5部份;有的则呈现生活中平淡的一瞬,如第11部份;有的极力渲染亲情的温馨,如第7部份;有的则充满着淡淡的化不开的忧伤,如第12部份。这色彩各异的12副画面组成了这则意在表现生活本来面目的小说,展现了一个新西兰中产阶级一天中的生活,充满着平实朴素的艺术美感。读来如一则散文那般随意、真实。

《在海湾》正表明了曼斯菲尔德的文学观点:文学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出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唯其如此,才能以平淡无常的生活场景与事件成就出优秀作品。情节淡化是20世纪文学一大特点,更注重情感情绪而不受理智支配是此时期作品共有特点。《在海湾》事件情节与行为情节淡化;人物心理流程得以强化,曼斯菲尔德从情节着手,体现20世纪小说重要倾向:作家由人物行为转向人物心理,行为再也不是揭示人物心理与个性的唯一手段与途径,行为是简单的,一目了然的,是表象,不是本质。

曼斯菲尔德部分情节淡化小说类似20世纪前半叶出现在西方文坛上的“意图小说”(planned stories),又称为“意境小说”:情节淡化近无;作者无意刻划人物,侧重表现意念和境界;情节、人物退居次要地位,变成表现特定意念境界的“客观对应物”。此类小说近于抒情诗或散文诗,有节奏旋律,有往复循环的意象,有多层次的意义比较隐晦的象征和隐喻。意识的顿悟(epiphany)取代情节发展的高潮,初似散乱的光点忽然聚集一处,意义豁然。乔伊斯,劳伦斯和伍尔芙的一些小说都具有意境小说的特点。当代美国小说家如凯瑟琳·安·波特等也写过类似作品。曼斯菲尔德的作品同样具有意境小说的特点,某些作品表现深远复杂的意境,后期作品《蒂勒尔街的春天》由互不连贯的场景组成;这些场景周期性重复,于重复有变化,但主旋律不变,由此构成意境:碧空如洗的早晨,紧紧关闭的百叶窗,摇篮中熟睡的婴儿,引吭高歌的金丝雀,招摇过市的马拉货车,进进出出的面包店小伙计,象个硕大贝壳一样的面包筐,夜里下过雨的街,路面的积水,干燥的人行道。……这些场景周而复始,构成意境——生命的意义在于去生活,去尽心尽力地融入生活,最能体现生命激情的莫过于春天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整部小说没有刻意而为的情节,但却是对于春天的最为真实也最为朴实的一个呈现。

显然,曼斯菲尔德放弃以往作家以厚重生活事件所支持的写实小说表达方式,在轻淡哀婉而呈片断状的叙述中营造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相混杂的境界。每一段写作似乎都与主题无关,但若删除则整部作品就没有任何魅力可言,以《在海湾》中第6部分和第10部分来看,即少妇琳达独自在花园里的片断,以散文笔法来叙述琳达浮般的心绪。

这一完全散文化笔法与作品的情节淡化一致,风清云淡间是脱离尘世束缚的美。琳达独自在园中的叙述构成意境,在整部作品中不处于陪衬地位,相反作品中人物活动与相互关系为琳达的这一段叙述起到陪衬作用。每一瓣花的开落都融入琳达的心绪,虚写花园,实写琳达内心与自我,人的精神世界与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自然流畅,其疏淡素雅的风格赫然纸上。朴素但不直白,清淡又别有深意,这恰是20世纪初知识分子渺茫但不绝望心态的另种诠释。

曼斯菲尔德对小说文本的情节淡化处理受契诃夫影响,契诃夫对苦心孤旨经营离奇故事的做法十足反。

情节淡化使得人物心理和细节得以在整个作品中占据重大地位,曼斯菲尔德小处落笔,细处堆积,浓缩人生影像,从而构成自然随意又不事雕琢的深刻精致的风格。诸如在《蒂勒尔街的春天》中就有这样一笔点神的细节描写:夜里下过雨。路面上还有一洼洼的积水,好似摔碎的星星。这样一笔关于雨后积水的细节描述,即将春天那变化无常的气候表现了出来,而将积水比喻作“摔碎的星星”则增加了作品的诗意。同时,也表现出春天的每一处细节都充满着诗意之美、诗意之趣。

曼斯菲尔德反对那种只为了吸引读者而故意安排不合乎生活真实的所谓的情节,她这样说道:要推动情节的发展,让它自然形成,而不是捏造出情节。她对作品的情节不做刻意安排,因此人们认为她是生活实情的讲述者(truth-teller)。对情节的淡化处理使曼斯菲尔德的作品呈现出那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清新自然的颠覆传统情节处理手法的散文化笔法。

情节的淡化离不开作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只有具有高超艺术表现才能的作家,才胆敢脱离靠离奇荒唐事件吸引读者的路数。纳里曼·霍马斯基谈到曼斯菲尔德小说在认识生活的提示作用时说:“千家万户日复一日地过着这样的生活……我们已司空见惯,不以为然。这些我们视而不见的事物,在我们的意识中就像浮尘在空气中漂动。只当从缝隙中射进一线阳光,照亮那薄薄的一片,我们才意识到浮尘的存在。”曼斯菲尔德在作品中所展现的并不是个离奇的世界,同契诃夫一样,她所在意于心中的,还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只是,经她一支妙笔之后的“生活”,呈现出另一种美。象曼斯菲尔德那样敢用普通人家的普通一天作为小说素材,需要胆略,更需要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当代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在创作手法很多方面,与曼斯菲尔德一肪相承,可见曼斯菲尔德开拓了经久不衰的小说新局面”。

(作者简介:徐晗,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部份曼斯菲尔德琳达
冬天的虫子去哪儿了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基本會維持36個投票地點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国外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研究述评
快乐的琳达
鸽子琳达的特殊任务
小常识
短篇小说研究的创新之作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研究》评介
曼斯菲尔德新西兰系列小说中的自恋人物
理财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