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网站

2012-04-29 00:44
科技智囊 2012年2期
关键词:科普内容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当代信息传播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对传统的信息传播(电视、广播、报纸等)产生了强大的冲击,随着Web 2.0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信息传播在时间、空间、传播效率上已逐渐确立了明显的优势,正在逐步挑战和改变着传统行业,不仅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类信息传播的模式,而且日益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新空间、信息传播的新渠道、文化创作的新平台。

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人数已达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98.1%。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网民规模的扩大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为网络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各类网站数量的激增也对专门科普网站的发展提出了挑战。科普类网站在数量众多的各类网站中如何体现其存在的独特价值,获得网民的关注,从而更好地发挥互联网进行科学文化传播的作用,这是当前我国科普网站发展中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国科警网站的发展现状

我国网络科普设施(包括数字科技馆、专门科普网站、其他类型科普频道或栏目)建设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它的发展是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和各类网站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

我国科普网站的分布

近年来,我国网络科普设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新的网站在不断建成,网站的内容质量、交互性、专业化水平、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较为优秀的科普网站,如中国公众科技网、中国科普博览、化石网、北京科普之窗等等。截至2009年3月30日,我国网络科普设施有601个,覆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办单位包括各级科协(占31.3%)、社会团体(占33%)、政府部门(占8.1%)、中科院系统(占4.4%)、新闻和门户网站(占6.6%)、社会机构(包括共青团、企业和科普场馆,占5%)和个人(占11.6%)共七大类,其中社团学会和各级科协主办的网站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和商业机构主办的科普网站所占比例较小。国内科普网站按涉及的内容可分为百科类综合科普网站和分科类的专题科普网站(包括天文、航天、生物、地球、IT、国防、健康等方面),综合和健康类科普网站较多,而航天和生物类、农业类科普网站较少。

我国科普网站的分布呈现

“一个中心、一条主带”。“一个中心”指以北京为中心,有52.7%的网络科普设施集中在这里,其主要原因在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公司总部比较集中。“一条主带”指沿海条带,设于沿海省、市、特区(包括江苏、上海、山东、浙江、广东、安徽、河北、辽宁、福建)的网络科普设施占全国的30.9%。中西部地区网络科普设施的数量较少,只占网络科普设施总数的16.7%。

我国科普网站的特点

综合性网站所设的科普板块、频道、栏目,如新华网科技频道、人民网科技频道、网易科学频道、新浪网科学探索频道等,其内容的表现形式比较丰富,动画、图片很多,受众面较广,在网民中有较大影响。但它们与专业科普网站相比尚有一定缺陷,如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不成体系;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和眼球效应,一些内容报道失真;广告色彩浓厚。一些综合门户网站尤其是商业网站的科普频道、媒体网站的科技专栏在内容上趋向于流行时尚和生活服务,其中不少科普内容实质上处于陪衬地位,实际所起的作用与科技普及的目的相去甚远。

国家主办的公益性科普网站和专门的科普门户网站多为非盈利性机构,其中,各级科协、学会主办的科普网站在非盈利性机构科普网站中占了很大比例。各级科协组织主办的科普网站内容一般都以科普内容为主,以科技政策的颁布传达、新闻活动的报道为辅,从目前来看,科协系统的组织网络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有待进一步开发,地方科协之间在网络科普方面还未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科协系统庞大的组织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潜能有待通过系统连动进行发掘和利用。不少科普网站内容大致相同,致使信息开发工作重复,资源浪费,信息质量难以提高。这些网站在人员配备与信息来源上有相当优势,但绝大部分网站经费来源单一且数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普类网站的发展。此外,除了个别优秀网站外,此类网站大多以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单向传递信息,忽视了论坛的建设和信息的互动,弱化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缺乏吸引力,可视性差。除去网站自身建设上的不足,有关方面对科普类网站也缺乏有力度的宣传。因此,网站知名度低,影响范围小,知晓、浏览科普类网站的公众数量有限。

科普场馆主办的科普网站包括国家和地方图书馆、科技(普)馆、科技类博物馆、天文馆、水族馆、标本馆,设有自然科学部的综合博物馆和其它专业科技馆等在网上设立的虚拟科普场馆等。以上海科技馆为例,已形成专业场馆、科技企业、社区展馆为一体的科普阵地网络。这些科普网站依托科普场馆的丰富资源,采用各种数字技术模拟物品和真实场景。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构筑虚拟博物馆,打破科普场馆的局限性,扩展了科普场馆的延伸空间,最大限度地拓展科普场馆的功能,较好发挥了各类科普场馆展示、教育和研究的功能,满足了受众的多层次多方位需求。

国内个人科普网站数量少、规模小、稳定性差,在科普网站总数中占的比例较小。这类网站通常是由对教育和科学有浓厚兴趣的学者或者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创建的,部分网站内容有一定的专业性,同时由于个人知识领域的限制,内容往往局限在某一个学科,所涉及内容的权威性和精准度有一定局限。受制于作者的时间和精力,更新往往不规律。从科普知识的呈现方式来说,制作者一般能够从受众角度进行考虑,在内容设计、编辑和整合上比较灵活,一些个人科普网站的“个性化”表达方式容易获得受众的认可,再加上受众对象的细分,有一些固定的浏览者。

此外,企业科普网站主要内容是与行业相关的科技信息和科技新产品的介绍和推广,有明显的商业广告性质。而政府机构主办的科普网站主要是根据自身的职能,开辟相关科普栏目,如航天局的航天科普、气象局的气象科普、卫生局的健康卫生科普等。这些网站的受众面和影响力相对较小。

我国科普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重复建设问题。如地方科技部门建设的科技网站,数量巨大,但因缺乏维护管理人员,绝大多数网站内容简单,以地方性科技新闻和简单的科普知识介绍为主,很难引起公众的科学兴趣,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地方性科技网站重

复建设的现象尤为明显。二是一些媒体网站的科普或者科技频道,内容重复现象十分普遍。主要表现在原创内容少,信息更新慢,知名度不高,表现形式创新不足等。

国内外科普网站的比较

国外科普网站的兴起与特点

国外早在上个世纪就开始进行网络科普。如旧金山探索馆1993年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新科学家》杂志1996年设立了网络版。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国外网络科普呈现了两个特点:一方面,政府在网络科普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影响力强大;另一方面,各种商业机构和商业媒体开始介入网络科普领域,科普领域市场化因素增强。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量的科普内容网站域名以“gov”为后缀,美国的NSF(自然科学基金会)、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CDC(美国疾控中心)、USDA(美国农业部)等政府及科研机构开办的科普网站是网络科普的重要基地。美国政府网站的科普内容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参与性强。在知识的传递中,主动索取要比被动接受更容易,知识的积累更牢固。美国政府网站则充分利用浏览者的好奇心,让浏览者主动参与科普活动,并在参与中得到科学知识的乐趣和享受,从而激发下一代对科学的热情,产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意向。二是时效性强。随时根据科技的发展和变化更新网页,当火星探测器勇气号和机遇号漫游在火星表面时,NASA及时发布高清晰的火星表面图片,红色星球清晰的容颜曾震惊了公众。三是寓教于乐。美国政府网站的科普教育网大多是为孩子们开设的,而且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置不同的网页,通常有很多卡通图画和悦耳音乐。孩子们像看电视卡通一样接受科技专家的教育,以至很多成人也喜欢这些网页。

除了政府网站,国外产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各界还建设了不少科普网站。美国国家地理杂志、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网站上设置了科普频道;IBM、微软、索尼等商业实体也纷纷推出一系列科普网站和电子百科全书等科普产品,如IBM主办的Try Science网站、微软Encarta大百科全书、索尼的索尼探梦,维基媒体基金会建立的维基百科等等。这些网站风格各异,均有固定人群的关注和浏览。

总体说来,发达国家科普网站的定位十分清楚,重点是针对少年儿童,兼顾其他人群,无论建设理念还是社会关注度都要高于国内,有世界影响力的网站数量很多。

国内外科普网站的比较

原创能力

随着人们对知识产权认识度的提高,科普网站必须要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有自身特色的科普精品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网站内容的原创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条件,原创内容越多,越能吸引读者的点击。没有原创的网站只能称之为信息的拷贝者,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国外科普网站的原创能力非常强大,绝大部分网站都拥有从文字、图片到网络游戏等一系列科普资源的知识产权。以科技博物馆为例,国外科技博物馆的网站上几乎都有十分实用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对于课内课外的教学、家庭教育都很有帮助。

国外原创能力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科普创作的职业化,这对推动国外科普事业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鼓励职业科普作家,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建立和健全了科普创作的激励和奖励机制,很多政府机构或著名科技团体都为在科普方面有贡献的人士设立了奖项,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公共服务奖、英国皇家学会的法拉第奖、美国科促会的科普奖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还设有一项世界范围的科普奖——卡林伽科普奖。这些奖项的设立对科普的职业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内科普网站信息拷贝的现象很普遍,大量的文章都是转引自别的地方。习惯于从网上获得科普信息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许多科普网站和科普频道不仅在页面设计和布局方面多有雷同,而且所报道的科普内容也大同小异。某些科普网站,除了本单位、本部门的一些通知和简单的活动报道以外,几乎所有科普内容都是转载自其他网站或期刊、图书,少有自己的原创作品。

原创作品缺失的现状也可以从另一方式获得证明。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输入一篇科技新闻或科普文章的标题作为关键词,立即就能得到成百上千条结果,说明相同内容至少是相同标题的作品被大量转载。即便是一些国内知名的大型科普网站,也同样走着一条主要靠转载过日子的道路,而真正原创作品的比例很低。

探究我国科普网站原创比例很低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互联网传播的广泛性、易下载性,造成转载其他媒体,尤其是转载其他网站的作品非常容易。这虽然是互联网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造成依靠转载来充斥版面的做法大行其道的原因之

二是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许多相关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造成一部分作者仍不习惯将新作品首先在网上发表,甚至认为作品只有发表在纸质出版物上才算发表。互联网大量的相互转载的客观现象更加重了这一误解。

三是作品保护力度不够。作品创作均存在不对等性,即创作时间与浏览时间的不对等,这一点在互联网科普作品创作中尤其突出。构思创作一个原创动画可能需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但读者浏览只需要几分钟。尽管目前图书等传统科普作品盗版情况也很严重,但与互联网相比,这种盗版毕竟要困难得多。互联网科普作品的盗版非常容易,而且在互联网上至今仍缺乏完善的版税机制。因此,目前只在国家投入的互联网科普项目中,才能经常看到一些像样的原创作品。

四是对原创作品的支持和鼓励程度不够,许多网上的科普设施虽然创办了几年,但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科普创作队伍,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五是受整个社会大环境急功近利浮躁心理的影响,肯继续踏踏实实地做学问、搞创作的人越来越少,高水平的科普创作队伍日渐萎缩,科普作家后继乏人。

互联网科普中的原创减少乃至缺失,反映出一种虚假的繁荣。真正能够体现科普事业发展的,首先应该是原创作品在质和量方面的同步增长。科普网站、频道和栏目如果不注重原创,只靠转载一些消息类信息来度日,那么,在整个互联网信息平台中将迷失自己的位置和生存空间。

知识产权意识

在西方发达国家,法制较为健全,法制意识强烈,社会普遍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科普网站也不例外。如日本JST科学馆(JST virtual sci-ence center)在一个介绍病毒内容栏目中,不仅展示了内容的参考资料,还对某一个内容的设计人员、图片提供、摄影师、把关专家、设计单位、策划单位、辅助单位等,全都进行了详细说明。体现出网站非常重视知识产权,同时也反映出很多好的作品是多个单位和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然而,我国在法制化建设日益强化的今天,国内许多网站主办者仍然不太注意互联网上的知识产权,复制、粘贴

甚至转载后不注明出处的现象十分严重。目前,互联网科普的多数网站都是公益性的,人员、经费等都由主办单位负责,也不刊登任何商业广告。在这类公益网站中流行着一种错误的看法,就是公益性科普网站是为全民、全社会服务的,所以可以随意使用别人的作品而不会受到追究。必须说明,按照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品是否上网,上哪个网,都必须由著作权人说了算,其他人是无权决定的。

公益网站的目标是无偿让公众受益,但同样要通过合法途径事先获取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不能以自己的公益性质为由而免除自己的侵权责任。比如,公益网站在转载其他网站上没有声明“不得转载”的作品时,同样应该注明出处(包括作者署名、原作品于何时刊载干什么媒体等),转载后要按照有关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稿酬。如果希望转载图书内容或网上其他已声明“不得转载”的作品,则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与作品的著作权人签订书面合同,并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对于那些与公益网站合作的科普报刊,网站应该特别注意这些报刊是否拥有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比如,在报刊的征稿启示中是否明确了这一点,这种征稿启示是否能让所有的作者很容易看到,或者报刊是否与作者另外签订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权或转让协议等等。

设计和风格

一个网站拥有别的网站所没有的风格,就会让浏览者愿意多停留些时间来细细品读该站的内容,甚至获得更多人的鼓励与关注。有风格的网站与普通网站的区别在于:普通网站你看到的只是堆砌在一起的信息,你只能用理性的感受来描述,比如信息量大小、浏览速度快慢等。但有风格的网站后会给人以更深一层的感性认识。

风格是抽象的,它具体指站点的整体形象给浏览者的综合感受。这个“整体形象”包括站点的外在形式(标志,色彩,字体,标语)、版面布局、浏览方式、交互性、文字、语气、内容价值、存在意义、站点荣誉等等诸多因素。

网站应以内容为王,但建立在有价值内容之上的视觉风格对于第一时间留住读者不可谓不重要,完美的页面布局和表现、匠心独具的页面设计将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国外网站很注重页面设计,不少网站大气、简洁、美观,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一个简单的网页中,上方的横幅是最重要的视觉元素,在很多博客网页中,它甚至是唯一的视觉元素,所以它的作用可以说是相当大的。它必须能够与网站的风格配合,并能传达视觉上的信息,它必须让人看上一眼就让人知道这个网站是属于什么类型,风格是什么,这个横幅还必须能够提供简单明了的导航链接,如旧金山探索馆的“面向父母”栏目的网页横幅(顶部),经过精心设计,醒目、不断变化的图片的内容与栏目主题紧密结合,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国外很多科普网站的主页都设计得简洁、条理清楚,以便在网络特殊环境下,尽量以最高效率的方式将用户想得到的、最好的信息传送给他,如果读者在几分钟内还没有找到他所需要的东西,就会失掉耐心去别的网站寻找。所以去掉所有冗余的东西,网页做得越适合使用,就越显示出其功能美。国内有的科普网站页面布局十分庞杂,给人第一印象有点无所适从、没有重心。

科普内容的表现方式

一是故事化。科普必须改变严肃表达的陈旧模式,在表现形态上大胆创新,强调趣味性、可视性,只有寓教于乐,才会吸引更多读者。科技传播理念上的创新,首推Discovery探索频道开拓的“娱乐+科学”的科普影视作品。这种模式并非孤立的,它来自于体育频道“娱乐+体育”的模式。也就是说,作科技传播,科学性不是唯一要素。其实,这符合我国《科普法》所要求的“用易为公众接受的形式”普及科学的精神。只有人们喜欢看了,才能让科学自然而然地进入人们的头脑中。科技传播并非强制教育,“以趣味性为核心”会让科学在公众中的传播效率大大增强。故事化、形象化表达是进一步遵循传播规律,提升传播效果的一种方式。如:日本财务省网站《儿童之窗》栏目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宣传和介绍财务省财政相关知识的内容和几大项工作,包括财务省的具体工作、日本的财政、日本的税收等等。阅览方式则针对不同年龄段及对象,分别为漫画版、游戏版、文字版等,借此吸引不同的人群,而所有的版本部是根据设置的故事情节和出场人物设计的,文字形式的叙述比较详细,人们可以像翻看漫画书一样,边看边了解相关内容,或者一边玩游戏一边学习相关知识。网站内容简明扼要,图片设计精美,引人入胜。网站的设立使青少年对日本的财政以及税收等知识有所了解,从小具有纳税知识,树立自觉缴税意识,并无形中宣传了该省的重要性,使更多的民众对该省的工作有所了解,从而使他们争取到政府中更高的地位和预算。

二是动漫表达。动漫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特点在于活泼多样,表现力强。动漫与科普知识相辅相成,用精炼的语言,辅以夸张、省略、暗示等手法来传递科普信息。这种生动、直观、实用的表达方式,让动漫成为科普知识的新颖载体。

科普动漫作品通过声音、图像、动作的集合运用,能够非常形象地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等知识表现出来。相比较而言,传统文字形式在延展性和体验性上有很大局限。传统科普作品的特点是能提高读者的思维与想象能力,但不够直观,动漫科普作品能够给予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科技报道、科普或新闻类电视节目中经常使用动画来展示人类活动或者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如卫星发射、海啸、地震等等,会获得良好的观看效果。

三是科普游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从教育的角度看,儿童的各类游戏蕴藏着教育的契机,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是巨大的。“玩中学”是针对儿童的天性,好玩、好学、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和探索精神,在玩耍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增长能力,因此不失为一种生动灵活的教育方法。国外的科普网站就开发了不少针对儿童的科普游戏资源,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儿童和家庭”栏目中,很多内容是游戏;加拿大科技馆网站也开发了许多网络游戏。

四是文字和图片。国外科普网站中的文字是非常流畅的,许多文章即使非母语读者也很容易读懂,文章内容的编排有利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以及思考,许多图片是经过精心的挑选的,既是科普图片,也是艺术图片。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网站还备有像素非常高的图片.可供读者下载收藏。下面三图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讲述全球变暖中用到的文字配图,精美而切题,且像素非常高,体现了精品科普作品的水准。

时效性和更新频率

网络传播的优势之一是即时性,传统媒介传播往往需要一个制作周期,而以光纤通讯线路为载体的网络传播则在

瞬间可将数字信号传递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所发生的一切,这种时效性是网络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因素。科普网站固然无需保持像新闻网站那样的更新速度,但可以想象,一个更新缓慢,一直以“老面孔”示人的科普网站能在多大程度上引起受众的兴趣。优秀的科普网站无一例外地都会做到及时更新、每天更新。

互动性

网站不是一个“被动”的媒体,交互性是网站和浏览者之间信息传递的双向互动,是各类网站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科普网站的互动性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网站的内容只是简单的图文展示、书本搬家,则无法激发公众探求科学的热情,吸引公众的参与。只有当浏览者能方便地和信息发布者交流时,网站的魅力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互动性的重要特征就是既能满足用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又能提高用户的参与和贡献,这才能使网站赢得良好的口碑,并且非常好地聚集人气。

科普网站的互动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小到用户的每一次点击,大到用户参与的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普活动。参与性是互动的一部分,强调在互动过程中信息传播双方的参与程度,尤指受众的参与程度。体验感则特指网络环境下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对真实事物或事件的感受,比如在网络环境下体验科学冒险、科学实验等。

网络科普的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融为一体,集中体现在多种科普内容和形式上。从科普游戏、科普实验、科普动画、虚拟博物馆、虚拟体验馆、科普知识测试等交互式网络科普作品,到博客、播客、网络调查、公众“发现”或“发明”栏目等公众直接参与创造的内容,再到科普俱乐部、科普活动等公众自行组织或参与的社会活动,均体现出网站互动、参与、体验的色彩。

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互动,对于科普网站的科学传播功能具有较为特殊的意义,就是科学问答,即由读者提出科学问题,由网站组织专业人士予以解答,如科学美国人网站办的“Ask theExpert”栏目。新科学家网站的“LastWord”栏目也很新颖,这个栏目由读者提出问题,其他读者自由回答,最后由网民投票选出最佳答案。

个性化服务

一在内容定制方面。随着Web2.0网站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自己使用的服务具有极高的可定制性,国内外不少网站都开通了RSS和新闻电子邮件服务,可以定制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二在对象细分方面。国外不少网站根据读者对象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阅读内容。对象的细分使网站的吸引力更为增强,如美国旧金山探索馆的网站就是根据教育者、父母,艺术家、科学家,有好奇心的人分别设置了不同的阅读内容,以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在网站手机版方面。国外不少网站开通了手机版,以方便日益庞大的手机上网群体,而国内除科学网等极少数科普网站外,几乎都无手机版。手机版网站是根据手机的屏幕尺寸和数据处理能力量身定做的,非常便于手机用户浏览。

四在会员方面。很多国外科普网站都有注册会员,拥有会员资格能享受一些增值服务,比如对网站的评论、不定期获得网站或其主办者的有关活动消息、优惠订阅或参观,会员线上线下的交流等等。当然,注册会员也有利于网站了解访问者的基本情况,稳定大批忠实的读者。

实体与网站的关系

不少科普网站是杂志、博物馆、电视台建设的,这就涉及到实体和网站的互动问题。以杂志办科普网站为例,国内好多科普网站基本上是传统媒体的“网络盗版”,也就是媒体搬家。有些科普网站实际上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IT网络里面丰富多彩的技术优势。网站的传播特点是受众绝对主动。你的科技传播内容并不是通过网络“发”往全世界(电子刊物例外),而是放在网站上坐等别人来取阅。网络浩瀚令人眼花缭乱,内容不可取、形式不新颖的东西无人理睬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期刊界存在的一个老问题是不知道自己的读者到底在哪里,即使期刊有明确的读者定位,在建网的过程中,也往往发生读者定位“漂移”的现象,不是将网站的读者误认为期刊的作者就是纸媒的广告客户,尤其是行业门户网站往往变成了广告商行业网站,而不是读者所在的行业网站。

在网络环境下,读者的主动性得到促进,读者和作者的角色也可以互换。从新闻的接近性上说,来自读者群自己的文章正是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另外,读者可以主动检索内容,按需浏览和组合。网络编辑技术非常适合向有特殊要求的读者提供这种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网络版期刊可以针对不同读者,提供“对口”的专业版,甚至提供定制版,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针对细分读者的广告客户。

期刊翻版型网络出版是绝大部分国内期刊采用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传播受众不变.也容易做到采编平台合一,但是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支持期刊的发展,还会挤压期刊的生存空间。因为,期刊的运作和发行缓慢,可能的情况是,当网络内容已经铺开,而读者还没有看到当期刊物的内容,使读者失去阅读兴趣。另一种相反的情况是,这种“媒体搬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和传播途径的巨大优势彰显新闻报道、知识传播的及时性,甚至因担心纸质出版物的发行量受到影响,有意推迟其多媒体数字出版物的更新时间,使其沦为传统媒体的点缀或附属品。

当期刊的出版经营延伸到网络上时,应该按照网络与纸媒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传播规律组织内容产品,体现网络与纸媒之间的差异化。期刊的运作以文章来稿加工为主,对内容新闻性要求不高,但是网络不同,网络的快捷性要求网络内容应迅速及时地反应最新的发展变化,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日前,建立忠实的受众群体是媒介网站的首要任务,而加强网站的新闻时效性则是最佳途径。

积极推动国内科网网站健康有序发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作了专门部署,强调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当前,网络技术正处于迅猛发展之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正日益显现,其带来的挑战也日益艰巨和复杂。为此,我们必须在认真学习党的六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科技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积极推动科普网络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科普网站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传媒的关注已由三大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向网络转移。科普工作的主要形式也将由传统的学术会议、主题论坛、专题活动逐渐向网络传播等新形式转变。科普网站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构建一个多层次、多角度、产业化的科普网站运营体系,吸引更多被各类资源所分散的网络用户,是时代对科普网站提

出的根本要求。在这一根本要求的引导下,科普网站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趋势。

新技术和新服务将日益完善

对于网络来讲,掌握先进的技术是网络成功的基础,尤其是科普网站,其内容呈现方式以及信息发布技术的先进性、时效性直接影响着用户的关注程度。因此,科普网站势必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不断探索新型服务领域,在信息定制、信息推送、科普知识的多媒体展示以及科普娱乐等方面做出努力,以达到网络技术的先进性、时效性和服务的全面性。

以用户价值和个性需求为导向。构建专业化与多元化并行的网站建设体系

在网络世界中,由于用户个性化不断增强,用户在信息价值取向中会出现以个体价值需求为导向的信息选择模式,因此作为科普网站,虽然面对的主体是广大公众,但是在网站内部建设中,要将如何实现用户个性化需求作为自身的一个建设重点,并根据用户特点,在网络建设中采取专业化和多元化并行的多维信息服务方式,以满足专业用户和普通用户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

产业化进程不断加深。多种主体合作日趋增强

如何维系网站的持续发展,是网站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然而当前大量科普型网站往往是由一些非营利性机构及个人所建,经费来源单一,信息资源匮乏,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各类最新网络技术得不到快速运用,网站规模较小,内容简单而无特色。面对这种情况,科普网站的应对措施必然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不同网站之间相互联合,结合各自优势,将最先进的技术、最新的信息资源、资金、人才进行有效融合,构建一个强大的科普网站平台;二是引入相关营利性组织的资金和技术,加强科普网站的商业运作和宣传,促进产业化进程。

关于科普类网站发展对策的几点思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原创能力

国内科普网站原创不足的重要原因,一是在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二是在于科普创作人才的匮乏。科普创作是科普资源开发的源泉,没有科普创作,科普资源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我国科普创作能力薄弱,科普创作理念和手法落后,科普产品总体质量不高,尤其是缺乏精品和优秀的原创作品,科普创作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公众的需求。出现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在于:科普创作者特别是优秀的科普原创作者十分匮乏。要解决这种状况,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科普创作人才的培育力度。要通过对科普创作者进行物质支持,保障其创作经费,鼓励有潜力、有创意、有热情的个人投身科普创作等等有效措施,促进产出更多的优质科普成果。科研过程和成果是源源不断的科普资源,也是为公众所关注和愿意了解的科普内容,科技资源科普化是科普创作的重要方向,应加强科普资源科普化工作。

网络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信息资源是制约科普类网站发展的“瓶颈”,要解决此问题,有一个较为现实和有效的方法,就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以往网络科普资源共享强调的是专门科普网站之间建立联盟和共享机制。目前各种新兴的网络形态也承载了不少科普内容,因此,要扩大网络科普的受众面,提升网络科普效果,就应集聚多方网络力量,促进各种网络科普平台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如专业科普网站与手机网络、视频网络、搜索引擎、聚合网站等开展合作,共享科普内容资源,这对于提高科普内容的质量和使用率、促进网络科普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提高专门科普网站运营质量

网站运营质量是影响网站访问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专门科普网站的日均访问量除少数几个网站外,大多数网站的访问量较少,科普效果没有充分发挥。要提高专门科普网站运营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丰富网站科普内容,并多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内容呈现更加生动有趣,二是网站中转载的科普内容注明来源,提高科普内容的可信度;三是增强网站互动功能,设立论坛、留言板等互动板块,给网民提供参与交流的平台,有条件时可适时开展在线科普知识竞赛活动以活跃网站气氛;四是加强网站维护,包括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增强科普内容和新闻动态的时效性.以及提高网站技术维护水平。

加强对科普网站的宣传

网站通常被称为第四媒体,它可以通过在同类有影响力的网站挂接、链接进行宣传,还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二大传统媒体对其进行宣传。我国的传统媒体十分发达,民众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度高,通过它们对科普网站进行宣传一定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科普类网站还可以与各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高等院校不仅拥有丰富的科技信息资源,而且在校学生就是一个庞大的网民群体。他们对网站的关注往往可以直接、快速地加强网站影响力.且学生就业方向的广泛性可以使这种影响力具有发散性和延续性。

摸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普运行机制

科普是公益性事业,一方面政府对科普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科普事业也要积极引进市场机制与运作方式。各地应在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适应科普工作自身规律为基础的前提下,积极扶持、培育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广泛吸引社会和企业资金,逐渐形成多种所有制构成的科普产业,发展科普文化产业集团。

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是不断提升自我的捷径,是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的手段。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方式值得借鉴,应加强对国外典型优秀科普网站的跟踪研究和学术交流,探寻资源合作的可能,以交流和引进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原创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科普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普达人养成记
主要内容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
微科普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