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和意见,将文化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繁荣经济的重要战略,在文化产业十年发展的实践基础上,重新确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任务,尤其强化了产业发展对市场主体的培育,强化了文化产业与新技术的关系。除进一步鼓励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南京、广州等大都市大力发展以科技、现代媒体、艺术、动漫、会展为重点的创意产业园区外,国家相关部门在规划“十二五”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时,开始重视中小城市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集聚地区特色文化产业群的规划与培育,力求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中小城市作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仅是地方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集聚地、文化交流与经济贸易中心,同时还承担着满足地方文化与外来游客文化消费需求的任务。未来5—10年是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创意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将更趋激烈。无论东中西部,每个地区、每个城市在创意产业发展进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地方文化与市场的资源优势,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探索自身创意产业发展的模式,寻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创意产业发展路径。才能在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小城市创意产业不仅要面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文化、科技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的竞争,也要面对地区及周边省会中心城市的竞争,还要应对来自国外文化创意产品的冲击。因此,中小城市只有依托自身的文化资源、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借助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形成不同于东部沿海中心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路径,才能形成与大都市具有互补的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体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进入城市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小城市不仅常住人口迅速增长,外来流动人口也快速增长。据《2010年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统计,截至2009年底,中国有建制市655个,其中地级以上287个,县级建制市368个。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城市数量已达2160个,其中地级建制市162个,非建制市的地级行政区划的中心城镇50个,县级建制市368个,非建制市的县级行政区划的中心城镇1580个。今后10—20年内,将是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城市化率的提高将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扩容为主,大力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能力。中小城市群崛起,不仅能带动周边具有文化资源的村镇、文化遗址和旅游景点景区、包括生态文化资源的集聚和创意开发,而且由于中小城市人口的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城际高速通道的建设、中央商务区及文化消费市场雏形的显现,给中小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
国家从1982年开始,分四批公布了112个历史文化名城,在这112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大致可以分为以历史遗存物、古都风貌为特点的古都型城市,如北京、西安;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传统风貌型城市,如平遥、韩城;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风景名胜型城市,如桂林、苏州;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地方及民族特色型城市,如丽江、拉萨;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近现代史迹型城市,如上海、遵义;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地位的特殊职能型城市,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一般史迹型城市,如长沙、济南。在这7类共112个历史文化名城中,80%以上是中小城市。事实上,在全国2160多个中小城市中,还有很多城市虽然没有进入国家历史文化的名册,但也都有各具特色的历史、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附近,还集聚有封存较为完好的文化村镇,中心文化城市与特色文化村镇相互联系,形成了丰富的地方文化体系。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的保护,地方文化消费市场的培育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外来文化消费,依托中小文化城市及周边的文化资源,助推相对零散的创意企业在市场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规范与分化中,呈现出快速集聚的发展趋势,相对集中的创意企业、产品和服务形成了中小城市不同的文化创意空间,以此提升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带动和提升中小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应是中小创意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依托中小城市的文化资源,其创意产业大致可以形成以下几个大类。
——以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资源相对集聚的城市和周边文化村镇,形成历史文化遗产的展演创意、会展创意、文化旅游、演艺创意的创意空间。如遵义,仅仅依托遵义会议历史文化遗址及周边的长征文化资源,就形成了集历史文化体验、会展、文化旅游、演艺、工艺品为主体的创意空间,其核心主体是遵义会议旧址附近的红军界。
——以民族文化资源相对富集的中小城市和周边的民族村镇、旅游景点、景区为依托,形成民族文化体验、民族演艺、民族饮食、民族工艺为主体的创意产业空间。如大理和丽江两个中小城市,就依托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挖掘出周边的数十个旅游景区、景点和不同的民族村镇,如喜洲白族名村、白族扎染之乡周城、白族工艺村新华、茶马古道古镇束河、白族木雕剑川等,形成了以大理古城和丽江古城两大颇具特色的文化创意空间,带动了歌舞厅、酒吧、演艺为主的创意街区,甚至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品牌。
——依托传统美术及民族民间工艺资源集聚的中心城市,形成具有地方工艺特色的文化创意城市和文化创意空间,带动工艺设计、广告、包装等创意产业的发展。如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广东佛山,福建泉州等,这些中小城市传统工艺文化资源丰富,有大量的民间工艺美术师和丰厚的工艺文化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引领下,形成了包括研发机构、工艺设计、民间工艺创意人才、创意集市,包装设计、营销等完整的创意体系,而且像景德镇、佛山等瓷器工艺和陶艺工艺还和现代建筑工艺相互促动,形成了工艺美术和装饰、建材工艺的互动发展,推动了传统美术工艺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依托地方特色经济,融入创意元素,形成以茶、花为主体的特色创意产业。广东清远、昆明呈贡县就依托薰衣草和鲜切花,大力发展花文化体验、花艺创意、插花艺术和包装设计创意等产业,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创意产品与创意产业发展空间。在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下。围绕茶生产基地,茶、花销售展示中心,茶叶城,茶文化消费等,福建安溪、云南普洱等中小城市形成了集茶园体验旅游、茶产品设计、茶具、图书、演出、饮食和包装为一体,乃至音像产品、影视创意等系列的茶文化创意产品和创意集聚区。
中国幅员辽阔,地方文化丰富多彩,大江南北不同地区都有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地方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像以上列举的中小城市还很多,如辽宁的鞍山、山东潍坊、曲阜、陕西成阳、延安,四川乐山、河南嵩山、江苏无锡、安徽徽州、歙县、湖南凤凰等等。依托这些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可以大力发展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创意产业。
与大都市相比,尽管中小城市的创意空间、园区没有像上海、北京创意产业园区那样有统一的规划、更多的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和高科技园区的技术支撑,但却符合地方中小城市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和地方日常文化生活融为一体,同时也是对都市创意产品的一种补充。其创意产品以其差异型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丰富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审美品味,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竞争力,也更具活力。
目前,中小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类型及形成的创意空间,已引起市场、新闻媒体和政府的关注,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其集聚作用还将进一步得以体现。由此可见,走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是中小城市创意产业充分利用其地方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和旅游产业,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形成不同于都市创意产业园区和社会的文化创意空间,带动中小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在未来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必将产生更大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