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楠
摘 要:阐述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功能,设想了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新作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化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c)-0218-02
公共图书馆自从产生以来,就成为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公共图书馆始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各项服务功能,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下我国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环节,公共图书馆理应在改革大背景下,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外部环境,提升服务理念,创新发展方式,寻求在改革中自身新的定位。
首先,应该了解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总的来说公共图书馆应具备以下四种功能。
1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收集、加工、整理,以及科学的管理人类发展所留下的珍贵文献资源,并以文献为物质基础开展业务活动。公共图书馆是作为保存民族文化财富的机构而存在的。保存文化典籍,是图书馆最古老,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职能。
2 开发文献信息资源
公共图书馆收藏着各个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积极地开发,广泛地利用这些资源是其的重要职能之一,它也是公共图书馆承担各种职能的基础。由于当今社会文献的生产数量大、增长快,类型复杂、形式多样,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加快,内容交叉重复,所用语种扩大,质量下降等特点,使人们普遍感到利用起来有一定困难。公共图书馆通过自身的工作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科学分析、正确指引,形成有秩序、有规律、源源不断的信息流,使其更加广泛的交流与传递,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利用它们。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包括下面几项内容:第一,对到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类、登记、编目、加工,最后调配到各借阅室,以便科学排架,合理的流通;第二,对馆外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搜索、过滤,成为虚拟馆藏,形成更加宽广、快捷的信息通道;第三,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计算机技术,制做电子文献供读者通过网络下载使用;第四,搜集整理各类零散信息,制作加工,使其成为能够为某一特定人群提供帮助的参考文献;第五,对到馆文献进行加工,形成二次、三次文献,供读者查询。可以看出,对文献的开发利用,是图书馆的一项主要工作。
3 参与社会文化教育
3.1 思想教育
公共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传播文明和文化的重要阵地。在馆藏建设上,要以引导和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本导向;在服务理念上,也应时刻不忘公共图书馆思想教育宣传阵地的职能和服务育人的社会职责。
3.2 文明教育
公共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能。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可以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把精神化成物质;可以通过对馆藏的遴选,加工、集萃,向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还可以通过讲座、活动、板报、橱窗展示、学习园地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3 社会教育
公共图书馆进行社会教育,主要表现在可以为社会、为读者提供较完备的学习条件:资源、场地、设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可以长期地、自由地利用图书馆进行再学习、再提高。公共图书馆向社会所有成员敞开大门,教育他们获取文献资源的过程和方法,掌握进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技能。
4 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市民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之一,其在传播文化,活跃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们可以从图书馆借阅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回家细细品味;也可以到阅览室里随便翻翻报纸、看看杂志,享受阅读乐趣;还可以听听讲座,丰富知识;甚至可以到电子阅览室上网冲浪,在线阅读电子期刊,或给朋友发一封电子邮件等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促使公共图书馆更进一步的发挥其作用,深化改革也就是要在其基础上发展和衍生出更多的有利于读者的功能。最近几年国外的图书馆流行这样的一种说法,把图书馆称作为“第三空间”。这个第三空间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欧登伯格(Ray Oldenburg)提出来的,他说家庭是第一空间;然后职场,就是办公场所,是第二空间;然后城市中间的闹市区、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城市公园等等是第三空间。我们可以仔细想想,人们为什么来图书馆?人们到图书馆来,不一定是为了阅读某本图书或查询某篇文章,更多的是希望来到这个能使人产生灵感的地方寻求帮助。现代公共图书馆追求的就是拓展引领学习和知识交流的功能。[1]在文化体制改革这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中,图书馆可以做到的就是激发人的阅读兴趣,启发人的思考方式,开拓人的文化视野。要达到这个目的,公共图书馆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4.1 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各种新事物。
不要为外界新事物的出现所影响,应该突出自身优势,与新事物相结合,将读者的利益最大化,将产生的合力最大化。以苹果iphone4为例,其方便程度几乎到了只要有网络就可以查到任何你需要的东西,面对这种工具的出现,公共图书馆可以在馆内安装无线网络,使拥有iphone4的读者在看书遇到疑问和困难时,随时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查询。
4.2 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不断创新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图书馆的传统工作也需要创新。以参考咨询工作为例,传统的参考咨询工作主要是以咨询馆员来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这种相对单一的方式来开展工作。若要创新,就需要在原有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开拓新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模式,创建特色服务。
譬如,参考咨询工作的社会化与商业化。所谓参考咨询人员社会化,就是指将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员、专家发动起来成立专家咨询团队,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问题,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或专家来解答,从而提高咨询人员与读者交流的质量和效率。21世纪,咨询服务的趋势是商业化,原有的参考咨询运作方式难以满足用户的要求。尽管公共图书馆都在努力提升参考咨询工作的质量,但馆员的薪酬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速度,无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是走参考咨询工作商业化的道路。[2]参考咨询商业化的一种模式可以是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订制感兴趣的参考咨询项目,并为之付费。例如,为政府制作有关政治改革、政策创新的专题刊物,为企业制作有关经营的商业信息汇编刊物,为科研单位制作有关学术创新和专利技术方面的科技刊物。公共图书馆的参考馆员制作此类刊物,专业性并不是最重要的,通过信息的提示,启发用户改变思考方式,进而使他们选择更正确的行为模式才是目的。
5 将服务领域和服务项目拓展、延伸
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投资的公益机构,理应尽其所能的扩展服务范围,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市民开拓文化视野,提高文化品位起到应有的作用。例如,公共图书馆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社会教育。
5.1 开展早期教育
利用实物、图片、宣传画等举办少儿活动,可以在馆内进行,也可以深入社区,走进校区。通过科普巡回展览,增强少年儿童对科普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对科普知识的兴趣。
5.2 让图书馆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发挥基层图书室的作用
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经验,在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里通过书刊资料外借、提供咨询服务、开展导读工作、进行历史教育、宣传致富经验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共创社会精神文明,以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的文化生活环境。
5.3 设立健康网吧
在公共图书馆及社区图书室内营造健康的上网环境,要给予一定的限制,让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接触到的均为健康的信息,避免青少年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5.4 加强读者使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能力
公共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源涉及的内容广、范围宽,有些检索工具读者不会使用。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对读者进行文献资源检索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检索的方法,使其能够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检索工具快速找到所需的文献,提高效率。
5.5 积极开展读者活动
各级公共图书馆都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生动活泼的读者活动,如定期举行读者座谈会、开展书评、读书竞赛及读者宣传周活动,使馆员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拉近距离、相互交流,吸引更多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这也是图书馆自我宣传,扩大影响的一项重要举措。
5.6 建立数字图书馆,加强信息共享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正以难以想见的速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做好图书数字化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站建设。目标是以网站为平台,逐步建立以数字文献为基础的网上图书馆,通过互联网向读者提供检索、阅览、咨询、专题等多方面服务,更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3]
文化体制改革,是思想理念的改革,公共图书馆应该借改革的东风,把握机遇,立足自身,找准方向,更上台阶,成为积极适应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
参考文献
[1] 吴建中.拓展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功能.公共图书馆,2011,01.
[2] 陈艳芬.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9.
[3] 马健.关于公共图书馆进行社会教育的若干思考.新校园理论版,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