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华,周玉飞,曾 萍
摘要:电视也是一种宽泛而典型的文化形态,电视文化的繁荣兴盛主要赖于坚持不懈地创新;电视文化必须创新,应当创新,需要创新,可以创新;创新电视文化,正当其时,大有可为。我们当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为契机,统筹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业态创新、传播创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创新实现电视事业和电视产业比翼齐飞,实现电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电视文化;创新;发展繁荣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2-0012-03
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创新、怎样创新是事关我国当代和未来电视发展的重大命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1]。这一论断充分阐明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作用,阐明了创新对于文化发展的特殊意义。我们电视界、电视行业和广大电视从业人员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真领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以创新推进电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作为艺术与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兴盛的大众传媒,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相互包容,相互认同。所以,电视也是一种宽泛而典型的文化形态与文化样式;电视文化是现代人类利用声、光、电技术和信息技术,生产、传播、消费电视产品所产生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总和,是一种新型的媒介文化、精神文化、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综合文化[2]。近些年来,随着文化热的日益升温和电视荧屏的日趋火爆,电视文化日渐闪亮,大放异彩,并以自身的天然优势、优良品质和内外因子,奠定了其在文化体系中的主流位置。
作为一种社会主体文化,电视文化要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创新,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必然要求,是顺应现代科技新趋势、适应社会进步大潮流、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共有20多处提到创新,“创新”是《决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决定》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创新投融资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创作生产全过程,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1]。这些话在创新上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理论判断,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规律性认识成果,为我们创新电视文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强大的动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路径。电视文化的繁荣兴盛,主要赖于坚持不懈地创新。
从20世纪80年代“四级办电视”开始,历经三轮改革创新,我国电视文化取得了长足进步,电视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电视产业已经成型,初具规模;但是,目前还面临着产品不多、延伸不广、开掘不深、业态不宽、规模不大、辐射不力、体系不全、实力不强、分享不均、人才不足、区域不平衡、大部分地市级处境艰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不完全适应、与国外媒体巨鳄竞争不占优势等问题。要破解这些难题,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就必需推进创新,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电视生产力。
创新电视文化是电视界一项艰巨繁重的任务,是电视人一份神圣而重要的职责。综观全会决定和国内外形势,我国电视业正迎来了一个重大而又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也承载着又好又快发展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增强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抢抓机遇,大力推进电视文化各个方面的创新,不断增强电视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创新思维理念。视界决定世界,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电视文化的战略性、先进性、权益性、公益性、商品性、产业性和创造性[2],自觉把思想认识从不符合电视文化发展规律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从条条框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充分认识推进电视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三个有利于”,大胆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促进我国电视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电视文化内容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电视事业和电视产业的观念理念[1],敞开思路,冲破樊篱,破除陈规,荡涤尘埃,摆脱束缚,以战略思维、前卫的观念、前瞻的理念、国际化的视野推动电视事业和电视产业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创新是激活发展的根本因子,是加快发展最有效的方略。电视传媒当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为先导,改革投融资体制、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实施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事分开,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向外来资本、民营资本开放除党和政府掌控新闻以外的其它领域,通过招商引资、借壳上市、资产重组、增股融资和整体上市吸纳民营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破解资金瓶颈,发挥现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带动力,驱动资产运作与资本运作,盘活资产资源;推行转企改制和股份制改造,适当制播分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低成本扩张,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打造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依法运营的新型市场主体;继续推进集团化,建设跨媒体经营、跨地区发展的大型集团,做大做强市级电视,力争更多市级媒体5年后能够成功上市;深化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保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性机制,开发内生动力,极大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电视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创新新闻宣传。新闻姓新,贵在不断推陈出新,自是、更是最最需要创新的行当。我们自当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以自身为主体,整合报刊、网络等多种资源,强化新闻节目的龙头和主干地位,精心策划组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化两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等重大主题的宣传,创制片头片花,实施好战役报道、专栏报道,扩展现场报道、连线报道,做实体验式、互动式报道,做好连续(系列)报道,改进时政报道,优化会议报道,做活经济报道,突出民生报道,延伸文体报道,增加出境报道,直观反映各行各业的新成就、新风尚;地市级增设经济生活资讯专栏或频道,增办少儿、老年、对农节目,发挥电视媒体的信息服务功能;加强新闻阅评和视听评议,完善节目质量综合评估细则和创优评奖办法,着力推进频道专业化、栏目精品化、节目大众化,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增强针对性,搞好“三贴近”,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健全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加强社会热点的舆论引导,改进舆论监督,通过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促动有关地方和部门认真解决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高电视宣传的公信力、引导力、影响力。
——创新内容生产。电视现已步入了“内容为王”的时代,生产内容的多姿多彩是电视业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作为优秀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国电视传媒必须适合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和审美情趣的新变化,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提高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提升创作活力、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形成一批有个性、有专长、有实力的内容提供商;加大精品创作力度,加强题材规划,关注重大历史和现实题材,重点抓好影视剧、文艺片、纪录片、文献片、政论片、科教片、法治片、动画片、网络视频的创作生产,推出更多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时代精神、阐发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兼收并蓄,博采众长,鼓励原创,搞好嫁接移植,集合各领域最新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多种多样,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表现手法创新,推动不同艺术门类和电视文化相互融合,积极运用电视元素改造舞台演艺和音乐作品,增强综艺产品的时代感和表现力,开发衍生产品,扩大形象设计、广告创意和专题制作展播范围,展示各行各业的新气象,展示各地的文化风貌和民俗风情,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发较大市场效应的特色文化品牌,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创新业务形态。瞄准市场盲点,科学规划,选准项目,争取政策支持,建立产业基地或园区,强力实施产业扩张战略,在做好广告、网络、影视等主业的同时,运用现代数字、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高新技术,大力发展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电视购物、电视商务、电视报刊、音像发行、网络出版等新兴业态,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建立拓展多媒体电视家庭平台,开辟节目传输、视频点播、数字传输、数字广播、网络游戏、股票彩票、电子银行、EPG广告等多种增值业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深度开发衍生市场,抢先占领衍生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借船出海,借力发力,借用各方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电视与旅游、体育、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介入文化旅游,运用电视手段开挖扩展文化旅游资源,创办、主办、承办、联办、协办丰富多彩的文化经贸活动和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大型文体竞赛活动,大举进军会展业和演艺业,建设多功能的会展中心,构筑以车展、房展、家居家装等为主干的会展业群体,精心组织各类民间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展演展出,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努力在多媒体兼营、跨行业拓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创新传播手段。面对国外媒体的大肆渗透,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实乃当务之急。必须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为支撑,加快基础建设,采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传播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电视产业有机衔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建业务流程和经营方式,全面推进影视制作、传输、发射、播映、存储、交换以及影视和演艺后产品开发等领域的数字化,推进媒体管理数字化,提高各类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度和使用效率;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建成省、市、县三级贯通的集成播控平台,健全卫星、微波、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相结合的电视综合传输覆盖网,实现互联互通、共缆传输;建好电视网站,利用新媒体承载、传输电视业务,发展业务联盟,实现市级电视跨地区覆盖[3];开通手机、网络、楼宇等新型传播载体,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筑牢安全播出系统,防止传输短路,消除覆盖盲区,使我们的图像、声音、图片、文字真正进入千家万户,传遍世界各地,切实扩大电视的传播能力、辐射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电视生产是复杂的创造性劳动,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淡化“官念”,消除“官本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工作待遇和社会地位上向人才倾斜,加大各类人才培育力度,实施定期轮训制度、首席专家制度和电视名家工程,请进来,送出去,大力开展学习型单位建设,搭建终身学习平台,完善培训开发、评价考核、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重视发现和培养基层人才,多渠道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深化职称评审改革,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包容失败,扶持中青年人才主持重大课题、领衔重点项目,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播、名制片人,设立荣誉称号,评选岗位明星,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努力建设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德才兼备、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队伍,造就一批与党同心同行、深受人民喜爱、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名家大师和代表人物,造就一批高层次的电视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适应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善于开拓新领域的拔尖人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为电视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当今世界,电视文化必须创新,应当创新,需要创新,可以创新;创新电视文化,正当其时,任重道远,大有可为。我们当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统筹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业态创新、传播创新、科技创新,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创新实现电视事业和电视产业比翼齐飞,实现电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Z].2011-10-18.
[2] 彭国元.电视文化新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浙江省广播影视局编订.浙江省广播影视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