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的探讨

2012-04-29 08:00王卓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21期
关键词:银行业全球化国际化

王卓

摘 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全球格局发生了大的调整,中国显著崛起,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势在必行,关注其国际化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国际金融体系中银行的国际化的必要性以及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

关键词:国际金融体系银行业国际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c)-0191-02

1 国际金融体系变革中银行业的国际化

全球经济格局演变中,金融的全球化也在深化,国际金融体系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银行业国际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面临着自身的问题,尤其是全球金融风暴对银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欧债危机的深化也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2 金融全球化和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

如果说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那么,金融全球化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而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是金融全球化的重要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贸易自由化基本上先于资本帐户自由化。1958年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实现了经常帐户完全可兑换,同时根据《罗马条约》形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为欧洲资本运动最终实现自由化创造了条件。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大多数国家仍坚持资本帐户的限制政策,但80年代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资本运动的自由化,在这一进程中也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在美国利率市场化前,其Q条例、石油美元的出现、拥有外汇的石油国家担忧美国的制裁,导致欧洲美元市场形成,LIBOR成为全球定价基准,国际信贷市场,尤其是国际银团贷款市场形成。美国在1980年开始利率市场化,分阶段废除了Q条例,1986年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从此,美国金融市场与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更加深入,在美元霸权的支配下,随着美国经济金融实力的上升,美国金融市场对全球的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贸易和投资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电脑网络技术的进步,逐步形成了全球24小时联结的外汇市场、商品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体现出非常明确的一体化特征,而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也越来越具有一体化的特点,尤其是在资本帐户开放的国家之间。此外,银行信贷市场的一体化也大幅加强。

3 国际化大银行的发展

现在的国际化大银行主要是发达国家的银行,其成立和发展本来就立足于国际化,尤其是国际化利益的争夺。汇丰银行成立于1865年,本身就是英国东方侵略的工具,曾经在中国发行纸币,现仍然在香港发行港币,后来在香港回归前将中国迁到伦敦,应该说其本身就是一家立足于国际化的银行,它善于通过并购整合完成银行业的国际扩张。花旗集团前身是纽约城市银行,成立于1812年的美国纽约,1902年在伦敦设立海外第一家分行,其也在清政府时发行过纸币,也是美国侵华的重要工具之一。随着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美元霸权地位的逐步确立,花旗加快了全球扩张步伐,在受到美国利率管制的年代,其通过一系列创新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发达国家的银行在1980年代资本自由化后,发展较快。1998年,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成了目前的花旗集团,在美国《金融现代化法案》后其国际扩张再上了一个台阶。战后重整的日本,其几家大的银行集团,国际化也是随着日本经济规模的上升、企业海外投资的增加和日元国际化展开的。但是,受制于日元国际化水平,日本银行的国际化并不说是太成功。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地位也在快速上升。2011年,在1000家大银行的前30名排名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排名分别在第六位、第八位、第九位和第十四位。但是,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排名则在前五十名之后。

4 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

在中国崛起的全球格局中,从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化过程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机遇与挑战,国际化的优势与劣势方面,思考制定银行国际化战略,和如何开展国际化。

4.1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战略意义和整体目标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既是中国现在大国地位的体现,中国银行业成为国际银行业的稳定支柱也是中国大国责任的重要内容,银行业国际化还是推动企业和人民币”走出去“并最终国际化的核心支柱,最终,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也会是未来中国成为强国的推动力量之一。

在全球国际化程度排名前50的金融机构中,美国有6家银行机构和2家保险公司,日本有4家银行机构和一家证券公司,德国有2家银行机构和2家保险公司,法国有4家银行机构和2家保险公司,英国有4家银行机构和3家保险公司,意大利有2家银行机构和1家保险公司,瑞士有3家银行机构和1家保险公司,加拿大有2家银行和1家保险公司,荷兰有1家银行和1家保险公司,瑞典有2家银行机构。现在,中国没有一家机构进入国际化的前50名之列,未来中国应该有几家金融机构出现在国际化的前50名呢?

鉴于中国的本土市场规模巨大,比如中国银行11058个机构网点中,境外仅984个机构网点。中国的银行GSI指数理想水平可能没有发达国家的银行高,可能在30-40%左右即进入理想状态。未来中国银行的国际化目标,考虑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资本帐户开放的进展,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速度会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4.2 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战略布局

旧有的战略思维应该进行调整,不要仅仅局限于华人华侨及其企业,也不要仅仅局限于“走出去”企业,而应着眼于与中国有着密切经贸关系,如大宗商品和资源来源地,人民币国际化的主导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且规模较大的经济体。目前如中亚、中东、拉美、非洲对于中国银行业有限的几个网点而言,等于都是未开发的处女地。对于象印度这样的经济体,对于象美国、欧盟等经济体,中国商业银行目前的机构设置密度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未来战略布局要点应该是重要经济区域和重大经济体,并提升网点的密度,充分利用电子渠道。而国际化经营方向而言,目前除港澳是本土化经营外,其余地方仍然是国际化初级阶段,最终是”走出去“和跨境经营,离本土化经营还有较大的距离。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过程中,中国银行充分体现为绿地投资模式,以自设网点机构为主,同时兼有一定机构的收购。而工商银行为赌注充分体现为并购,即褐地投资。当然,在这两种国际化路径之外,还有合资模式,即通过与国际组织或机构,或当地政府合作设立银行。这几种模式不应偏废,在不同阶段作用不同。花旗集团并购公司后,整合到一定程度然后会将有的公司改为分行,融入其整体战略框架之中。汇丰控股以并购路径为主,但其整合团队非常强,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后成功经营的案例中,以原班团队或当地团队经营的为多,这样成功的较多,如吉利收购沃尔沃和五矿在澳大利亚的收购等都是如此。

4.3 政策支持 要有大的战略眼光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首先需要政策支持,因为中国银行业是一个内部管制较大,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行业。监管也未完全与市场接轨。

从政府层面而言,首要的就是要有大的战略眼光,要从大国责任和大国地位充分认识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中国企业“走出去”、银行业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三位一体”发展的重要性,尤其要充分认识到银行业国际化在中国未来全球竞争中的核心地位,充分认识到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的战略意义。

4.4 注资与外汇储备资金支持

通过第三次注资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通过注资进一步提高核心资本规模,可以进一步扩大与巴塞尔委员会监管要求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求,拓宽业务发展和创新空间。第二,提高风险承受能力。通过注资进一步提高风险承受能力,有效支持国内企业在海外业务初创阶段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提高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第三,为扩大海外资产规模提供坚实基础。我国海外政府投资和跨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的资金等金融服务支持,通过注资可以有效扩大银行海外业务信贷支持规模,进一步促进国际结算、资金清算和资金交易等业务的发展,为我国在海外经济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扩大外汇储备资金的专项利用规模和范围。第一,可考虑从外汇储备中划出海外业务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国有银行的资产管理平台按照资金合理有偿使用和风险控制的原则积极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投资、降低组合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发展,更好的参与海外业务。第二,以或者部分外汇储备购买银行发放的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贷款。第三,以部分外汇储备成立担保基金,给“走出去”企业境外投资贷款担保。第四,以部分外汇储备成立再保险公司。

4.5 改善监管培育核心竞争力

首先,银行监管当局和货币政策当局应着重建立防范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机制,尤其要重视国内市场的一体化,防范外资银行的恶性竞争,而放开一些不必要对外投资的管制。根据资本帐户开放的水平,不断完善监控指标体系。从监管指标体系来看,除了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等市场化工具外,现行的存贷比、信贷规模等监控指标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国际商业银行在全球化业务中一般较少受到相类似的监管,科学的监管指标体系可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快速发展。

其次,货币政策当局应把握好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帐户开放的节奏,为中国银行业的国内竞争和国际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创造公平竞争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不断培育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全球化必然面临着与国际商业银行的竞争,除不断改善国内金融监管外,同时也应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根据世贸组织的对等开放的原则,创造有利于中国企业和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条件。对于走向国际化的银行而言,应该提高金融监管预期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第四,扶持金融产品创新,帮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产品体系。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政策一般为法不禁则可行,这样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兴银行业务风险,但在促进银行产品和业务创新方面建立了良好的文化环境,而目前我国的产品创新还需圄于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在法律法规的更新相对落后于银行业务发展的情况下抑制了产品创新的时效性,这样就在客户服务、业务竞争中使我国商业银行落后于国际同业,可考虑在海外业务方面放松产品创新管制,鼓励大胆创新,更好的服务于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我国走出去企业,从而推进全球化业务发展。

4.6 进行资本项目改革试点

建议适度扩大国有银行的对外担保指标。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提速,人民银行规定人民币保函不占商业银行的对外担保指标,但外管局不认可。事实上,银行全球一体化服务模式需联动境内外渠道、产品和业务,在全球化战略中综合应用包括信贷、投资、担保、财务顾问等多项金融服务,方可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银行产品,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银行业竞争。

有必要扩大国有商业银行外债指标,允许其较大额度地使用海外外汇资金,但可限定其期限(如不超过1年),以利于外汇资金的调节头寸。

需要确立国有商业银行在全球的人民币资金优势。大力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逐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业务中的比重,确保国有商业银行拥有人民币通过经常帐户和资本帐户跨境流动的优势地位。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需要能够确保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化过程中拥有充足的全球化运作的本外币资金来源。

最后,衷心希望我国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具备国际视野的银行专业人员,为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Frederic S.Minshkin.下一轮伟大的全球化.

[2] 沙奈.金融全球化.

[3] 王洛林.全球化与中国金融.

[4] Eichengreen.资本全球化.

[5] 郭锋.全球化时代的金融监管与证券法治.

猜你喜欢
银行业全球化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全球化陷阱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