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庸贞 冯海英
摘要:通过对教育评价的概念和意义,当前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再结合现实中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说明教育评价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教育;教育评价;改革;发展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而教育评价改革又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关键的一环。教育能否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在根本上取决于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只有科学的、多元化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才能为教育的发展完善不断提供和反馈正确信息,才能促使教育健康发展。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教育评价自产生至今已历经70多年,人们对它的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加深,人们基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评价的界定也不同,目前为止,教育评价尚无统一的界定。总的来说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
1.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这种观点在教育评价研究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现代教育评价之父”之称的泰勒明确提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但教育目标本质上是指人的行为变化,因此,评价是一个确定行为发生实际变化的程度的过程”。
2.教育评价是提供评价信息的过程。这是从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对教育评价研究产生较大影响的一种观点。美国学者克龙巴赫认为,“评价能完成的最大贡献是确定教程需要改进的地方”。继克龙巴赫之后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也提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此,他把评价界定为“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3.教育评价是一种共同建构的过程。古巴和林肯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自然主义评价的倡导者,他们提倡在评价中顺应人类本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主张,其核心是共同建构的思想。所谓共同建构就是通过对各类与评价有利害关系的人的需求、关注点和问题的应答,并通过对话和协商,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
教育评价的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能引起评价对象变化的作用和能力。它通过教育评价活动与结果,作用于评价对象而体现出来。其功能的内容取决于评价活动的结构及运行机制。因此说作为教育管理本身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教育评价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时间并不长,但实践已经证明教育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作用。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教育评价也是如此,想要它没有消极作用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其消极作用,研究如何减弱这些消极作用,致力于构建科学化、多元化、人文化的教育评价体系,真正探索出适用于新时代的教育评价体系是重中之重。
二、当前的教育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面临的问题前,在社会面临的问题前,在教育面临的问题前我们应该深刻地意识到当前的教育评价制度存在的弊病,它已经不能适应。
1.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教育评价是以受教育者的利益为最终目的,“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教育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教育评价的目的,通过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对教育活动产生的预期的影响。但是在现实的教育评价中,从教育评价的制定到实施,受教育者都没有参与其中,只是被动的被评价,按照制定好的标准强加给受教育者,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教育的目的,学生在教育中占有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是有差异性的,以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具有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对象,其结果只能是抹杀学生的个性,造成“千人一面”的局面。学生本应是教育评价的受惠者,现在反而却成了受害者,这让教育评价的意义何在?
2.评价内容片面化
传统的教育评价大多把学生成绩的好差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这种评价注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习态度及习惯的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全面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当今社会创新能力被大力提倡,可是在具体的教育评价中那些可能很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被忽视,可能很有创新的思维和想法会被认为是调皮捣蛋。而那些具有如同金子般重要的批判的意识和思维都以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给迫害。
在教育评价中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只关注那些所谓的尖子生,从而忽视了其他学生,这对其他学生是很不公平的,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目前的教育评价中很少有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评价的,绝大部分还是在成绩方面。曾有人说,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都是失败者。虽然这个说法很片面化,但是还是有道理的,在这种评价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在个性,品德等方面是很缺乏的。
3.评价方法单一化
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一切都可以用数字来衡量,教学业绩、学习成绩进行量化,人的研究能力、学习能力进行量化,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评价也进行量化。教学活动中很多现象是无法用量化来表示的,评价结果的量化,使教育中最有意义的部分流失。学生的一切都用数字来衡基,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阻碍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教师的一切都用数字来衡量,增加了教师工作的功利性,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专业性,不利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活动是极其复杂、多因素的,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在“应试”教育中,评价大多采用单一的方法,或是单纯量化的方法,和实际的教育情况相违背,严重影响了教育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
三、针对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一)评价主体互动化
参与教育评价不仅是教育者的事,还应包括受教育者,家长等。教育评价应重视师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互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教师参与评价,有利于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意愿以及学习效果等信息,以改进教学。让学生参与评价,能让他们更深层次的了解自身知识学习与发展情况,反思、改进多元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会评价自身的优缺点,提高学习效果。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改进其评价制度,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等。过去老师被当作“权威”,而现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评价老师,这种双向的评价将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我们的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评价主体只有在评价中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形成和谐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服务作用,使学校、教师、学生得到和谐发展。
(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首先,要在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加入学生日常表现评价,包括平时学习中的表现,道德综合评定,健康评价,并倡导档案袋评价法和口头评价。其次,教育评价目标不能局限于奖惩、排位、考试、选拔等功利倾向,应该以促进学生、学校、社会的科学发展为目标。教育评价还需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价值。一方面,教育评价应该为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育评价应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为社会奠定基础的教育,教育评价不能只顾社会眼前的发展,还需要考虑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首先,评价方式要多样。不能把量化当作唯一标准,要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反应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自评与他评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身的弱点,只有合理利用各种评价方式的长处,才能取长补短,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评对象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判断。其次,评价时应该考虑个别差异性,不能一刀切。教育评价应该根据学校、学生、学科等的个体差异,灵活处理评价中的特殊情况,使每一个受评价者都得到公正的评价。
四、小结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而课程评价又是这个工程中的重点区域、难点环节。它的改革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进度,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理解,更需要共同的努力。习惯了成绩评价、结果评价的教育工作者,也许觉得今天的评价改革繁琐。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并非全盘否定传统评价,而是采取“扬弃”的观点,把传统评价中合理的、对人们发展有作用的整合到新的评价体系之中,构建辩证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社,1994.
[2]陈振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M].教育发展研究,2009(18).
(作者简介:罗庸贞,女,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冯海英,女,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