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善待不同声音

2012-04-29 00:44:03薛飞
决策探索 2012年20期
关键词:保持一致批评性杂音

薛飞

人要身体好,杂食最重要。与这条营养学原理相近,政治生活要健康、活泼、有序,也需要从各种“杂音”中汲取必要的养分。温家宝总理日前在与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强调,领导者应有听取和包容不同意见的雅量,不要轻易把不同意见说成噪音、杂音。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这无疑是一次警醒:只有强化重视“杂音”的观念,锤炼辨识“杂音”的智慧,陶冶包容“杂音”的心境,开拓善待“杂音”的胸怀,增加呵护“杂音”的勇气,提升听取“杂音”的艺术,才能做到耳聪目明,为政清明。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的“一把手”,大会小会,张口就来,凡“不合我意”的意见、观点、声音,通通视为“杂音”,认为“杂音”影响领导班子威望,不利于和谐稳定。于是,以“保持一致”为由,无情地打压“杂音”,必欲除之而后快。

其实,“杂音”并不可怕。就其主流方面来说,“杂音”不是随声附和的诺诺之言,更不是“天王圣明”的阿谀之词,而常常是对某些问题独立思考的真知灼见,凝聚着现代民主意识,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福音。

邓小平曾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一个政党如此,一个地方或单位也是如此。而营造良好的民主环境,集中体现在民主决策过程中能不能正确地对待和认真地倾听“杂音”,是不是充分地尊重“不同意见”。“你说的话我尽管不同意,但我要誓死捍卫你说这话的权利”,这就是对人的民主权利的最大尊重。如果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能够让人们畅所欲言、七嘴八舌地发表议论,说明这个地方或单位营造了良好的民主环境,执政者具有民主作风,人民群众具有匡正社会弊病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反之,强调“舆论一律”,要求只存在符合自己意愿的一种声调,不让人自由地发表意见,容不得“杂音”,就是压抑民声、束缚民意、践踏民主。无数的事实表明,“杂音”透露出民主之声,无“杂音”便无民主。只有“一把手”的一种声音而无其他“杂音”,必然导致众人缄口,死气沉沉。只有广开言路,让人讲话,才会有生动活泼的民主气氛,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刚刚起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时下的政治生活中,敢于唱反调,讲“不同声音”,不仅体现个人自由意识的觉醒,更体现追求民主的责任意识和敢于冒风险的牺牲精神,非常难能可贵。有人“想说而不敢说”,缺少的不是见识,而是“捋虎须”、“逆龙鳞”的勇气。没有一点“为民请命”的责任意识,没有一点“舍身求法”的牺牲精神,即便是有见识,也未必敢讲出来。从实际情况看,敢讲“杂音”的人常常被认为“不合群”,有时还要蒙受委屈,甚至担着“不保持一致”的罪名。但他们不在乎这些,为了捍卫心中的正义和真理,依然无所畏惧地直陈己见。这弥足珍贵,值得称道!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做成的事情就有多大。期盼有关领导者敞开心胸,善待和倾听“杂音”,善于从不同声音特别是批评性意见中汲取智慧,“因为批评性意见可以使我们头脑更清醒,更加重视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

头昂得太高,躬鞠得太深,都会看不清方向。

猜你喜欢
保持一致批评性杂音
青少年心脏有杂音该怎么办?
青少年心脏有杂音该怎么办?
青春期健康(2023年8期)2023-06-19 06:51:58
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莫让杂音乱阵脚
公民与法治(2022年6期)2022-07-26 06:16:02
The meaningof life
张培基译本《故都的秋》批评性分析
从发现问题到反思历史——历史学科批评性思维
浅谈初中英语中的“就近原则”
附加疑问句一致问题初探
浅谈英文报刊的批评性分析
善听杂音是一种领导智慧
当代党员(2013年7期)2013-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