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 加快推进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2012-04-29 00:44张晶
北方经济 2012年21期
关键词:进程小康社会内蒙古

张晶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内蒙古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把握好当前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挑战,发挥优势,赢得主动,加快推进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

一、近三次党代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备受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就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将其确立为我国在本世纪前20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就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我们的国家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一路前行。10年前,“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5年前,“十七大”又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的新目标。 “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10年时间,三次党代会,三次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量化目标作出调整,虽然表述的文字和指标略有差异,但核心的内容确是一以贯之的。“十八大”的目标表述更加突出了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因为人均GDP翻番,指的是全社会人均新创造的价值;而居民收入翻番,指的是平均每个人得到的收入。相比较而言,前者的难度要略小于后者。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可能的选项和路径有两个,一是适度提高经济增速,使其略高于7%,基本与人口的增速相吻合。但在经济总量已经今非昔比的情况下,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绝对额也在不断加大,增长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二是适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GDP要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进行分配,在蛋糕既定的情况下,三者间的分配此长彼消,因此,在保持适度提高经济增速的基础上,应适度提高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努力实现经济与收入的同步增长。

二、2000-2011年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国家统计局在2008年正式部署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国家层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进行统计监测。“方案”围绕“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量化目标,考虑了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和人口、汇率、价格等因素的变化,以GDP、人均GDP为核心指标,确定了6个方面、23项指标到2020年的目标值。以2000年实现总体小康为起点,以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为终点,观察并反映20年间的变化情况。为全面反映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和进程,运用此套指标体系对内蒙古2000-2011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监测和综合评价。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快速推进

2000-2011年,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进程快速推进。监测结果显示:2000-2011年,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分别为56.1%、57.7%、58.7%、60.4%、61.1%、63.4%、66.6%、70.2%、73.9%、75.9%、79.8%、81.1%。 2011年内蒙古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较2000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 平均每年提升2.3个百分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了五分之四的进程。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积极进展

监测结果显示: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项监测领域中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社会和谐三领域发展较快,资源环境、文化教育、民主法制三领域发展相对平稳。2011年,经济发展指数为84.3%,较2000年提高37.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3.4个百分点;生活质量指数为82.7%,较2000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2.9个百分点;社会和谐指数为92.2%,较2000年提高22.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2.1个百分点;资源环境指数为70.4%,较2000年提高了13.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1.2个百分点;文化教育指数为61.8%,较2000年提高了11.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民主法制指数为90.5%,较2000年提高了11.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显著提高

监测结果显示:2011年,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3项监测指标实现程度达到90%以上的指标为13个,分别是人均GDP、城镇人口比重、失业率(城镇)、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恩格尔系数、平均预期寿命、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社会安全指数、平均受教育年限、耕地面积指数,较2000年增加5个指标;实现程度在70%-90%之间的指标为5个,分别是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环境质量指数,较2000年增加1个指标;实现程度在60%-70%之间的指标为2个,分别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与2000年持平;实现程度在60%以下的指标为3个,分别是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较2000年减少了6个指标。

(二)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呈现的特点

1.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2000-2011年,内蒙古经济总量显著提高,经济总体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经济发展指数为84.3%,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差15.7个百分点。从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5项指标分析,2011年,内蒙古人均GDP实现程度为100%,较2000年提高79.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7.2个百分点;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0.59%,实现程度为23.6%,较2000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 34.9%,实现程度为69.8 %;城镇人口比重为56.6%,实现程度为94.3%,较2000年提高2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2.2个百分点;2000-201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标准值之内,实现程度都为100%。

2. 各盟市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程度明显提升。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相关内容。2011年,内蒙古社会和谐指数为92.2%,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差7.8个百分点。其中,基尼系数实现程度为97.8%;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07(以农牧民收入为1),实现程度为94.8%;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为64.51%,实现程度为94.9%;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实现程度为90%;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为93.4%,实现程度为89.1%。

3.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逐步提高。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2011年,内蒙古生活质量指数为82.7%,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差17.3个百分点。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程度为72.4%,较2000年提高50.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4.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位居全国第10和第15位;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2001-2011年之间,恩格尔系数始终维系在40%以下,实现程度都为100%;全面启动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变。2011年,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9.9平方米, 2000-2011年之间平均增加0.9平方米,实现程度为73.7%;全面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4.22‰,实现程度为84.4%;人口寿命也相应增长。

4.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确保社会安全,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11年,内蒙古民主法制指数为90.5%。其中,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为82%,实现程度为91.1%;社会安全指数为90.05%,实现程度为90%。

5.文化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

2011年,内蒙古文化教育指数为61.8%。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实现程度为27.6%,较2000年提高5.8个百分点;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实现程度为66.2%;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基础教育建设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逐步提高,民办教育、民族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和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2011年,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2年,实现程度为94.5%,较2000年提高26.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2.4个百分点。

6.生态资源建设不断加强,环境质量明显改变。

2011年, 内蒙古资源环境指数为70.4%,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差29.6个百分点。其中,单位GDP能耗为2.15吨标准煤/万元(GDP为2000年不变价,下同),实现程度为39.1%,较2000年提高2.7个百分点;耕地面积指数为97.7%, 2004-2011年之间,实现程度都为100%;环境质量指数为81.4%,实现程度为81.4%,较2000年提高24.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2.2个百分点。

三、当前推进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难点

(一)产业发展不够充分,科技创新能力不很强

产业结构提升步伐相对缓慢,产业发展水平总体还较低。2011年,内蒙古三次产业结构为9.1∶56∶34.9,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2011年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2011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0.59%,实现程度为23.7%,较全国2010年平均水平相差46.7个百分点。

(二)民生和社会建设还较薄弱

居民收入水平还较低,生活质量提升相对缓慢。2011年,内蒙古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0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35元;居民消费动力不足,消费水平相对较低。2011年,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10.6%,较2000年降低了2.96个百分点;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38%,较全国2010年平均水平低1.37个百分点。

(三)资源利用水平不够高,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还相对较差

2011年,内蒙古单位GDP能耗为2.15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全国2010年平均水平0.94吨标准煤/万元。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由于各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区域环境位置、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地区自2000年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实现程度有较大差距。从分盟市看,截至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超过80%的有4个盟市,分别是:呼和浩特市(88%)、包头市(85.2%)、鄂尔多斯市(82.4%)、乌海市(80.8%);超过70%的有6个盟市,分别是:、阿拉善盟(79.1%)、呼伦贝尔市(76.1%)、巴彦淖尔市(77%)、赤峰市(72.3%)、通辽市(73.9%)、锡林郭勒盟(70.7%);低于70%的有2个盟市,分别是:乌兰察布市(68.4%)、兴安盟(65%)。

四、加快推进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主要对策

(一)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保持经济长期较快发展

经济发展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基础,要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一是通过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农牧业进程,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二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工业化水平,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新能源)、新型煤化工、冶金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进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加快建立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要推动科技进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积极培养壮大科技人员队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加强社会体系建设,推进富民进程

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强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道德工程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激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呼包鄂一体化进程,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不断完善支持东部盟市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东部盟市尽快融入东北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圈。着力提高农牧业生产能力,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

(三)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确保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一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贯彻落实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从严控制和规范资源配置。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水资源,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等措施,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二是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坚持抓好重点生态项目建设,解决好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难题,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三是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深刻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低碳技术研究和开发,提高与国内外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各项合作与交流水平,主动拓展合作渠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它不仅是要提高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政治、社会和生态领域的建设,确保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因此,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作者系内蒙古统计局科研所所长)

猜你喜欢
进程小康社会内蒙古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可爱的内蒙古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爱在内蒙古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