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蔡阳宗
“苏武山的葡萄千层秀,石羊河的流水永不枯,黑瓜籽的脚步千里外,沙枣花的情韵处处开……”这里就是大漠绿洲——沙乡民勤。
说到民勤,无论如何,教育都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因为与它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不相称的是,作为我省的农业大县、财政穷县,它却创造出了令人称赞、甚至名盛全国的教育成绩。
近年以来,民勤高考录取屡创佳绩,“每年清华、北大不走空”,2011年高考综合录取率达90.94%,比全省平均录取率高出23个百分点。
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8.2%,义务教育九年巩固率达99.5%。
2009年,民勤县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荣誉称号。
这一切成绩,都得益于民勤政府和教育部门近年来强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这一举措,也是民勤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结果。
“环境对教育的挑战,使民勤必须立足实际,在最有限的空间里办最优质的教育,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集约型办学的必然选择。”民勤教育局局长李忠民这样说。
建“教育城”: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奠基
为了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实现全县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集约化办学。2011年6月,民勤政府和教育部门做出了一个决定:在县城东、西各建设一个示范性、现代化的东城区教育苑区和西城区教育苑区。
在规划中,西城区教育苑区以民勤四中、民勤五中、西关小学和规划新建的西关初级中学、南关小学、西关幼儿园和民勤县特殊教育学校为主。而东城区教育苑区则以民勤一中、民勤六中、新河中学、东关小学、北街小学、新民小学、县幼儿园和民勤职专为主。
“教育城”建成后,可以进一步解决民勤县城中小学大班额的问题,实现农村初中学生全部进城读书的目标,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步伐,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消息一出,全县沸腾了。农村的老百姓心里都盘算着,自己的孩子终于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受到优质的教育了。
但是规划制订好了,问题也摆在了民勤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头上,土地哪里来?项目建设资金哪里来?
位于县城西北角的民勤县园艺场,占地180亩,长期以来,树木品种退化,林地范围收缩,已经失去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各地开发商眼中,这是一块 “肥肉”。如果进行商业开发,县财政将收入近2亿元。但经过多次调研,为了给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推进奠定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民勤县毅然决定将将这块土地划作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中新教育苑区的建设用地,并估算投资约2.8亿元用于新建教育苑区的学校建设。
从舍弃收入2亿到选择投入2亿,这是民勤县委县政府为了民勤教育做出的重大决定。 对此民勤县教育局局长李忠民说:“县委、县政府看重的不是眼前的经济利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我们这样的贫苦地区,教育办好了,老百姓的日子才会更好!”
8月28日,记者来到民勤县城西城区教育城建设现场,在施工现场吊架林立,机器轰鸣,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加紧施工。一幢幢造型独特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工程迅速推进,没有看到丝毫因为资金不足而导致的工程停滞和延缓。据了解,为了保证“教育城”顺利建成,民勤政府和教育部门多渠道筹措、多角度整合教育项目资金,落实工作责任,严明工作纪律,全力保障教育城新建学校项目工程的资金支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目前,西城区教育苑新建四所学校累计完成投资1亿多元,其中2012年上半年完成投资5417万元。
南关小学是教育城项目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施工点。南关小学的校长在采访中说:“项目开工以来,我就日夜守在项目工地上,亲眼看着教学楼和宿舍楼从这片洼地上建起来,心里踏实,为孩子们能有一个好的上学环境,我们苦点、累点都是应该的。”截至目前,南关小学已完成各主体框架、封顶、墙面粉刷、门窗安装等工程,预计今年下半年就能彻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其实,在县城打造教育苑区,只是民勤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举措之一,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努力将民勤县打造成省内外闻名的“教育县”、“教育城。”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送支帮扶”: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提速
师资力量均衡和教育资源均衡是城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实现教育的城乡一体化,必须实现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均衡和一体化。
民勤县委书记费生云曾经在第27个教师节上说:“实现‘十二五时期民勤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最关键的在于师资队伍的公平”。
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的严重不均衡,是民勤教育产生县城对农村磁铁效应的最根本原因。为此,民勤县把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教师队伍均衡发展作为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在政策、项目、师资、设备等方面积极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把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赢在起跑线上,作为民勤义务教育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民勤县从政策上建立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各级领导定期深入农村薄弱学校调研指导工作,帮助学校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对农村薄弱学校优先安排师资,优先安排项目,优先安排教师培训,落实乡镇教师岗位补贴政策,对薄弱学校免除教师培训费、项目审批费等各类管理费用。
建立城区学校与薄弱学校“对口帮扶”制度,城区学校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开展教学支持活动,加强教学研讨交流,培训教师2100多人次,并为南湖希望小学、红沙岗镇小学等薄弱学校赠送了5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帮助薄弱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从师资力量上,把深化教师人事改革作为促进师资均衡发展的根本,切实强化队伍建设,积极促进城乡交流,不断加强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师管理机制。
围绕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工作,每学期分两次组织城区学校骨干教师、优秀教师送教下乡,通过城乡教师上示范课、公开课,交流教学经验,传递教改信息,送教下乡。
教育局每年从城区教师中选拔20名教育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到全县20所农村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教学支持活动,先后有180多名城区教师选派到农村学校,下乡轮教,帮助学校培训师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城区学校教师与薄弱学校教师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通过讲座、座谈、网络培训等活动,加强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组织城区学校和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开展教学研讨,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开展学教活动。同时,城区学校还在教学信息、课件设计、图书设备等方面大力支持薄弱学校,从而整体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
通过多种措施,进一步均衡了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使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和城区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从根本上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使民勤城乡教育一体化进入了快车道。
花“大力气”: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护航
走遍沙乡大地,无论县城还是乡下,“最好的房子是校舍,最美的地方是校园”。为了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顺利进行,近年来,民勤县不论政府,社会,民众都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强化薄弱环节和农村地区,力求均衡发展,推动教育整体提升。
“举万民之力,尽全县之财”,是民勤县加大教育投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真实写照。
2006年开始,民勤就设立了“县长教育基金”,每年由县财政按上年度一般预算总收入的百分之一列入预算;全县财政供给的在职人员每月捐出一元钱;向社会各界、企业、单位、团体和个人募集资金。截止2011年8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县长教育基金办公室已收到社会各界捐款757.74598万元,累计为6632名贫困教师、中小学生和考入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发放救助、奖励金470.2789万元。其中救助家庭贫困大学生518名、中小学生5472名、教师172名;奖励优秀大学生94名、农村“两户”子女大学生376人;支付希望小学修建费60万元;根据捐款人意向,支付红沙梁乡两所贫困小学课桌购置费1万元,东湖镇红英学校建设费1万元,泉山镇完全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费4740元。为民勤贫困学生和困难学校的教育解决了很多问题,进一步实现了教育公平。
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县委、政府筹措资金,为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每人每月增加50元交通补助,鼓励教师安心乐教。2008年冬季,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向农村“微型”小学紧急拨款20万元,解决学校取暖的燃眉之急。2009年,一座投资170多万元的天桥横跨县城西大街,成为连接四中两个校区的安全通道。2010年,教育部门筹资90多万元为全县48所学校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为全县城区12所中小学、幼儿园统一派驻保安17名,试点推行农村寄宿学生校车接送制度……
通过争取国家项目投资、社会捐助、自筹、借贷、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等途径,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和危房改造力度。近年来,先后争取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寄宿制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等重大项目,完成项目投资6100多万元,修建校舍7.9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5.2万平方米,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民勤对教育的投资不是仅限于政府的财政投入,民众对教育的热情和投入也是不容忽视的。
东湖镇的聂学成多年在外地打工,两个孩子在县城读书,为了让两个孩子安心学习,他让妻子到县城租房照管孩子上学。当问到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可惜不可惜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可惜。孩子学习比什么都重要,钱没了可以再挣,耽误了娃娃们的学习永远也补不回来”,他们把有限的收入主要用在了供孩子上学方面,这样的家庭和家长在民勤早已是普遍的了。陪孩子来县城读书的家长在县城买房、租房,一切都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服务教育。教育事业支撑、拉动着民勤县城第三产业发展。
一件件,一桩桩,都在为民勤教育实现城乡均衡的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支持和有力的资金保障。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保驾护航。
办“大教育”: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冕
最终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民勤提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核心目标。
“我们要办‘大教育”民勤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我们的‘大教育不光是要让人人参与教育,人人重视教育,更要把教育的质量提上来,建“教育城”是从硬件上解决民勤教育的困难,师资均衡是从软件上提升民勤教育的整体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把城乡纳入到一个体系,同步提高,才是真正的一体化”。
为此,民勤县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建设与管理、经费保障、人事制度改革等,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把优化教育结构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因势而变,适时调整学校布局,主动适应教育发展形势。切实强化队伍建设,积极促进城乡交流,不断加强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师管理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帮贫助困,建立了贫困家庭学生救助长效机制,基本实现了“人人上得起学、上好学”的目标。
民勤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举动促进了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使民勤县各类教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近年来,民勤一中、民勤四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分别进入省、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民勤职专在校学生达到4900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规模最大的职业学校之一。幼儿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各乡镇积极利用中小学撤并后的闲置教育教学资源,创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
在农村,设立农村寄宿制高级小学、寄宿制完全小学,实行初级小学、高级小学“4+2”分段式办学模式,将一个乡镇的五、六年级学生和优质教育资源集中起来办学,尝试初级小学和幼儿园寄宿制办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的浪费问题,最大限度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扩大了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回顾民勤教育均衡发展的历程,民勤教育局党委书记闫好俊说:“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我县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先决条件;坚持从实际出发,长远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是我们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群众理解和广泛支持,是民勤教育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均衡发展的基础;整体提高队伍素质,是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保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所在”。
“我们民勤是个缺水的地方,民勤人很珍惜水,很渴望水,但比起水,民勤人更珍惜和渴望的是教育。”民勤县教育局党委书记闫好俊对记者说。“民勤人通过自己对教育的热情,坚定不移的信心,正在沙漠深处办让人民满意的“大教育”。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