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的思考

2012-04-29 00:48:14祁飞飞
商场现代化 2012年23期
关键词:中道伦理思想亚里士多德

祁飞飞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主要代表著作之一,书中阐述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思想和主张。其中“中道”思想可以说贯穿于亚氏伦理思想体系始终。文章从“德性即中道”入手,论述中道伦理思想内涵,点明中道伦理思想特征,最后结合现实阐述中道思想在现当代的价值及意义。

一、 中道伦理思想的内涵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体系构建于他的幸福论与自我实现论的基础之上,他崇尚适度反对极端,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善。

亚里士多德认为,善即是有用,物的有用之处便是它的善,而对于人来说善便是使人更具价值的属性。人生的目的是幸福,要达到这一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发挥人的理性。“幸福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完满德性的实践活动”①这样看来美德与幸福是相一致的,是目的也是手段。

亚里士多德把美德分为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在这里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后者。道德德性是什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又不得不回到亚里士多德对灵魂组成的理论之上。人的灵魂状态有三种:感情、本能和品质。感情和本能都与德性无关,德性必定是品质。亚里士多德认为每种德性都使拥有这种德性的事物表现出好的状态,又使它完满的完成其功能。以此类推,人的德性就是即使人表现善的状态,又使人可以成功完成实践行为的品性。这样便是中庸之道,道德德性与感情和实践有关,而感情与实践中存在着过度、不及与适度的差别。这就需要人们利用理智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感情,来避免过度和不及,以便始终保持适度原则。“所以德性是一种适度,因为它以选取中间为目的。”由此亚里士多德得出一个与毕达哥拉斯派相同的结论——“善是一,恶则是多”②来说明过度与不及是恶的特点,而适度则是德性的特点。

二、 中道伦理思想的特征

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在方法论视野范围内可以说是指导人们实践的中道原则,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了应然性的要求。为了让我们更加详尽地明白和理解中道思想,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对中道原则特征进行了论述。

1.中道原则建立在理性和感性统一之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智部分组成,也由感性部分组成。而灵魂是一个整体,灵魂的活动也就是包括灵魂所有部分的活动。在人的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被理智和非理智因素所影响。亚里士多德说:“德性是一种选择的品质,存在于相对我们的适度之中。这种适度是由逻各斯规定的,就是说,是像一个明智的人会做的那样确定的。”③这样看来,不及和过度都是源于没有按照正确的逻各斯去做,都会导致伦理德性的毁灭。只有中道原则才会使理智与欲望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才会遵循伦理德性的轨迹。由此,中道原则体现着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统一。

2.中道原则体现的是感知与实践的统一

亚里士多德指出德性一方面是原理,而另一方面“德性是一种善,”是“一种现实活动”。这就要求人们在体会和掌握中道原则的内涵之后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当中,在实践中贯彻中道思想。人只有通过实践德性行为,才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道是一种现实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选择中道,必须通过人们对理智、情感、意志的调和与控制来达到获得中道的目的。一味地只从理论上去理解,是无法真正体味和感知中道精髓的。所以中道原则是通过感知和实践来践行的。

3,中道原则包含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善是一,恶是多”,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无论是事物的德性还是属人的德性,中道都是唯一的,而过度和不及则是多样。就像射箭,射中靶心很难,而偏离靶心却很容易。我们从这个例子可以体会到中道原则的原则性所在。另一方面,在实践中道过程中主体对于“中间”的把握不同,所引起外界对于其行为的评价和其行为导致的结果也不同。在适时适事的情况下能动的调节“中间”的标准,是中道原则对人们在践行中提出的要求。这一方面体现了中道原则的灵活性和多元性。中道原则的原则性在灵活性之中,且统摄灵活性;其灵活性包含有原则性,体现原则性。因此,中道原则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三、 中道原则的现代价值

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是建立在目的论之上的,是实践伦理学。更加讲求的是在实践中践行德性,使之成为人的一种属性。这一特点使得他的思想和理论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是一种人们通过习惯养成可以达到的目标。

1.“中道”在道德修养上提供了一种可能,指明了一个方向。

随着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金钱和物质的追求逐渐呈现出过度的倾向。造成了社会风气的污浊,形成短视发展模式。不利于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保持一种适度。中道诉诸于对人的一己私欲的节制和自我修养的提升,促使人们心灵达到平和、和谐的境界。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从自身出发,韬光养晦,自我修炼道德素养,以一种适度的人生观价值观来为人处事。那社会的发展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反之则不然。

2.“中道”从相容的角度来审视理智与情感的关系,尊重人性。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体现的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它不仅肯定了理性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也明确了情感的判断作用。道德应该是理与情的统一,情感之中有理性,理性之中包含着情感,只有理性与情感的和谐共存才是中道的状态。这种思想理论对存在于当今现实社会中的禁欲主义和享乐主义进行了有力抨击,从尊重人性的角度之上合理引导人们对道德的认知,培养德性品性。

3.“中道”所体现出的美和善是当今社会人们任然在追求的目标。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一种“中间”状态,这其中不仅包括的求真,更是一种向善的期盼。准确地说中道,不仅符合事物的真实状态,更加完成了行为主体善的实现。而这一实现带给人们的是心灵上美的愉悦感受。“过度与不及都破坏完美,唯有适度才保存完美”,正是说明了中道中所包含的审美标准和意境。直到现在,人们仍将这标准沿用至今。

亚里士多德为我们展现了一部恢弘的中道思想史诗,在阅读这部著作时我们有的不仅是对前人思想之广博深远的赞叹,更有的是将其中的思想理论结合自身的反思。只有通过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真谛。直到今天,亚氏的中道思想仍源源不断的带给我们启发,让我们感受其中的和谐之美。

注解:

①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②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③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2]天方林 《伦理德性的核心原则》[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6

[3]梁齐伟《亚里士多德“中道”伦理思想的解读》[J]理论探讨

[4]罗国杰,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祈飞飞,(1989—)女 ,汉族,籍贯:新疆区伊宁市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伦理学专业201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伦理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中道伦理思想亚里士多德
禅活
醒狮国学(2019年12期)2019-02-24 06:54:47
静淡
醒狮国学(2019年11期)2019-02-24 06:54:37
观茶
醒狮国学(2019年10期)2019-02-24 06:54:26
人生棒喝
醒狮国学(2018年4期)2018-08-04 08:54:20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哲学评论(2017年2期)2017-04-18 01:15:27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20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
短篇小说(2014年12期)2014-02-27 08: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