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数字技术复原历史建筑的探讨

2012-04-29 00:48张怡
商场现代化 2012年23期
关键词:历史建筑数字技术复原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尤其是数字建模技术不断完善,历史建筑资料的保存和复原整理的工作,也由此有了新的技术的支持。本文旨在唤醒整个社会对历史建筑的复原的认知和重视,主要探讨了历史建筑在当今社会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现代数字技术对历史建筑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复原、保护作用。

[关键词]数字技术 历史建筑 复原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主要的物质环境。建筑上凝固着人的生活,他们的需要、感情、审美和追求。所以历史建筑成为了人们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的物证。

一、研究状况评述

历史建筑的复原与保护是我们当代义不容辞的责任。梁思成先生曾不无遗憾的说:“我国古代素无客观鉴赏前代建筑的习惯。在隋唐建设之际,没有对秦汉旧物加以重视或保护。北宋之对宋元遗构,亦并未知爱惜。近代破坏更甚”。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历史建筑是某个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因为它们见证了这个城市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变化。所以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和延续,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印记也是无法复原的。然而现在很多的历史建筑由于战争、自然灾害以及现代工业旅游业带来的污染,许多历史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变形和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所以将历史建筑复原,利用数字技术将其进行完整的修复,就是今天历史建筑的保护的真正意义所在。“历史建筑复原的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保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所有的措施都应当基于充分的研究和评价”。所以在对历史建筑的复原中引用数字技术,虚拟的历史空间对其进行修复、复原研究,不但可以积极有效的推进研究的进程,并且值得作为建筑资料保留以备后人研究借鉴。

二、历史建筑复原的中的问题

(1)自然原因

历史建筑的复原在自然的破坏中,主要指非人为所引起的破坏。如风雨的侵蚀、阳光的照射、空气干湿的变化、冷暖的缩胀、雷电以及鸟兽、虫蚁、细菌等的损害等等。这些都是对历史建筑复原当中存在的一些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所谓的人为原因也就是人为的破坏,就是由于人所造成的,比如说对大量具有历史性的建筑进行拆毁、胡乱的改造、任意的敲砸、大量的污染、失火、环境的破坏等等。

(3)知识库建立的困难

历史建筑由于一些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的破坏,让原本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失去了很多的资料。因为这些知识库不仅数据量大,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新的信息也在不断的更新。目前,我国传统的知识库的建立还是大多以纸质的形式进行记载,这样的形式会使更新的周期拉长,不利于新的资料及时进入。这种传统的知识库的建立方法带来的问题是无法跟上建筑维护的变化。传统的方法还存在着资源共享低的问题,因为翻阅的不方便使人们不能快速与随时查阅资料。

三、数字技术在复原历史建筑中的应用

保护历史建筑,就是保护历史建筑的原貌。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就是在历史建筑的复原中能充分认识到它的特殊性,并且在我们对其进行复原的时候不能改变原来历史建筑的有行或者是无形的特点,这是非常重要的。利用数字化技术是没有破坏性的,并且具有效率高的特点,对由于保护的不恰当和环境带来影响的历史建筑,我们都可以对其进行合理、充足的复原与再现。这种静态的信息技术的建立以文字、符号、图像等形式进行记录、描述、加工在数字载体上,借助虚拟的三维空间来对历史建筑复原。由于之前最传统的记录会给人们带来不方面,数字化系统可以更好的将历史建筑的年代,建筑尺寸等一系列的科学归类存放。人们日后也可以借助计算机的统计功能,能方便快捷的有效的查阅到相关资料存放的具体位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数字技术使得一些历史建筑的复原方式更加便利,利用数字化这个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建筑的拍摄、测量等数据的收集,然后再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运用到三维空间的转化。同时还可以运用3DSMAX,AUTOCAD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来创建相关的模块,这样便于对文物本身的数据测量,鉴定,或复原纹饰,创建新的仿制品,这就对文物数字化保存、展示等有着重要的复原作用。

四、结语

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这个城市的历史见证者,其中也蕴含着很多的文化积淀。如果这些历史建筑一旦损毁了,那么这些历史建筑所包含着的历史信息就将不复存在了。而数字技术的运用就能很好的将其历史建筑缺失的部分更好、更直观的复原。并且利用这种数字技术对历史建筑的复原有着很多的利处,这样也是对文明的一种传承;其次,对历史建筑进行一种虚拟的仿真复原,给我们后代留下很好的财富,并且可以让后人更好的认识之前历史建筑所给我们打来的一个全面的认识,对我们也是一种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思成.梁思成谈建筑[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9。

[2]1999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通过的《木结构文物建筑保护标准》。

[3]吕舟.《从雷峰塔重建谈历史建筑的复原问题》[J].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作者简介:张怡,女,武汉纺织大学2011级研究生,设计艺术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猜你喜欢
历史建筑数字技术复原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新形势下对加强重庆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的研究
百年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和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浅谈恩阳古镇历史建筑的现状与保护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