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嵩
摘要:随着重庆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深入,重庆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导致许多历史建筑遭受巨大的破坏。随着社会各界对历史建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处在当前这个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主要以重庆历史建筑为例,提出几点在加强重庆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的措施,旨在为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开发;重庆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转变的不断深入,使得包括历史建筑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传统习俗等开始在社会生活当中逐渐丧失主导地位。我国现代化进程改革始于上个世纪中期,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步入到快速发展的轨道,将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现代化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包含精神层面,同时也包含物质情面,其对我国城市化与农村的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在这个进程中,传统文化的地位正在持续下降,赖以延续的实物载体历史建筑也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消失的风险。所以,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早在1986年12月8日,重庆就与天津、上海等城市就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座坐拥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如何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重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重庆历史建筑保护措施
(一)历史建筑外观保护措施
1、外观修复。所谓外观修复,指的是针对重点保护历史建筑与重点历史保护区内部的建筑外观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通过深入的调研以后,尽可能针对建筑原始的外观实施修复处理。针对历史建筑来说,原则上并不可以完全根据原样进行重建处理,其会导致历史建筑本身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情感价值完全丧失。这就需要根据“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应当尽量保留历史建筑原来的文化风格,同时针对原有的墙面实施技术方面的保护,外墙面加固与造旧处理,外墙墙裙采用防潮层修复技术,防止地面毛细水上升,加强墙基防护,保障修复以后的建筑外观能够在整体层面上保存传统的历史风格。
2、局部更新。局部更新主要是针对一些一般的历史风貌区与历史建筑方面的保护,相应的外观保护重要性并不如文物保护单位,但整体风貌仍然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历史建筑本身的外观与颜色应当维持原样,尽可能在保障材料、比例以及尺度协调的基础上,针对损害较为严重的部分采用局部更新的方案进行保护,以此来针对历史建筑及历史街区的历史特征进行延续。
局部更新是当前常用的一种方案,主要是以旧的建筑体量作为基础,适当增加一定的新元素,使得新旧元素能够在建筑中形成对比、协调的良好关系。新元素的融入通常都能够以其新技术、新材料以及小体量,充分彰显出历史建筑中旧元素的沧桑感与历史感。需要注意的是,新元素的融入必须要遵循“可逆性”、“可识别性”以及“可读性”的基本原则。可逆性指的是将新元素移走以后,历史建筑原来的结构并不会受到任何干扰;可识别性指的是新旧元素之间不会存在混淆的现象;可读性指的是新元素的融入尽可能不歪曲或者遮盖历史建筑当中存在的历史痕迹,而是应当采用相应的方案彰显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对应层理。
3、改造与扩建。针对非保护性的历史建筑来或是,应当在尽量保存其原有特色、文化的基础上,综合参考历史建筑功能、健康以及安全等相关需求,针对其实施改造与扩建处理,以此来添加建筑面积与建筑要素。历史建筑在改造与扩建设计过程中,整体处理良好的设计能够有效彰显历史建筑文化的延续性,改造与扩建的部分,相应材料、尺度、比例以及形式等方面的设计,应当借鉴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并将其吸收进行巧妙的设计,使其能够表现出整体的历史景观。新旧建筑之间是否能够进行有效配合的重点在于有效处理两者之间的装饰、材料、比例以及高度等细节部分,在历史建筑环境中必须要防止选择完全不同的材料、规模以及形式等来设计。比如,法国知名的里尔美术馆改扩建工程(图1),通过改造以后的新馆在单体建筑方面选择透明的玻璃幕墙与简单的几何形体方式,使其能够与老馆华贵、庄重的历史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整体规划布局方面综合参考老馆尺度与形体情况,新馆与老馆之间工程组成了宽阔的外部空间,其在充分尊重历史建筑本身风格的同时,又有效彰显了现代建筑的新元素,真正实现功能与性能的有效拓展。
(二)历史建筑室内保护措施
1、根据原有用途与功能利用。根据历史建筑原有的用途与功能进行利用是保护历史建筑的最为普遍的—种方式,同时也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国外大部分宗教建筑、行政建筑以及皇宫等都是采用上述方式来进行保护。对我国来说,宫殿、寺庙等往往采用该种方式。因为极为悠久的历史,再加上与之有关的宗教传说,使得这些建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针对该种类型的建筑或者古迹而言,其本身性质较为单纯,历史、活动、文化均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根据原有的用途与功能进行利用就能够取得理想的保护效果。比如我国沈阳市传染病医院(原满洲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病栋)、辽宁宾馆(原为奉天大和宾馆)以及沈阳站(原奉天驿)等,其均是根据历史建筑原有的使用性质或者使用性质详尽的原则加以合理利用,均获得了良好的保护成效。
2、博物馆利用。历史建筑作为博物馆里利用的方式数量最多,同时也是国内外公认可以充分发挥其效益的一种方法,其能够针对历史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其对应的价值。比如我国故宫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以及罗马梵蒂冈博物馆等。
3、图书馆、学校等文化行政部门。德国、法国、意大利以及英国等国家的高校基本上都是沿用古建筑来进行设计,而我国也有这方面的应用,比如辽宁省政府(原东北大学)、沈阳儿童图书馆(原满铁奉天公所),又比如长春市长春地质学院就是选择日本侵占东北阶段建设的“满洲国”行政办公建筑来当作教学楼,而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均是选择该种方式的例子。
4、旅游对象。将历史建筑用作旅游参观对象是最近几年以来跟随旅游产业发展而广泛应用的一种模式,比如“钓鱼城、张飞庙、湖广会馆等”。
5、城市公共设施。针对一些保护等级较低的历史建筑来说,还可以用作公园、参观以及旅馆等公共设施使用,比如德国法兰克福承重的麦芽糖作坊被改造成旅游酒店。
二、重庆历史建筑开发措施
(一)基于历史建筑文化教益的开发利用
历史建筑的产生与其使用功能的改变总是和该建筑具体位置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而历史建筑四周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则会导致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产生相应的改变。部分历史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会根据历史的推进而丧失,在当前由于缺少人文环境的背景而不再适宜给予其全新的具体使用功能,针对上述历史建筑的开发利用则应当彰显其文化教益。比如我国价值极为突出的故宫、佛光寺等,通过文化教益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因为变化对价值产生的破坏,同时又能够有效满足其对公众展示方面的需求。
(二)基于历史建筑性能提升的开发利用
建筑性能主要指的是其具备的作用与功效,其也是随着人民群众使用需求的改变而持续变化的。在历史长河的推进过程中,部分建筑的外部自然环境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人文环境当中的一些关键的方面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转变,使得建筑本来的使用功能可以得到有效的延续。针对上述历史建筑,开发利用则应当对其性能进行提升处理后急需原来的功能。历史建筑性能提升一方面的由于部分仍在使用的历史建筑存在历史侵蚀或者人为损坏的情况,必须要针对其进行加固修复来保护其对应的价值;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建筑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历史建筑在保护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实施适当的性能提升对有效延长其使用功能至关重要,性能提升就成为人文环境当中有效保护历史建筑原有使用功能的重要途径。
(三)基于历史建筑功能更新的开发利用
人文环境或者自然环境当中的某个方面产生变化都会引发历史建筑使用功能产生变化。随着历史建筑保护理论方面的持续发展,相应的保护措施已经不再局限于静态的变化,而是逐渐发展成动态方面的保护。针对历史建筑而言,则是在修复保护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时代的相关需求进行功能更新,赋予其全新的使用功能。历史建筑在通过保护修复以后具备良好的物质生态状态,而功能方面的更新则可以进一步激发历史建筑的精神生命活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针对历史建筑实施功能更新的时候,新功能方面的设计需要与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进行有效的联系,同时还需要以历史建筑的物质空间的承载能力作为基础,即不仅包含文化层面上的关联性,同时也需要内容方面的相容性。
历史建筑开发利用的具体方式通常会综合参考历史建筑的现实情况来进行设计,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多元化的趋势,历史建筑开发利用的具体类型划分成上述三个类型仅仅是从实用功能方面的主要变化情况着手,在实践过程中极有可能是选择多种方案开发利用的方式并存的现象。比如重庆市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特园,最开始是作为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然后当作中共南方局对外联络的场馆使用,在1941年时,黄炎培、张澜等在特园正视建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并将同盟的总部设置于此。作为我国民主党派活动的主要场所,特园是中共抗日民族同一战线的重要见证。在2008年通过修复以后的特园再一次彰显了当年的历史风采,并且通过再利用作为我国民主党派陈列馆进行使用。因为特园原有的展示面积相对较小,为进一步加强该段历史的研究与宣传,重庆市通过研究以后在特园旁边进行陈列馆扩建,最终在2011年完成扩建工程。新建的陈列馆与特园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形成了统一、协调的风貌(图2),而上述工程正是综合利用扩建再利用与功能更新的方案。
结语:历史建筑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见证,本身属于一个城市风貌的实际体现,本身具有唯一性与独特性的特点。现阶段,历史建筑保护已经被当作彰显城市灿烂文化与悠久历史的关键环节,针对重庆历史建筑具备的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与利用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充分结合重庆历史建筑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各方面措施加以保护,同时进行综合性开发利用,使得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