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面积、产量位居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第二位,是全国粳稻生产第一大省。2011年,全省水稻面积5171.3万亩,产量2062.1万吨,占黑龙江省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的25.1%和37%。今年黑龙江省粮食种植按照“955” 结构进行调整,水稻预计达5300万亩以上,水稻面积比上年增加129万亩,增幅2.5%。
今年,黑龙江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指导思想是:以粳稻、大豆、主产蔬菜、马铃薯等主要农产品为重点,以农业统计为基础,以市场监测为手段,以会商会议为机制,以主流媒体为载体,全面推进市场监测预警工作的开展,并以此常态化,为加强宏观调控、指导优化结构和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一是提升农业统计质量。加强统计人员培训,计划在5月、8月、11月分别召开农业统计工作座谈会、举办统计员培训班,对全省13个市(地)、30个农业调查基点县的农业统计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加强数据采集工作。基点县严格按照农业统计工作方法,科学选取乡村、农户、地块和市场等统计信息采集点,确保采集数据具有代表性。督促各基点县加强粳稻种植调查户生产经营档案的记录管理,按照农户调查档案管理要求,及时准确填写生产经营记录,为粳稻成本收益分析奠定基础。同时按照科学的方法实地采集数据信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加强数据审核检查工作,对基层上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加强统计工作指导。通过建立QQ群、电话短信、电子邮件、明白纸以及深入基层实地指导等多种有效方式,及时发现、解决统计工作中在的问题,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强化市场运行监测。扩大监测覆盖面。在全省现有25个农业调查基点县和大型粮食批发市场开展市场价格供求运行监测基础上,增加粳稻价格及供求情况监测点数量。开展重点季节监测。在粳稻收获前后(每年9月20日至次年3月末),开展粳稻价格周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粳稻收获后价格变动情况,开展粳稻全年成本收益分析,掌握粳稻成本收益状况,开展农情实时监测。通过实地调查以及与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气象等方面专家沟通咨询,及时掌握重要农时季节粳稻生产情况,了解掌握粳稻种植面积、作物长势状况、病虫害发生及危害程度、气候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及时掌握供需变化情况,指导销售,促进增收。
开展产销形势分析。产销形势分析是监测预警的核心,是引导结构调整适销对路种植的保障。每年春季举办产销形势分析会。
建立健全会商机制。黑龙江省建立由省农委、统计局、粮食局、物价局、商务厅、气象局、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南华期货公司、北大荒米业等粳稻生产、管理、科研、加工、流通、气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权威人士组成的专家分析师队伍,为提高市场分析预测的时效性、准确性、科学性、权威性和前瞻性奠定了基础。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一般预警信息采取报告单位初审、主管处室二审、委主管主任终审的“三审核”制度。对事关国计民生、影响重大的预警信息,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会商,会商研究通过后,确定预警信息发布的范围、方式和途径,为政府宏观调控和预防市场波动提供及时有效决策支撑。
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完善《黑龙江省农业统计物价和成本调查管理办法》,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制度,使各级农业统计人员明确工作任务要求,责任到人,奖励先进,激励后进,用制度管人、管事,使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不断提升市场监测预警水平。(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市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