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汉文化中,表示颜色的词汇丰富多彩,但因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词汇都被赋予了基本义之外的文化内涵。文章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对常见的白色、黑色和红色这三种基本颜色词进行了对比研究,意在揭示它们在英汉文化中的异同,以减少使用中的语用失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
英汉文化的不同导致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与文化习惯上存有差异,其中各种颜色词的使用差异就是很突出的一例。颜色词,是一种感官词,是英、汉词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语义也从单纯的颜色区分派生出许多新的文化含义,从而丰富了语言的表述方式,传达了含蓄深刻的文化内涵。
以下仅就英汉两种语言中白色、黑色和红色这三种基本颜色词的异同予以分析研究。
一、白色
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白色给人以洁净、明亮的感觉,象征纯洁和完美。如英语文化中,婚礼上的白色衣裙,《圣经》故事中长着一对洁白的翅膀、头悬银白色光环的天使无不是纯洁美丽的化身。汉文化中唐朝张九龄的“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缁”,又如“白玉无瑕”,“阳春白雪”等成语比喻美全和高雅。在这一层意义上,东西方的文化已开始走向融合,在中国,人们常称医护人员为“白衣天使”,文学作品中也有“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之说。
但差别仍旧存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白色也象征不祥,令人恐惧,甚至被视为“死亡之色”,如丧事称为“白事”,其消费称为“白色消费”。另外,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白脸”,象征奸诈阴险,“唱白脸”意为作恶人。与汉文化相比,英语文化中的白色有:whiteChristmas(白色圣诞节),awhiteday(白色的日子,即吉日)等等,体现了英语文化中崇尚白色的深厚情感;“white”又常引申为公平、公开,如:“Theytreateduswhite.”(他们公平地对待我们);在英语文化中,white还象征权力和上层,如Whitehouse和Whitehall,分别是美、英两国权力的象征,WhitePaper(白皮书)是西方国家发布的正式文件。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英汉民族各领域的合作与理解。
二、黑色
在英汉两种文化层面上,黑色亦有其共性。首先,黑色表高贵稳重。如西方公共场所的与会人士,及法庭上的法官大都着黑色服装以示庄重。在中国古代,大臣们与皇帝谈话时,要穿上黑色丝绸做的“缁衣”。其次,黑色亦指非法和邪恶。如:在英汉文化中,黑市(blackmarket),黑钱(blackmoney)都与非法活动有关。汉语文化中的黑社会与英语文化中的黑手党(blackhand)均指违法乱纪的犯罪团伙或组织。第三、黑色表悲哀和沮丧。如黑色也常用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渲染恐怖的气氛。英语里,ablackdog,blackdespair均表悲伤、沮丧或绝望。
黑色是英语文化中常用的表厌恶的颜色。如:blacksheep(败类、败家子),blackmail(敲诈、勒索)等,在西方占星术中,黑色的镜子和水晶球都是巫师占卜的工具,由此可见,黑的贬义色彩相当强烈。
在汉语文化中,黑色多有浓重鲜明的政治色彩,是反动和反革命的象征,如“黑帮”、“黑五类”等。黑色的含义还经常与人体的某一部位相联系,如京剧中的“黑脸”,则是刚直不阿、大公无私的象征。
离开这些相关文化内涵,语用失误也常出现,比如对blackbox(黑盒子,黑匣子)和红茶(blacktea)这些词,常常是误用。
三、红色
在英汉文化中,红色是最能体现英汉文化中颜色观的差异。在汉文化中,红色是褒义色彩最强烈的一个颜色词。首先,红色象征着热情、喜庆、吉祥。尤其是春节和婚礼,有红对联、红灯笼、红福字、红绣球表喜庆,披红、开门红等表示顺利与成功,形成了尚“红”的民俗和观念。其次,红色是富贵、华丽的象征。如诗句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指的是达官贵人的住宅,相类似的表达还有“朱轩”,“朱雀”等。第三,红是汉文化中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颜色词,如红旗、红色政权等均被视为与政治相关,象征着革命、正义。
但在英语文化中,红色的文化内涵就截然相反。首先,“红色”多含有贬义,总与流血、危险、灾难和愤怒等相关。如haveredhands(犯杀人罪),redruin(火灾)等。其次,英语文化中的红色会使人联想到淫荡、低级。如redlightdistrict(红灯区),scarletletter(红字)在美国殖民地时期是通奸罪的标志。第三、在英语文化中,red也常具政治色彩。
红色这一颜色词在英汉文化中的差异尤其值得注意,最容易产生语用失误现象。
经过对基本颜色词中的白色、黑色和红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内涵的讨论,不难发现,这些基本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虽有其共性,但更多的是存在着差异性。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共性,尊重差异,学会察“颜”观“色”,将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减少语用失误,促进和加强不同文化语境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1]高芳.论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J].河南大学学报,2006(6).
[2]姚小平.基本颜色词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1).
[3]赵贤州.关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作者简介:杨丽波(1971-),女,湖南新晃人,硕士,副教授,长沙民政学院,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