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华 韩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阅读教学应真正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阅读教学焕发出应有活力。
一、质疑问难,展开个性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而且要教学生学会质疑。质疑应在难点处求疑,矛盾处求疑,模糊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易错处求疑,空白处求疑。在教学中应结合课文和现实生活创设一种开放的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有了问题,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实现语文再创造。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我”回忆了鲁迅的四件事,其中第二件事谈“碰壁”时讲到“四壁黑洞洞”,学生产生了质疑:“‘四壁黑洞洞指的是什么?‘碰壁又指什么?”这时我引导学生将鲁迅先生前后说的话联系起来再进一步质疑:(1)鲁迅当时所处的时代是什么样的?能举例子来说明吗?(2)“黑洞洞”表明鲁迅当时对社会的态度是怎样的?面对这样的环境,他害怕吗?(3)即使鲁迅的鼻子碰扁了也不怕,这说明了什么?(4)鲁迅风趣幽默地把斗争比做碰壁,表现了他什么精神?然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自语,鼓励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质疑问难,如此以来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学习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们的思考、伴随着学生们的质疑,他们自己阅读、体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做到了不盲从、不“尽信书”,充分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二、自主学习,激活个性参与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应拥有学习和发展的自由。因此,教师必须把阅读的自由、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自主探索,真正实现个性的发展。学生知识经验兴趣爱好不一样,内心需求也不尽相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采用并列式段式,如《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迷人的张家界》等等,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重点精读,只有学生自由地把学习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挖掘才会深入,对文章的理解相应就更到位了。我通过远程教育网络,聆听过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的《迷人的张家界》,他一反传统的课堂模式,一上课就问学生知道哪些有名的旅行家?学生答知道徐霞客和马可·波罗,他当即组成两个旅游团:徐霞客旅游团和马可·波罗旅游团,接着让两个“旅游团”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点,把自己当作一个优秀的导游来向游人介绍风景,并强调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游,最起码的要求就是朗读水平要高,其次要善于用新颖有趣的传说把游客所见到的景物讲得趣味横生,这样游客才会游兴大增。学生听了兴致盎然,立即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点先练习朗读,而后穿插自己认为合理有趣的神话传说、民间传说串成解说词,课堂散发着个性的想象,让我们听过这节课的老师内心暗暗叫绝。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课堂上充满了乐趣,形成了主动、生动和互动的个性化氛围。
三、理解体验,增强个性感悟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愉悦兴奋,或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人们带着强烈的个性特征进行阅读,融进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并获得审美乐趣。《落花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名篇,在以往的教学中,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花生的默默无闻,不炫耀、不张扬,我在教学本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辩题:当今社会你想做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为学生创造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所以许多学生说要做花生那样的人,无私奉献从不张扬;也有一些学生说要做苹果那样的人,善于表现自己,张扬个性;更有学生说既想有花生的品质,也想有苹果的勇气与才华,因为现在社会需要自我表现的人才。是呀!花生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是可贵的,但苹果的自我推荐也值得赞赏。学生的理解远比教师教他的丰富而深刻,而且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赋予了老教材以新的含义,提升了教材的价值,体现出教学的现实意义。这种体验是学生个性化的主观感悟,是学生内心情感的流露,是学生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
四、想象创造,发展个性思维
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或点到为止,或留下空白,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把静态的平面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生活原像。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贮存的感性材料对文字进行思维加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与课文重点部分的对话中,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些课文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其实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
如教到《泉水》一课最后一段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只有两个词,后面有六个小圆点,这叫‘省略号,它告诉我们泉水还流过很多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泉水它流过哪儿?遇见了谁?都说了什么?学着课文的样子,说一说。”由于有前面教学作铺垫,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练说,情感很投入,气氛很热烈。
生1:泉水流过校园,看到同学们在读书,泉水说:“读吧,读吧,我的琴声很美,正好为你们琅琅的书声伴奏呢!”
生2:泉水流过沙漠,看到小树耷拉着脑袋,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喝饱了你们就能长成大树,把大沙漠变成大森林。”
生3:泉水流过青青的草原,看到马牛正在赛跑,泉水说:“跑吧,跑吧,我的琴声很响很响,正好为你们加油呢!”
学生通过想象对课文有了新的更为丰富的感悟。在描述想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优美的语言和独具匠心的语言表现形式,而且理解了这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孩子们的个性思维相互碰撞,个性感悟、个性情感自由放飞,从而引发生成出很多有意义的东西。
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个性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愿我们每个教师都积极、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苗儿,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
(责任编辑 贺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