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留白在版式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留白在产生版面和谐与美感、营造氛围简洁与轻松、激发读者联想与创造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动态美在现代报刊杂志、书籍、招贴海报的留白版式中的体现有多种不同方式。相对于具有美感的留白而言,不恰当的留白不仅不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反而会让人产生突兀之感。
关键词:留白;动态美;版式设计
一、引言
所谓版式设计,就是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版面的单纯、简洁原则是版式设计所追求的极值原则。留白则是版中未放置任何图文的空间,它是“虚”的特殊表现手法。其形式、大小、比例、决定着版面的质量。留白在版式设计中地位和价值,特别是留白的动态美尚未引起人们的共识和重视。
正如每本书都有一个主题书名,每个版面都有一个明确主题。一般说来,主题愈鲜明,效果愈佳。而如何突显主题,合理运用空白则显得尤其重要。使用空白必然导致单位空间所容纳文字、图像减少。文字、图像量减少反而更关注主题,这样宣传效果就越大。也就是说,版面主题的注意值与版面文字、图像的使用率成反比。在版面中留白目的之一就是在最大程度上突出主题,通过留白的动态美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让读者对主题一目了然。
目前,不少版面设计过繁过乱已成为通病。只重视单位空间的使用率,而忽视版面整体艺术效果的作法,其根源是对设计手法中留白运用的不熟悉,以及对其所产生的作用的轻视。
如不少书籍在版面设计上过分把视觉信息的拼组叠合,使本来清楚的书名、主题被五颜六色的图像所淹没或与图像争奇斗艳。但是就目前书籍市场来看,书名、主题醒目,装帧单纯明快,重视平面色彩构成,富于视觉冲击力的设计更加受到青睐。许多领袖人物文集一类书籍在设计手法上的简洁形式,他们就是运用了艺术的极值原理,非常严肃的书名就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如图1)。这也就是在设计中合理运用留白的典范。
二、留白动态美在版面设计中的优势
版式设计中的留白具有动态美,就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节奏一停意味无穷”,可以给审美者丰富的遐想。留白的动态美是针对读者的感受而言,即在版面上营造是一个和谐与美感的“透气”视觉空间,营造简洁与轻松的氛围,让读者可以在轻松的状态下阅读并获得愉悦的视觉感受,从而激发读者的联想与创造。
(一)留白动态美产生版面的和谐与美感
版面设计的目的是使读者在美的享受中阅读,整体和谐又富有美感的设计,读者才会愿意去接触它、接受它。而留白的艺术运用,可以保持整体的和谐和读者感觉的平衡,产生美感和魅力;留白动态美的体现,可以给读者带来丰富的视觉感受,同时也激发读者的想像和创造。一个版面如果缺少恰当的空白,就会使读者感到拥挤、呆板、单调、贫乏无味,在心理上有一种压抑感。只有保持版面留有足够的空白,使突出处既能通泄,又有灵动之感,至密处则密,极塞处又能空灵,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运用这样的思维设计与处处均匀摆布相比,自然会有和谐之美的效果以及动态美的产生。恰当的留白,既能使版面上下平衡,形成稳定感、安定感;又能保持左右对称、彼此协调,而且富有节奏感、韵律感,主题清晰度高,如果版面没有虚实,就会显得没有主次,杂乱无章,缺乏有序性,使人眼花缭乱,心理不适,产生视觉逆反现象。设计中主次分明,轻重有序,会产生一种节奏感和动态美感,如果无间歇、停顿,读者就会产生单调、平淡的感觉,自然会影响读者的理解和记忆。
(二)留白动态美营造氛围的简洁与轻松
一个好的版面,首先要做到文字内容简明、精炼、条理清楚。设计者的任务就是协助作者通过巧妙合理的艺术手法。比如留白,通过留白的动态美使版面表现得更合理,条理更清晰,形式更活泼,其目的是给读者减轻负荷,使读者在阅读时有轻松、透气感。版面必须做到章节清楚,段落分明。每个章节、每段文字读完后都要有停顿间歇的时候,这样便于理解记忆。作者写书时自己条理非常清楚,所以不太注意留白的运用,如果我们做设计时不去强化标记它,读者容易一气呵成,产生视觉疲劳。所以,从选题策划的角度讲,首先应做到内容精炼、简洁、明了、单纯;从设计角度讲,应避免密排,要追求版面标题、文字、图像的高清晰度,千万不能有混作一团的感觉。古人云:“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生”,“实虚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现在有些书籍每篇文章的开头空白占到版心的2/3左上角是非常考究的标题及简洁的图案,右下角的文字仅占版心的1/4,后面的续文也仅占到每个版心的2/3,再用细线巧妙将它分割开来,留出大量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去思考[2]。这样的书版显得别致新颖,简洁明快,轻松自然,非常受读者的欢迎。所以留白的运用在整个版式设计中的作用是共性的。
现在许多报刊杂志都形成了自己的版面风格,有自己的留白技巧,如《视觉》杂志内页的版心面积很大,大量留白的设计降低了它的版面率,也中和了图片和色块带来的强刺激,视觉得以停顿,流露出独特的文化个性与品位(如图2)。许多杂志版面设计中常见有:标题周围留白;标题与版面其他部分间留白;导读区留白;标题组各行间的留白;作者署名与文章首段间的留白;栏间距留白等。此外,图片四周及稿件之间也需要适当留白。这些版面中的留白,营造了一个主次分明,虚实得当的视觉空间,让人感觉到动态美,在阅读时产生轻松、愉悦之感,提高阅读质量。
(三)留白动态美激发读者的联想与创造
一本成功的版面,不但要有助于传达信息,使作者交待清楚所要交待的问题,而且要能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在版式设计中恰当的使用空白,使版面具有动态美,可以使版面产生神秘感,创造出一种意境、意象,并达到潜移默化的效用,这有助于读者产生联想与创造。文字和设计手法上的平铺直叙,似乎平稳,但却缺少变化,缺少主次、疏密,显得死板。而留白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可使读者产生心理停顿,这种心理停顿有利于下文的开展,给读者一个心理准备,一种重要的暗示,使读者有时间去联想,产生悬念,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图3,这种动态美是留白效果在读者内心的所起的反映。留白不一定要空白无一物,我们可以把满篇文字作为空白,关键是在标题的设计上多作些文章,不能单用加大、加重字号的单一做法,要讲究艺术效果,使它突出,起到提示的作用,这样才会达到留白动态的联想效果。总之,在处理手法上要含蓄,言未尽,意未了,含而不露,妙在似于不似之间,这样才是留白动态美的最好体现,这样的表现才能更加吸引读者。
三、动态美在留白版式中的体现
如上所述,留白的动态美在激发读者美的视觉感受与再创造中,具有优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下文试述版式设计中留白动态美的几种体现形式。
(一)动态美在现代报刊杂志留白版式中的体现
当今版面留白的流行,在以往出版物中是很少出现的。二十世纪70、80年代的报纸,版面样式是十分传统的。标题、稿件横排竖排都有,标题字体多样,排文走栏也是互相穿插,整个版面上几乎是没有空白和空隙,更谈不上任何留白。并且会在空余地方用手工饰题、刊头题花、小插图等装饰,这样的版面虽然感觉亲切,比较亲民。但是这样的版面平和、无锋芒,缺乏视觉冲力,看起来虽有视觉整体,却无视觉中心。甚至这样的无间隙满是文字内容的版面,往往会给读者带来烦躁,厌烦的心理。
与之相反的是现代版式设计却提倡留白,在标题四周及左右差异留白、稿件之间留白、图片说明文空间留白及线型线框与文字间的留白等。特别体现在报纸版式上,现代报纸版面的也逐渐注重留白,在满目的文稿、图片间有意的留出空白,使文与文、文与图之间具有空间转换和节律的停顿,让人的感官得到暂时休息和停留。
(二)动态美在现代书籍留白版式中留白的体现
现代书籍,在封面于扉页之间,有时加一两张空白页,这叫“副页”;有的精装书在环衬后面,加一张空白页,这叫“飞页”。书籍的副页和飞页都有保护书的作用,同时他们也是一个空间过渡,使读者在视觉上获得明朗、舒适之感。并且能在心理上得到阅读之前的宁静。
同时现代书籍在版式设计中也常用的“计白当黑”的设计手法。“计白当黑”是邓石如提出的观点,其曰:“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即把空白当作设计元素,通过版式编排、处理以达到“以形写意,以意达神”的目的。版面空白,是使版面注入生机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合理的留白,能传达出设计者高雅的审美趣味,打破死板呆滞的常规惯例,使版面通透清新,给读者造成愉悦的视觉感受,也因此得到松弛、小憩。
在版面上讲究留白的动态美,可以很好的衬托主题,集中视线和拓展版面的视觉空间层次,有效地烘托画面的主题。使版面布局清晰,疏密有致,避免呆板局面。
(三)动态美在现代招贴海报留白版式中留白的体现
海报招贴设计的目的是吸引观者去看,设计者首先要考虑如何去正确传达信息,如何使观者停下来细致品读海报的内容。最有效的方法是创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这种视觉冲击力在表现形式上通常用留白来处理,一般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无形、无意”的空白。这是最常见的一类,所谓“无形、无意”是相对某种具象的形态或具体的含义而言,在处理中则不能忽视实际的形和抽象的意,它使非空白的部分得以更清晰、更集中的体现,使整体更鲜明、更单纯。
第二类是“无形有意”的空白。所谓“有意”是包括了明确的信息内容。这类留白的处理作为整体表现的一部分更为具体化了。
第三类是“有形有意”的空白。这些留白部分是一个具体形象并表现具体的信息内容。
当然了,留白面积的不同直接决定了版面的格调,现代设计大师如靳埭强,佐藤晃一等许多作品都留有大面积的白,使得做品更显清灵、透气、气韵生动流畅。
四、结语
目前,越来越多的设计者认识到留白在版面中的作用。但是如果认为只要在整幅版面中留有大面积的空白就符合空间艺术的处理,这种理解显然是过于片面肤浅。
留白应该恰当,恰当的留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不恰当的留白反而是“画蛇添足”,让人产生突兀之感。
总之,留白之法不能滥用,过多的留白会使版面看起来松散,给人空洞之感。这种留白不但不能产生动态美,反而使散乱的图文成为一滩死水。如太多文字段间距、图文间距及文章块间距、太大的栏空等都是不适当的。这些不适当的留白,会导致读者视觉上的不流畅。留白的适度性是版面计者要着重考虑的,既要分隔文章内容、不给读者喘息之感,又不能割裂版面的整体感,从而形成得体的虚实空间。
留白之法不能滥用,更不能乱用,虚实适当,静动和谐,要求既要有空白,又要有呼应,空白如果没有呼应,人们就不能理解“空白”的含意,就会顾此失彼,适得其反[3]。一旦空白,必须有呼应,有过渡,以免为形式而形式,造成版面空泛。鲁迅先生就特别强调版式中要留一些空白,他在《华盖集》中写道:“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总喜欢留些空白。”他针对当时的一些密密匝匝的版式设计说:“使人发生一些压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也就是说,版式中的空白不仅是为了视觉的快感,而是为了在阅读时进入一个审美的境界[4]”。
参考文献:
[1]王祚.画无定法物有原理[N].书讯报,1987.
[2]范海燕.版面设计中的虚空间[J].青年记者,2006(16).
[3]鲁迅.华盖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作者简介:林艺君(1983,9-),汉族,福建漳州人,本科,助教,漳州城市职业学院,主要从事艺术设计视觉传达方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