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平 李显华
[摘要]本文根据集安市农机化发展现状,在地貌、经济、政策环境中分析了全市农机化发展的条件和潜力,结合惠农政策阐明了农机化发展的途径,并提出了农机化发展的三点措施。
[关键词]农机化发展现状途径措施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已是不争的实事。那么,如何发展农机化是摆在我们农机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农机化的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文重点根据集安市地貌、经济、政策环境,在分析集安农机化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针对农机化发展途径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集安市农机化发展历史及现状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有耕地17万亩,农业人口14.4万人。集安市农机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这一时期由国家和集体办机械化,国家有部分无偿投资,主要是集体经营,作业项目突出种植业机械化,大都是大中型机械,利用率低效益不高;第二阶段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这一时期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原来的农机经营形式已不适应,一些原有的农业机械一时闲置起来,又没有新型机械。另外,农民也根本无力购买,农机化一度走入低谷;第三阶段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阶段,随着农村改革和各项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集安市的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村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农民有了选择机械的自主权,农业机械化开始走出低谷,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特别是2005年以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集安市得到落实,农民的购机热情空前高涨,新型农业机械层出不穷,农机化逐步进入了科学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5.6万千瓦,大中小型农用拖拉机达到5100台,配套作业机具5400多台,排灌、加工、场上作业机械共计8000多台,各项主要水平大幅度提高,作业领域深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各个环节。
二、农机化发展的条件及潜力分析
集安市农机化的发展有许多不利因素,但也有很多发展潜力,具体分析如下:1、耕地条件:集安是个山区小市,坡地多平地少,小块地多大块地少。全市17万亩耕地,其中:水田4万亩,旱田13万亩。坡度在10度以下的耕地ll万亩,可机耕地1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9%,旱田75%以上是20亩以下小块地,水田之中方条田仅占水田面积的35%,从耕地条件看,集安市不适宜大中型机械作业。2、生产经营形式: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形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绝大部分耕地和山林资源都以各种形式转给了农户经营,农机经营规模一度缩小。但是,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土地经营形式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包,经营规模相对集中,给扩大农机经营规模创造了良好的有利条件。3、农村经济条件: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集安市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购买力大大增强,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但同时也存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所以必须因地制宜。4、政策环境:历年来,党和国家对农机化发展都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几年相继出台了农机化促进法、农机管理条例、农机维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尤其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购机热情,为农机化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政策环境。5、农机化生产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机开发进程进一步加快,各种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大量投入市场,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资基础。
三、农机化发展的途径和具体步骤
综合分析集安市的自然、经济条件,结合目前的优厚政策环境,今后一个时期集安市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发展思路是走选择性机械化发展的道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选择有步骤有重点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具体步骤:一是以水田机械化为突破口,逐步带动旱田机械化,全面提高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二是以人参、葡萄、中小药材生产机械化为重点,大力推进特业机械化;三是农产品加工、运输等机械化促进农产品的多次增值,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在机具的选型上以小型机械为主,中型机械为辅,适当发展大型机械化。在项目的选择上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种植业以机耕地、机耙地、旋耕作业为主,逐步开展机插秧、机播种、机收割,特业以机械施肥、打药、喷灌为主,逐步发展特业产品深加工,农田运输以小型拖拉机为主,营业性运输以农用三轮和运输车为主,全面推动农机化的综合发展。
四、农机化发展的重点措施
1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各地农机化发展的实践证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对农机化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根据集安实践,十二五期间,集安市重点应建立三个农机化项目。一是在水田比较集中地区建立一个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带动全市水田机械化的发展;二是在旱田相对平整地区建立一个旱田机械化示范区,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向全市推广;三是在葡萄集中产区建立葡萄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带动特业机械化的发展。
2积极培育农机大户
农机大户是农机户的先进代表,也是农机化作业的主体,农机大户的发展对其他农机户具有十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因此,我们要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全力扶持农机大户,及时将他们的典型经验传播给广大农民,一户带四邻,四邻带一村,村带村,乡镇带乡镇,进而辐射到全市。
3进一步完善农机化服务体系
3.1加强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全面提高农机综合服务能力。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是搞好农机服务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心环节,要千方百计加大力度从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方面扶持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
3.2积极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要大力培养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大户,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和其他形
3.3建立新型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加大推广工作力度,建立农机推广实验示范基地,积极扶持农机推广示范大户,逐步形成一个以市级推广站为龙头,以乡镇农机站为纽带,以实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以农机推广大户为基础的科学完善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3.4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供应市场,根据《吉林省农村机械维修网点管理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全市农机维修供应网点在经营资格、设备状况、维修能力、维修质量等方面进一步进行清理整顿,加强农机维修供应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农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