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鹤富 顾长善 李开江
用设施大棚种植草莓在本地推广已近十年时间了,然而在草莓生产过程中,草莓异常果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草莓果实的质量、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常见的异常果有下列几种;如聚合果,肥胖果,种子凸起果,畸形果等。今年我们针对近几年来就草莓生产中出现的异常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大面积生产上草莓异常果控制在10%以下。现就草莓异常果中常见的几种发生的原因和我们采取的预防措施小结如下。
1聚合果,象鸡冠形状,其果形不规则,这种果形虽可食用,但大量发生,使植株负担增大,容易衰弱,小果比例增加,果实整体品质下降。这种果型发生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在花芽分化过程中氮素营养过剩,短日照条件下光照不足,花芽发生聚合而引起的。防控措施上,首先在草莓定植期,底肥要用有机肥或氮、磷、钾复合肥,花芽分化前杜绝施纯氮肥,避免花芽分化期氮素营养过剩。在短日照的秋冬季,满足棚室温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揭开覆盖设施,最大限度的增大光照时间,有条件的可采用电补光。
2肥胖果,就是过于肥大发胖的果,此类果大而软,风味淡,品质下降,不耐运贮。这种果型发生的因素,是从顶花序果实开始肥大到收获高峰期之间过多的追肥,从而引起氮素营养过剩,植株徒长,造成果实肥大。预防措施,应掌握植株在初期生长发育良好、叶面积充足时,就不必追肥,如果为维持以后的果实产量和植株长势,追肥最好在顶花序收获高峰期以后进行。
3畸形果,一般指形状不正常的果实,大棚草莓异常果中最突出的是畸形果的发生比例较高,重发年份,一般发生率达30—40%,最高可达60~70%。崎形果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授粉受精不完全。大棚草莓开花后授粉受精产生种子,种子产生生长素,调集营养,使其周围的花托部分生长膨大。如果受精不完全,果面上一部分花受精,一部分花未受精,不能均匀地形成种子,发育不均匀便成为畸形果。受精不良也容易形成小果。此外,畸形果的发生还会因品种、生长环境及肥水管理有较大的差异。如花粉发芽力弱的品种,形成畸形果的比例就高;开花前后遇到霜冻,会使花雷受害,产生畸形果;湿度大,影响花药开裂,花粉难以散开,花粉易吸水胀破,失去生活力;大棚栽培缺少传粉媒介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影响花粉的传播,直接影响草莓的授粉程度;花期喷药、喷水,对花粉发芽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也会增加畸形果;氮肥过多造成植株营养过剩,生长失调,畸形果比例增高;有些昆虫专食草莓种子造成果面种子不均而形成畸形果;缺硼植株的花小,授粉和结实率低,果小、果实畸形,或呈瘤状,种子多,有的果顶与叶片之间露出白色果肉,果实品质差。在预防畸形果的措施上首先选好花粉发芽力强的品种。目前本地种植的丰香、红颊畸形果在10~20%左右,品质较好;其次须使用脱毒苗,防种性退化,减少畸形果上升;再其次就是加强肥水管理,减少氮肥施用,增加棚内通风透光条件等可大大减少畸形果。
4种子凸起果,就是草莓种子凸出果面的果实,这种果实较硬,外观较差。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棚室温度高、土壤干旱、环境温度过高、无足够水份供给果实膨大的需要;植株长势差,营养不足或缺钙。预防措施,控制棚温不超过30度,保持土壤水分,干旱时及时浇水。加强管理,保持植株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