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山区黑木耳袋栽规范化栽培模式

2012-04-29 17:45:25董希清
农民致富之友 2012年22期
关键词:宽甸县堆码杂菌

董希清

黑木耳是我国传统栽培食用菌之一,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宽甸县自2008年以来,改变传统的木段栽培模式,大面积推广种植袋栽木耳,充分利用枝桠梢头,节约木材,降低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选择品种及种植时间

选择子实体片大,肉厚,腹片黑亮,背面灰色绒毛状,口感脆而不硬的品种。适宜宽甸县栽培的品种主要有黑998、牡丹28。

黑木耳耐寒怕热,属中温真菌。黑木耳子实体形成最适温度为20~26℃,温度低于15℃,出耳困难,色也淡。宽甸县袋栽黑木耳宜在春、秋季进行。春季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培养菌袋,5月底~6月底出耳,袋栽木耳培养菌袋需40天左右,出耳期需50天左右,所以袋栽木耳,要充分考虑最适温度,要错开三伏天,躲过高温期,防止高温、高湿造成减产绝收。

二、培养料的选择及配制

丹东地区培养料的选择主要以粗阔叶树的枝桠梢头,并加工粉碎处理成木屑为主。

配方为:粗阔叶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PH植在6.0左右。

配制培养料要注意以下关键技术环节:

1避免杂菌污染,事先要精心选料,确认原料无毒变再用,并在烈日下暴晒3~5天,灭杀原料中杂菌。拌料要选择晴天。阴雨天杂菌活动增加,容易感染。拌料后要抓紧装袋,特别是气温高时更要注意。如拖延时间过长,培养料会发酵变酸。

2配制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左右,含水量过高过低对黑木耳生长均不利。培养料用力握在手中,手指间有水渗出又不成滴,伸开手后料在手中成团,为适宜含水量。

三、装袋与灭菌

用17厘米×30厘米规格的聚丙稀塑料袋装料,塑料袋一端封口,利用机械把培养料装入袋内。装入的培养料要求松紧适宜,不宜过松,否则出耳期间易感染杂菌,过紧透气性差,菌丝生长困难。

装好袋后,首先在地上铺上塑料布,把料袋轻放在塑料布上,防止砂粒或有楞角之物刺破料袋引进杂菌。装袋要及时灭菌,连续作业。料袋灭菌好坏是黑木耳生产全过程的重要一环。

灭菌可采用高压锅灭菌和常压灭菌两种方式。利用高压锅灭菌时,当压力上升到0.05兆帕时排出锅内气体,如此进行两次,用升压至0.15兆帕时,维持3~4小时灭菌。常压灭菌时,将料袋装入灶内,堆码整齐,关闭灶门,或用塑料薄膜密闭,加压烧开锅的水,并产生蒸汽,或向灶内通入蒸汽,当温度上升到100℃左右时维持12~13小时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再焖一夜,可增加灭菌效果。

四、接种

经过灭菌的袋料当料温降到26~(2以下时,移至接种室或接种箱内开始接种。

接种前,操作人员将手用来苏儿洗净后,从接种箱套袖处伸入箱内,再用酒精棉球将箱壁擦一遍,接种工具要在酒精灯上反复灼烧,达到无菌状态。

在接种室接种,接种室要严格消毒灭菌,每立方米用5克高锰酸钾、10毫升甲醛熏蒸灭菌2小时。将选好的栽培种表面消毒后,打开袋口,迅速从瓶中挖出菌种,直接放入袋内,并将袋口表面培养料完全覆盖。接种工具应用不锈钢长柄两头勺,每瓶二级种可接种17~20袋。

五、培养发菌

培养发菌场所要求清洁卫生,干燥通风良好,遮光,使用之前,喷洒消毒剂和杀菌剂。地面堆码时,每排菌袋之间相距10厘米,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发菌,室内床架上堆码培养发菌时,须关闭门窗,温度低于20℃,须加热保温发菌。

培养发菌期间,将温度控制在20~28℃,常通风换气,排出二氧化碳,保持堆内空气新鲜,同时做好遮光管理,使环境黑暗,防止光照过强,提早形成耳芽,培养40~50天,菌丝长满培养料,即可进行出耳管理。

六、出耳管理

选择出耳场地,要求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地带较为平坦,易排水,离水源近,在晴天或晚间将菌袋移入场地,用绳扎紧袋,开出耳口。

在催耳过程中,先平整排放菌袋场地,以便直立放置菌袋,浇水湿透土壤,使土壤呈湿润状态,以利于出耳期保湿,防止出耳口处失水干燥,再将开好出耳口的菌袋直立排放在地面上。地面覆盖打眼薄膜,袋与袋之间相距2~3厘米,将温度控制在18~23℃之间,空气温度保持在80-90%范围内,让伤口处菌丝恢复并形成耳芽,在催耳过程中,拉大昼夜温差,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经过10天左右,在开口处便出现黑色耳芽,即可将温度控制在5~25℃适宜耳片生长发育。

七、采收与加工

当子实体长到八分成熟时,耳片充分展开,长度在5-6厘米时即可采收。采摘时要轻拿轻放,用刀片连根割掉。2-3天采一次,采耳后应停止或减少喷水,要加大通风,消除遗留的烂耳基,如发现割口有霉菌污染时,可用刀片挖除清理干净,促使子实体原基再次形成,待耳芽长出后,再正常喷水管理。最后一潮耳不论大小都应全部采完。采收的耳片应及时晒干,如遇连续阴雨天,为便于短期存放,可将湿耳和干耳混堆,待天晴时再拿出晒干,并用塑料袋装好以防止回潮。

八、注意事项

1选好母种,育好原种和栽培种,菌种应选用洁白、健壮、无大的结块、无杂菌。

2培养料要新鲜,不毒无虫,灭菌要彻底.出锅时如棉塞受潮,一定要更换。

3接菌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快,以防止在操作过程中污染。

4加强出耳管理,严格控制温、湿度,定期通风换气,适当增加光照。

猜你喜欢
宽甸县堆码杂菌
不同堆码型式物流包装件的稳定性分析
包装学报(2022年6期)2023-01-12 07:43:46
电器包装件堆码试验标准浅析及应用
日用电器(2022年7期)2022-09-07 07:04:54
宽甸县农作物秸秆禁烧及利用研究
1998-2017年宽甸县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研究
乡村科技(2018年30期)2019-01-08 07:40:52
宽甸县防护林退化林分的特点与修复措施
绿色科技(2018年9期)2018-01-29 06:01:52
茶树菇感染杂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农业知识(2017年46期)2017-12-09 06:26:43
生产食用菌 石灰用途广
农家参谋(2017年10期)2017-03-27 01:09:53
交换生的计谋
IIIC型预埋套管式轨枕吊装及堆码存储技术分析
中华建设(2017年10期)2017-01-19 18:46:16
电器包装件堆码可靠性试验研究
家电科技(2015年6期)2015-12-06 06: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