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茁
[摘要]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原因主要有创新资源总量小、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创新人才匮乏、科技投入不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不够、缺乏自主创新精神和意识以及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等。本文通过对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以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从加大创新投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健全动态激励机制、建设创新平台、跨省域区域内合作完善产学研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重庆 企业自主创新现状提升对策
自主创新能力既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决定》、《重庆市企业技术创新“十一五”发展规划》、《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文件,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企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一、重庆企业自主创新现状
据已有数据表明,2009年,重庆市开展R&D活动的工业企业549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6%。671个大中型企业拥有科研机构267个,比2008年增加了32个,增长率达到13.6%;开展R&D活动的企业有277个,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41.3%,充分说明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已经成为重庆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企业创新资源投入方面,2009年,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R&D活动人员28958人,折合R&D人员全时当量占全市R&D人员全时当量的59.1%;重庆市工业企业办研发机构硕士、博士层次人才2080名,排名全国第18位;重庆市工业企业R&D经费56.49亿元,其中,大中型企业R&D经费52.19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1.20%。不论是在人力投入还是财力投入方面都较往年有了大幅度增长。
企业创新产出方面,2009年重庆市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226.65亿元;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902.98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8.7%。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5567件,比上年增长了18.75%,其中发明专利1217件。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研发项目3342项,比上年增加34.65%,通过企业创新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227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688.98亿元,相比于2008年增长了10.21%。
二、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来看,重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相当程度的提升。但深入分析企业创新发展中的投入水平和结构、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等要素,可以发现,重庆企业自主创新仍存在着创新资源总量小、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创新人才匮乏、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企业整合利用社会资源不够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1.企业创新人才缺乏
2009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有33065人,在31个省市区排名第19位,仅为R&D人员数量排名第一的广东的1/9,约为同处西南地区的四川R&D人员数的1/2;R&D人员中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为11930人年,排名全国第19位,不足上海的1/2。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2009年的R&D活动人员数为28958人,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85%,在全国排名第8位,西部第2位,与北京53086人、上海79769人、天津41010人的R&D人员数量相比,差距巨大。
2.创新投入力度较小
创新投入水平与创新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创新投入主要由政府和企业承担,而重庆区域创新体系中政府和企业投入强度都不大。2009年,直辖市的政府科技投入分别为:北京126.31亿元,上海215.31亿元,天津34亿元,重庆政府科技投入仅为15.55亿元,约占GDP的1.22%,与北京的5.5%差距巨大,距离发达国家3%的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企业自身创新投入方面,2009年,重庆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额为56.5亿元,约占上海的22%;重庆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93%,企业创新能力处于难以生存的境地。
3.自主创新效率不高
专利申请量是国际上反映科技活动产出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发明专利申请量更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科技产出水平。2009年,重庆专利申请受理数量为1348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3845件;企业专利申请数为5567件,其中发明专利1217件。北京企业专利申请为7016件,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为3573件;天津企业专利申请为716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为2782件;上海企业专利申请为15472件,其中发明专利为6246件。这些数据说明重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不高,低于其他直辖市。
4.关键核心技术缺乏,对外国依赖度高
近年来,重庆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数量都在逐步上升,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技术不多。“重引进轻吸收”是重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重庆市规模以上企业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比例为15:100,远低于上海的45:100,企业对外部的技术依赖太大,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能力,所能获取和掌握的只是一般加工技术,严重缺乏自主创新的有效需求和组织供给。
5.创新主体缺乏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都不高。以重庆市企业当前现状来看,企业对国外先进技术依赖度高,二次创新程度低;企业自主研发产品少,自主创新点不够;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产品多数是对资源材料的初步加工,档次较低,企业效益不高。
其次,重庆市自主创新企业之间知识交流不充分,技术交易规模波动较大,企业间合作研发深度不够。在技术交易方面,2009年,重庆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仅为38.32亿元,在全国排名较为靠后;在产学研合作创新方面,2009年企业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助额为49926万元,排名全国16位。尽管重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筹集资金中来自企业资金数额在不断增多,但其比例增加却并不明显,说明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仍存在瓶颈,产学研合作研发深度远远不够。
6.缺乏应用类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重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滞后,产学研各方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合作创新机制尚未形成,产学研联合的深度和层次比较低。2009年,重庆市拥有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2个,其中仅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中心9个;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个、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5个、检测实验室40个。无论是创新平台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低于广东、江苏甚至四川等地方。
除此,重庆科技成果转化率也不高,在水平和学科领域分布上,市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能力与企业需要极为不适应,科研不面向市场,造成大学和科研单位的技术输出能力弱化;重庆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政府虽出台了许多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相关政策,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提升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1.多渠道筹集科研创新经费,增强政府扶持力度
(1)企业自身要加大科技投入强度。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仅为1.20%,创新投入力度平均水平非常低,研发能力较差,处于极难生存的局面。由于创新具有投资大、收益“滞后”、风险较大等特点,所以很多“风险厌恶型”企业不敢创新。但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如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军转民”时,其发展状况与另外两家类似企业建设集团和嘉陵集团相当,但长安股份公司经过多年大力投入人力、财力进行自主创新,逐步成长为重庆第一大企业;而建设和嘉陵则处于难以生存的境地。因此,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有极其重大影响,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的成功对重庆市众多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多源头吸纳社会资本。当前,重庆市的金融贷款机构对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度较小,企业可以积极主动寻求金融机构的支持。除此,企业还可以多源头多渠道合法吸纳并使用社会资本来提高创新投入和能力。
(3)政府应加强对科技支持的力度。重庆市企业自身对创新的投入不足,政府应该把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作为增强地区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目标。财政投入方面,优化政府科技投入结构,重点扶持优势产业,对重大原创性技术或产业要给予长期支持,对市场前景好的重点研发项目优先资助;税收政策方面,可以通过适时调整税收政策来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以提高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的积极性。
2.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态激励机制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和关键。重庆市科技人才相对来说比较缺乏,必须不断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吸纳人才,加强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是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全方位扩大创新人才队伍。企业可以通过内部选拔员工并对其进行再培训教育,提高其创新能力;也可以通过政府支持建设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或者借助高校等科研机构进行人才的长期合作关系,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或者通过制定、实施对科技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外部引进;其次要完善创新人才动态考评机制,建立以能力和绩效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与评价体系。这样能够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特长。
3.搭建应用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目前,重庆市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生产脱节现象十分严重,并未形成完善的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造成了巨大的科研成果浪费。
为此,要进一步整合并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作为政府,要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和完善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善市财政和科技管理部门科技资源、信息配置的协调制度,促进企业合理有效利用各类研究实验基地及相关科技资源;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作为企业,须能够克服短期经营行为,通过积极参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的科技研究或为其提供基础研究经费,有效利用后者的研究成果,并将其产业化,不断提高企业自身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应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科研活动过程中去,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企业合作以实现产业化。
4.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再创新的突破
自主创新绝不是排斥先进技术的引进。重庆市地处西南地区,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欠缺,多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来发展企业,忽略长期的技术创新发展,导致了“重引进轻吸收再创新”问题的出现。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高技术、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的突破。因此,必须认清重庆市的区域创新能力情况,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力度。对于“重引进轻吸收再创新”的问题,政府首先必须改变相关企业的观念和做法——如应改变其原来的对先进技术引进进行补贴的做法,转而以更高比例地补贴先进技术的吸收再创新。除此,鼓励和协调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到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过程中,有利于加速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5.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实现区域间合作创新
目前,四川优势产业集中在酒业、钒钛矿石产业、电子家电、软件以及生物工程等产业领域;陕西的优势产业集中在航天航空、石油天然气化工等产业领域;重庆则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制造业、电子产业领域,因此,重庆市企业应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与四川、陕西等地区已经形成产业配套,错位发展,发展互补互惠型产业集群;完善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强和完善川陕渝合作联席会议机制,协调科技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消除区域障碍;制定共同的创新合作计划,合作建立高水平创新平台,实现科技创新人才交流与科技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张超.当前江苏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突破重点及对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9(7):193-198
[2]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2009)[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林如海,彭维湘.广东企业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4):12-14
[4]尹葳,周巧玲.山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0):35-37
[5]罗珊.构建广东省科技自主创新投融资体系的思考[J].广东科技, 2008 (7): 20-24
[6]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与高校携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EB/OL].北京,2006 http://www.cutech.edu.cn/cn/zggx/zxwz/2006/12/1180828811198069.htm.
[7]山西企业创新发展现状分析与比较.2009. http://www.sxinfo.gov.cn/uploadfile/pdbc/uploadfile/200901/20090114112407343.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