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须走科学发展之路

2012-04-29 00:44:03刘玉宝
农民致富之友 2012年22期
关键词:农民群众农业

刘玉宝

[摘要]科学发展之路,就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

[关键词]新农村科学发展农民农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这对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三农”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主要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和发展好农民利益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贯彻唯物史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能否做到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聪明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1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主体,是推动这一事业的主要力量

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和总结推广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就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作用和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支持和服务农民群众上;就是要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激发农村内在发展动力,增强农村自我“造血”功能,教育、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更新观念,成为适应时代要求,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

2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利益主体,是这项事业的直接受益者

首先,必须正确处理政府意志与农民意愿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的意志应当符合农民群众的意愿,政府的政绩应当体现在农民群众获得多少利益上,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农民群众拥护的“民心工程”。这就要求,必须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准确掌握农民群众最企盼什么、最需要什么,站在农民群众的角度来谋划、组织和操作新农村建设。

其次,当前最紧要、最艰巨的事情是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工程”。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多种功能,广泛利用农业资源,不断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二是要从非农领域和城镇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条件,帮助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对于从事二、三产业和进城的农民工,要让他们享受公有制单位职工的劳动待遇,不应在劳动待遇方面歧视农民工。三是要加强农民培训工作,把传统型农民培养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实现“农夫”向“农商”的转变,提高农民创业致富的能力。

二、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1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要立足于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市场机制而不是行政措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传统家庭农业向市场化、规范化农业转变。二是要以产业化经营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通过市场引导和政策扶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联结起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最有效的途径。三是要以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增长、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措施。

2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完善在党的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以实施村民自治为主要标志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了较大的进展,农民的民主权利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增多。但是,总体上看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体制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当重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把健全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作为农村基层政治建设的重点,科学处理好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科学处理好村民自治建设与乡镇政府改革的关系,切实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民主政治权益。

3发展农村文化,促进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农村文化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文化设施和文化发展体系薄弱;二是农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三是赌博之风在一些地方盛行,不健康、不文明的思想滋扰着农民的头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要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发展的支撑体系。既要让城镇文化、外地优秀文化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进入农村,也要重视挖掘农村自身文化资源,发展农村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既要用先进文化教化农民、培养新型农民,又要不断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使农民群众能够获得享受文化的幸福。

4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是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

当前,应突出四个方面的重点:一是要继续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二是要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三是要建立健全新时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四是要从整治村容村貌入手,引导和扶持农民改厕、改水、改圈,搞好垃圾处理,开发清洁能源,防治环境污染,加强生态建设,改变一些地方农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

三、更加注重统筹兼顾。主要是构筑新型城乡关系

统筹兼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实质上来说,就是要改变城乡经济社会相互分割的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关系,构筑城乡—体化恪局。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基本上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适应这种形势变化,我们必须突破农村的事情由农民办的传统观念,改变公共资源主要投向城市的做法,加快调整公共财政分配格局,特别是调整国家建设资金投向和结构,不断增加公共资源对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支持。必须注重发挥城市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加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加大城市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农村的投入,加大城市经济向农村的辐射,加大城市文化向农村的渗透,形成城乡联运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

四、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突出的是要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宽松有利的社会条件

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与政权兴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突出的是要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宽松有利的社会条件。一是政策条件——要加快消除对农民的政策性、制度性歧视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政策。在免除农业税后,进一步巩固减轻农民负担的成果,防止在新农村建设中加重农民负担。要切实增加农村投入,做到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逐年有所增加,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逐年有所提高,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逐年有所增多。同时,通过创新政策来激活农村内部资源的潜能。二是基础设施条件——这既是农民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在农村中实现和发展农民利益的重要前提条件。当前,农民群众对这方面的建设有着比较强烈的愿望。要继续加强农村水利、电力、道路、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三是利益诉求条件——要为农民利益诉求提供正常的、通畅的渠道。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民群众的所想所诉、所需所求,应当充分尊重,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解决;要防止农民利益流失与损害,切实维护农民正当的、合法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猜你喜欢
农民群众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