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娟
为更好地了解基层情况和锻炼青年干部,部团支部于8月29日组织部里35岁以下的青年干部赴遵义县进行调研。通过参加与县宣传文化系统、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座谈、实地走访了解部分乡村工作进展情况,本人对遵义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遵义县紧紧围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律”新型农民的目标,以县委党校和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依托,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提升农民素质:一是利用远程教育网上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开展思想政治、政策法规、农村适用技术、市场营销等教育培训;二是充分发挥农村文化活动室、“万村书库”、“农家书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等农村文化阵地在提升农民素质中的功能和作用;三是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利用他们懂农业适用技术、致富路子宽和群众信任程度高的优势,推动广大群众加强学习。
2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遵义县坚持以农民群众的新渴求为切入点,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强化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目前,遵义县已启用县文化馆,开工建设县体育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并建成“村村通”广播电视地面接受站100座、“万村书库”120个、“农家书屋”36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37个。
3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一是坚持举办金秋艺术节、片区文化艺术节、片区篮球赛、农民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等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二是积极引导群众以村、组、寨为单位组建腰鼓队、舞龙队、秧歌队、太极拳队等民间文体组织53支,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3000多次,充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开展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放映、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放映。
4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
群众文化生活日益多样化,对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需求强烈,各乡镇(街道)、村(居)蓬勃开展社区文化、片区文化、节庆文化活动,花灯、钱杆、龙灯、舞狮、腰鼓等一批民间文化活动团体和文艺队伍活跃民间,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得以传承。仡佬族打篾鸡蛋、高台舞狮,民间阳戏、坛戏,黔北花灯、仡佬族踩堂舞,黔北牵牛郎郎调、黔北打闹歌、黔北哭嫁歌、薅秧歌,苗族踩山节等被列为该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主要特点
遵义县的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和加强领导是农村文化建设取得成效的保证。遵义县各级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贯穿于农村经济发展一切工作的始终。
2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坚持“三贴近原则”是农村文化建设取得成效的根本所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接受信息途径及种类的多元化,加之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利益多元化、价值评判标准、形式多样化成为必然。在这种条件下,遵义县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搞“一刀切”和绝对统一,针对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突出问题,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遵义县充分发挥农村的广播电视、文化大院、图书活动室等基础设施的作用,以“四在农家”、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整脏治乱”和“满意在贵州”等为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
4作用突出,效果明显
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民群众提高素质、转变观念提供了支持和帮助,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拓宽了渠道、提供了媒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极大地加强了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建设,推动了广大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不相适应
当前,有个别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把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乡镇一级,开展工作往往都是疲于应付,主动性不足。
2工作机制不相适应
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机制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还存在着靠领导重视、靠上级督促来保证落实的状况,随意性很大。具体表现在个别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领导体制不健全,缺乏协调机制,缺乏经费保障机制等方面。
3队伍建设不相适应
当前,遵义县农村文化工作队伍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专职宣传文化干部少。二是农村宣传文化干部新老交替出现断层。三是部分宣传文化干部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有的缺乏进取意识,用老眼光观察新形势,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致使工作处于被动。
4经费投入不相适应
在遵义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最大的困难是经费严重不足,缺少必要的设施。农村电影、广播、文化活动等经费困难,文化建设阵地被严重削弱,文化活动难于开展。
5方法手段不相适应
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工作方式单一、工作手段单一的问题。
四、借鉴
1不断提高认识
时下,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人员流动空间更为广阔,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在新形势下,要使基层宣传文化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到文化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深刻把握农民宣传思想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找准推动工作的着力点,实现工作思路上的新突破。
2不断加大投入
加大对农村乡镇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宣传文化站(室)、图书室、学校、卫生室、业余文艺团队、小康文化示范户、体育团队、文化大院等软硬件建设,使农民学习有去处、锻炼有场地、娱乐有舞台,为群众身心健康创造良好条件,使农村文化建设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富有吸引力。
3不断健全制度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建设。一些地方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有认识上的原因,更主要的是缺少规章制度作保证,未能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立体式的组织领导体制和把文化建设与各方面工作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
4不断建设队伍
要做好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就必须加强农村宣传文化系统的队伍建设。一是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把那些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具备创新意识,具有奉献精神的中青年选配到文化建设岗位,为文化队伍注入活力。二是定期对现有的乡镇宣传文化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三是建立和完善干部进出、轮岗制度、激励机制,激活干部积极性和进取心。四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省、市两级宣传文化系统的干部与基层干部进行交流。
5不断创新手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和对象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必须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做好文化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为农民群众提供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和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多层次的文化需求。